移动互联网

南面江湖保卫战:古蔺面的电商突围之路

2022/7/26 15:31:00

作者 / 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地域、经济、民族、宗教,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绵延千年才形成了中华传统的饮食文化。 从地域上看,中国饮食一直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米饭,似乎是一种广泛共识。 油泼面、刀削面、手擀面,这些耳熟能详的面食做法,几乎都出自北方。 

然而,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中,一种来自四川盆地南部边缘,“耐煮、润滑、不混汤”的面食,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它,就是古蔺面。 

与大多数面食以制作、烹饪手法命名不同,古蔺面得名于它的出生地,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这里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有300多天是干天,有“打不湿的古蔺”之称,这为挂面的晾晒提供的绝佳的条件。而且当地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很快就可以晾干,再经过和粉、搅拌、搓揉、捂汗、压延、上架、晾晒等20余道工序,使得古蔺面具有独特的品质。 

古蔺人的一天,总是从二两豆汤面开始的。“要是哪天不吃面,心都会慌。”漂泊在外的古蔺人想起家乡,心底里最想念的,也就是这一碗热腾腾的古蔺面。 

01 牵绊 

如今已是古蔺面协会秘书长,也是古蔺面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的胡刚,便是循着对家乡味的眷恋回到古蔺,从此与古蔺面的产业化结下不解之缘。 

胡刚出生成长在有“面村”之称的建国村,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古蔺面,每天晾晒在大街上的一排排面条成为当地最大的特色。胡刚家里祖上三辈人也都是以做面为生,但刚毕业时,年轻的胡刚一心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1998年,他独自前往广东闯荡,背井离乡的日子里,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那一碗面。“广东人习惯吃河粉,我吃不习惯,那时候到处找面条,想吃也吃不到。”胡刚说。 

离家三年后,家人的一句“只要你吃苦耐劳,一样比在外面强”,让胡刚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2001年春节后,他辞掉在广东的工作回到家乡,跟父辈学习做面的手艺,开启了围绕古蔺面的创业之旅。 

胡刚首先遇到的,就是生产规模受限的问题。他说,“那时候古蔺有180多家作坊,几乎每户家庭就是一个生产面条的家庭小作坊,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生产许可证,也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产量也低。” 

为了将古蔺面做大做强,胡刚开始联合村里的年轻人,想要聚沙成塔,扩大生产规模。2015年,包括胡刚在内的13家古蔺面作坊联合起来以股份制形式成立“金芒面业”,采用公司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引入机器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成为当地第一家规范化生产古蔺面的工厂。 

另一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芒面业还在行业内率先建立起了古蔺面的生产标准,推动古蔺面在生产环境、卫生条件、产品质量上全面响应国家标准。 

产量也得以大幅提升,直到现在,金芒面业也是古蔺当地产量最大的面厂。 

到2015年,古蔺面协会正式成立,协会秉承“服务古蔺面产业高速、规范、健康发展,维护行业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秩序”宗旨,于2015年7月提出“古蔺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并于2016年11月获准注册使用在挂面商品上。 

随着古蔺面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四川泸州、宜宾、自贡、成都以及重庆、贵州等地区,出现了非古蔺县生产的“古蔺工艺面”“古蔺太阳面”“古蔺手工面”“古蔺山泉面”“古蔺晒面”“古阑面”等形形色色涉嫌侵犯“古蔺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假冒产品。 

为保护古蔺地区挂面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古蔺面协会在2017年发布了打假公告,追究侵权企业的法律责任。同时,古蔺面协会还不断加大对“古蔺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力度,使得消费者认识到只有获得商标授权的才是正宗古蔺面。 

02 瓶颈 

规模和产量上去了,品牌保护了,古蔺面的生意却似乎还是不赚钱。 

在胡刚看来,问题的症结是多方面的。一则,过去古蔺面多以手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销售方式也很原始,大多是在自家门口支个摊卖给古蔺本地人,少量供应到商超的古蔺面销售半径也超不过周边200公里的范围,整个产业规模也始终难有突破。 

二则,金芒面业虽然早早开设了自己的网店,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们也积极开拓在线渠道,希望通过互联网,为古蔺面打开销路。但由于没有真正懂电商的专业人士,金芒面业的网上店铺根本没有流量,有时候几天都卖不出一个订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蔺面的销售仍然依靠周边的线下商超,外地游客是古蔺面走出古蔺的主要媒介。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初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原本的“购买大户”外地游客在疫情期间完全不见踪影。 

