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2021/12/16 10:16:00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作者 / 禾木

编辑 / 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2021年,无疑是三四线城市们的胜利。


宇宙中心曹县、计量单位通辽、被谐音梗带飞的芜湖和蚌埠。数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冒出来,而偌大的中国版图上,每一处栖息地都拥有它独特的气质和内核,璀璨城市璀璨心。


在一茬茬热度之后,经得起深究的都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丁真老家理塘旅游业得天独厚、山东曹县的棺材和汉服产业自成体系、广西柳州与螺蛳粉和五菱宏光高度绑定、河南许昌的假发治愈年轻人的头秃,而想到浙江义乌,人们便会想到小商品集散中心……


卡尔维诺说,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它对你所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案。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的小县城寻找生活的答案。记忆中的小城,早就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在古老的余韵中加速度奔跑,变化翻天覆地。


今天,三四线城市和乡镇下沉市场迎来了信息平等的发展机遇,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的印记一层层叠加上去,而那些作为超级聚合器的大型企业,深度参与着城市的发展流动,是这些印记的雕琢者,也是许多奇迹的缔造者。


城市为企业提供发展土壤、企业也给了城市新的生命,彼此融合与成就。小城和大企业的故事,构成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底层图景。


我们不妨从江苏北部的一个小城读起,水城宿迁。它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殊样本,刘强东从这里走出去,关于企业家与家乡的故事被反复传扬和述说。但故事的起点或许是衣锦还乡,饮水思源,发展却远比这个主题更为深刻。


聚焦于宿迁,人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谁改变了宿迁,而是企业,究竟如何改变了城市?


01 “物”


对一座城市今日的描述,也包含着它的整个过去。


项王故里、虞姬故乡、乾隆行宫、运河古道……巍巍马陵山下、悠悠骆马湖畔,1996年才正式建市的宿迁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城市,却可以听到历史的回声,英雄的传奇,以及世代居民的喧闹命运。


而处于运河、六塘河、淮沭新河、新沂河四大河流围合区域的宿迁,其水脉交横的地理纹路,也养育出了一方膏腴之地,稻香鱼肥,物产丰饶。


钱晓红回到家乡宿迁市泗阳县几年了,从一个普通打工族,到“宿有千乡”品牌运营管理公司董事长,她依赖的是家乡宿迁的一道压桌河鲜——霸王蟹。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宿迁是项王故里,霸王蟹之名也来源于此。这些螃蟹身宽肚肥,力大螯强,是鼎鼎有名的“蟹中霸王”。其口感鲜甜膏香,“匡实黄金重,螯肥白玉香”北宋名士赞不绝口,明清时,霸王蟹又呈至宫殿成为“贡蟹”。


但在新世纪,当地蟹农曾忿忿于霸王蟹的“怀才不遇”,“我们宿迁大闸蟹品质非常好,以前没有阳澄湖大闸蟹出名,是因为消费者不够了解它。”


钱晓红正是看准了这一商机,回到家乡创业。她原本在常州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随着消费趋势的改变,她敏锐察觉到,借助电商,家乡的水蜜桃、霸王蟹等优质农货,都有了走出宿迁的机会。


钱晓红赶上了好时机。当时,京东生鲜与宿迁政府合作,从标准、产业、品牌打造等多方面助力,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大闸蟹全流程保障体系。另外重点围绕品牌与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线上线下全渠道提升宿迁“霸王蟹”的品牌认知度,试图让霸王蟹成为宿迁的第四张新名片。


“宿有千香·霸王蟹”就是政府2019年牵头打造的品牌之一,短短两年内就在各大电商平台迅速走红、破圈、爆火。目前,“霸王蟹”已是京东生鲜平台的王牌产品,创造了新品牌排名第一的销售纪录。而“宿有千香·霸王蟹”在今年“双11”期间,实现了销量增长600倍的战绩,成为生鲜产品中当之无愧的“顶流”。


除了宿迁霸王蟹,原产地的纯正风味在全国各地接力,湖北松滋鸡,修文猕猴桃,库尔勒香梨等都是爆款农产品。数据显示,一年来有150余款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生鲜农产品入选京东金榜,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80%。


如今,天气渐冷,400多公里外的阳澄湖大闸蟹已经停售,而宿迁的蟹农们还在河塘间忙碌,火爆的销售将持续到明年的2月。


阡陌纵横的水系,能养育鲜美螃蟹,自然也能种出优质好稻。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中国水稻种植大致分为“南籼北粳”。但有人说,宿迁是籼米种植的最北边,再向北就没有籼稻了。所以,处于交界之地的宿迁米,分别集齐南籼北粳的嚼劲与香醇,被认证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十年间,在田埂照顾籼稻就是侍茂年生活的全部。


但侍茂年并非一开始便是个娴熟的籼稻种植户。刚开头几年,因为不成熟的种植技术,侍茂年经常面对“稻田倒成一片”的惨状,他只能守着网络直播,观看指导视频,一点点进行尝试调整。


这些视频由京喜农场合作的农资技术服务商——“亲耕田”提供,汇集了各种农业生产资源,为种植户提供农资零差价服务与高产栽培技术。据统计,目前京喜联合亲耕田在宿迁服务的农户在一千户左右,覆盖了10余万亩耕地,为农户每亩节省成本100元以上。