03 突破 

王宇的出现打破了僵局。此前一直从事快递行业的王宇,接触电商很早,也在实践中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电商运营心得。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线下市场遭遇沉重打击,但线上流量猛增,拼多多销量更是呈几何倍数攀升,一度日销售量达到500单,日销售额超过1万元。王宇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作为刚需快消品的古蔺面,实现突破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主动联系了胡刚的金芒面业,两方一拍即合,由他们负责在线店铺运营,并打通物流渠道,金芒面业则专心做好生产和供货。 

王宇把古蔺面的在线店铺开在了拼多多,取名“明月寄乡思”。对于这个选择,他解释说,一方面是看中了拼多多对于中小卖家非常友好,无论是开店门槛还是运营成本都比较低,不会给商家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同时,拼多多本身就是做农产品、土特产起家的电商平台,聚集了全国各地数以亿计的精准用户。 

两方强强联合下,古蔺面的销售很快打开了局面,店铺的订单数量实现“井喷式增长”。2020年全年,金芒面业的在线销售额突破了400万,是过去的10倍有余。为了满足来自拼多多的订单需求,金芒面业的厂房那段时间不得不加班加点地生产。 

王宇预计,2022年,他们店铺的销量可以突破500万元。而从当地整个电商行业来看,古蔺面产品2022年的线上销售额预计能够突破3000万元,其中70%销量来自拼多多平台。 

而也许是“明月寄乡思”这个名字的加持,许多身在外地的古蔺老乡也慕名而来,网购古蔺面一解乡愁。“外地古蔺老乡来买面,总喜欢跟我们的客服多聊几句,问问古蔺现在情况、最近天气如何,我们也很乐意跟他们交流,有时候一聊居然发现,大家居然小时候就住在同一条街上。”王宇笑着说。让漂泊在外的古蔺老乡感受家乡的温暖,这也算是这家在线小店“无心插柳”的成果。 

对于古蔺老百姓来说,更加实实在在的是,他们有了安稳的工作、收入得到了提升脱贫致富,真正看到生活的希望。据了解,在过往主要通过线下商超销售的模式中,销售古蔺面的利润率大概在10%左右。如今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省去中间环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利润率却提升到了15-20%。而金芒面业已经聘用了员工21个人,带动了5名过去的贫困户成功就业脱贫。 

04 未来 

如今,拼多多“明月寄乡思”网店除了服务身在外地的古蔺人,每天也有不少来自江浙沪、广东、北京、山东等地的订单。通过这家小小的店铺,“古蔺面”总算是真正走出了古蔺,销往全国各地。古蔺面亦已经培养起一批比较忠实的买家,拼多多店铺回头客占比达36%左右,产品口碑也不错。 

但随着疫情缓和,其给古蔺面线上销售带来的初期红利开始逐渐消退,店铺的销售情况逐渐降温。与“螺蛳粉”“重庆酸辣粉”等已经被大众接受的“美食IP”不同,通过“古蔺面”关键词搜索和下单的客户十分稀少,搜索下单关键词主要仍是“面条”、“挂面”等行业大词。换句话说,大众对古蔺面的认知仍停留在“地方特产”的层面,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效应。 

如何真正打造出“爆品”,解决古蔺面销售零散的问题,进一步整合古蔺面产能,是摆在生产者和销售者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身为古蔺面协会秘书长的胡刚有着自己的想法。“古蔺本身拥有比较好的红色旅游资源,我们目前已经规划了30亩地,正在筹备打造一个古蔺面产业基地,集古蔺面的生产、观赏、旅游、文化打造为一体,让游客现场体验感受古蔺面的独特魅力,通过线下给他们‘种草’,大家回去后又可以通过我们的网店‘拔草’,真正将古蔺面的传统文化传播开去。” 

而王宇打算另辟蹊径。他说,市场本身对“古蔺面”这一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有着强烈需求。在四川成都具有近280万粉丝的“小袁肉铺”团队,是古蔺面长期合作的带货机构。其在“多多直播”上平均一场直播销量能达到500单左右,销售额近2万元。如果能够用好“达人直播带货”这一途径,以地域性用户扩大知名度、提升销量的突破口,古蔺面的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