侍茂年不会太去关注这些数据,但他明确感知的是,他的籼稻种得越来越好,产量逐年增加。而产量提高了,他也不愁销路。京喜农场的出现打造了农产品上行全链路解决方案,以产地直采模式打通种植、流通各环节,链接优质农产地和全国消费者,实现产地直达餐桌的最短路径。


曾经,当地的籼米一度卖不上价,现在宿迁籼米走进了千家万户,并畅销闽、浙、粤等南方市场。


每到收获的季节,稻田翻滚起层层波浪。侍茂年早上七八点就开始调试机器,然后淹没在金色的稻海里,收割机碾压过稻壳发出持续的轰鸣,成为丰收的悦耳篇章。


从“老特产”到“新名片”,鱼米之乡的宿迁,从不缺“物”。但怕就怕在珍宝蒙尘,无人赏识。


02 “路”


三年前,还没有火车呼啸着驶进宿迁,这里是江苏省内唯一不通火车的地级市。


现在,宿迁已有包括高铁东站在内的四大客运枢纽中心,可以快速连通苏北、苏南,多条高铁线路新增推进中,通用机场也正在筹建。


水泥沥青的公路,钢筋混凝的铁路之外,让货物走出去或者走进来的,是一条条更为错综的、需要依靠物流基础设施下沉覆盖的“路”。


比如籼米和霸王蟹的寄送,依靠的就是这样一张交通运输网。


2017年,是运河宿迁港开港的第一年。在运河宿迁港码头装卸现场,吊车和自动化引导小车忙碌着,一座集装箱岸桥正在将一个个装满货物的集装箱往货船上装载,货物可以通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


此后,宿迁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加速,一大批物流企业、物流站点拔地而起,码头、公路港、到物流园区,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如今,宿迁市“资源共享、服务同网、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已经基本建成。


其中,不乏一些主心骨的力量。在宿迁全境,京东物流实现了当地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全覆盖,95%以上订单可以实现211限时达,100%送货上门,日均快递单量已突破10万单。


路越修越好,小城里的物流场景也变得更加现代:第四代京东智能快递车正在宿迁城区内进行日常配送运营,在路边平稳停下,等待一位客户取货签收。而占地超500亩的京东物流园内,智能搬运AGV机器人“地狼”来回穿梭,编号1456的小家伙正在搬运一座货架“小山”。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其实,在宿迁这样的城市之外,高效的物流网络也正在难以想象的偏远地区和恶劣环境架设和铺展。哪怕在西藏拉萨、新疆喀什、青海冷湖,京东物流也以“先锋站”的方式,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开拓,让传递和连接继续。


新型实体企业将新型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能力送向县城村落,边陲塞外,甚至雪域高原,物流车激活了广大落后地区物流的“毛细血管”。


而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大闸蟹寄送的物流企业,京东物流今年还直接探到了宿迁霸王蟹产地一线,设立产地协同仓、加大了航空、高铁等运力资源投入,让当天捕捞的新鲜螃蟹,在24小时内及时送达全国超过200多个城市的餐桌上。


随着基础设施一起下沉和打通开来的,还有终端服务。


2014年底,第一家京东帮服务店设立,提供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家电调试和售后服务,将服务的触角最大程度地伸向下沉市场各个区域。 目前,已经达到了对全国县级城市的全覆盖。


而京东帮服务的前端,就是在城镇、乡县和农村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的京东家电专卖店。专卖店背靠电商平台的体系,采用“代客下单”的方式在网上完成交易,后续的送、装、售后维修都由京东帮来完成。


“光明村家电大集,老板刘强东感恩故里”。当年在刘强东老家光明村,推广员一个个为当地不会上网的村民承担下单和售后服务,没想到,这种“代客下单”的人性化模式真的走通了一条新“路”。


如今,宿迁市沭城镇的京东家电专卖店就承托了整个沐阳县城的家电交易。经营至今,门店面积从最初的100多平米发展到目前接近400平米,销量达到近千万规模。


店主徐璐今年29岁,他做过厨师、操作工人,后来当了一家电器连锁店的销售员,又从“徐店员”成长为“徐老板”。他觉得京东家电专卖店像是一个过度和缓冲的衔接地带,既有线下卖场的实物体验,又能完成网络购物,享受电商公平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


徐璐眼看着当地居民在新房装修时跑遍市内的家电城,货比三家,仍生怕被宰,到如今价格透明,人们采买昂贵大件也愈发信赖线上,还不用操心售后。


在如今的小县城里,买家电更方便,日常买药也无需再跑一趟医院。目前,京东大药房在宿迁本地已开设两家线下自营门店,一家在医院周边,另一家服务京东宿迁职场。医药电商所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当地百姓信赖。


企业在推广这些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的时候,帮助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实现了公平消费,去推动消费升级和生活品质升级。


一方风“物”不缺,通“路”也有了,拥有悠久历史的宿迁,转向现代化的“B面”。


03 “城”


宿迁乡县的农民,几乎人人懂电商,人人搞电商。


如今,宿迁电子商务产业相关从业人数超过60万人,宿迁总人口在490万左右,也就是说,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靠电商吃饭。而宿迁的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每秒钟就有 14 件快递从宿迁发往世界各地。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电商从分散的个人事业,蔓延成多个县城乡镇的特色产业,整个城市的形象发生了更新。鱼米水乡,中国酒都,到现在的电商名城。


事实上,在几年前宿迁市就抓住“互联网+”机遇,政府将电子商务确立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17年,宿迁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20亿元,增长37.8% ,电商成为全市首个千亿级产业。


而宿迁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部分正是建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以优质农产品为IP,围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路径,始终与乡土中国的土壤密不可分。汲取了乡土的灵魂,又改变了乡土的面貌。


2015年,京东农村电商战略在宿迁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就是依托于区域产业资源,实现“一村培育一品、一品带动一店、一店致富一片”。


五六年间,宿迁的各个农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标准化品牌层出不穷,村民们积极与京东、淘宝等平台寻求合作,建设各类农产品特色馆和农村电商合作点。


以泗阳县为例,共有各类电商企业近3000家、网店8000余个,建成“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154个,行业年交易额超过220亿元。


而坐落在宿豫区的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京东为龙头企业、产城融合发展为理念,依靠京东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基础设施,辐射和带动能力推进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品牌创建等各项工作,汇集了500多家全国知名电商企业,已经发展为宿迁市电商产业和大众创业的新基地。


大型企业的运转则推动了这场转型的体系化和集群化。


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不止关于农业,传统手工业也是乡土中国的一层蒙版。在遥远的千年瓷都景德镇,京东也正在以供应链能力推动当地瓷器企业和整个陶瓷产业数智化升级。


但产业发展只是落后地区进化的一个指征。城市的生活是文明的生活,文明的气息,还标注着更多现代科技的注脚。


对于宿迁而言,科技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转型,整座城市都在因为科技的力量日益“智能化”。


2020年,在京东云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技术支持下,政府搭建了宿迁城市的数字底座——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它也是宿迁城市治理的中枢,堪称宿迁的“最强大脑”,实现了“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一端惠全城”。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指挥中心融合了40个委办局的信息,通过数字信息汇聚搭建了民生、政务、产业等多个数据专题。在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指挥中心又构建了交通大脑、城管大脑、应急大脑、综合治理大脑,纵观城市行业运行状况。


交通大脑让宿迁的城市脉络更加清晰,帮助市民解决拥堵、停车问题,规避交通事故以及提供出行建议,人、车、路和谐共存;而城管大脑则让宿迁的城市管理像绣花针一样精细,第一时间感知、预警、发现、处置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甚至精确到一片井盖,一辆垃圾车。


智能的大脑不仅是现代感和未来感的隐喻,也是在通过技术、商业以及治理模式的优化,推动信息化社会的均等发展,推动落后地区实现信息化转型。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从大城市逐步下沉到县域地区,宜昌、上饶、攀枝花......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小城市开始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城市治理优化,通过产业升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在信息时代,智能化的城市为后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乡土中国,正在慢慢觉醒,迈入数字中国的行列。


但城市的灵魂,始终是关于人。逐渐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城市,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居民的生活。


04 “人”


在宿迁,打工人的生活经验可以浓缩成一句话:不是去过京东,就是在京东工作,或者在去京东的路上。


2009年,京东买下宿迁市区最繁华的一个户外广告牌,打出客服中心的招聘信息。明晃晃的大字提醒着来往人群:京东是宿迁人办的企业,不用东奔西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此言不虚。春秋十二载间,从一个80人的团队开始,京东客服中心增长到15000+坐席数量,提供7*24H无间断的客户服务。

重构宿迁:一个三四线城市的现代化缩影

而在京东的带动下,当当、小米、途牛等众多互联网企业也把客服中心搬到宿迁,如今,宿迁已成为全国代表性的商务呼叫中心。


京东客服的办公点地点也一变再变,从管委会的两层小楼到玩具厂的大厂房,到现在京东客服中心已有22万平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近千套高标准员工宿舍。京东集团为客服打造了第一代新型白领公寓,创造集纳会客模式、办公模式、睡眠模式三位一体的百变空间,为年轻人而生。


外面人都形容,京东客服的员工宿舍像酒店一样。


刘莲就是“住酒店”的京东客服之一,但她并不完全同意这种形容,“床明明比酒店的还软,贼舒服”。哦对了,还有大冰箱、大电视,和超大落地窗,她和同事两个人住。


来自宿迁双沟镇的刘莲今年26岁,上一份工作是美容美甲,她善于和客户沟通,喜欢和人说话。前年,表姐推荐她来了京东客服,她分配在的部门负责夜间电话咨询,上二休二,她觉得很轻松。他们部门还有个很酷的名字,黑夜骑士。


以前在家的时候,刘莲总是听表姐念叨京东有多好,现在,对外车轱辘说这些话的人成了她自己,待遇确实不可思议。每个季度,她们部门都会组织一起过生日,满满的零食和礼物。每逢节假日,福利从来不会缺席,“连儿童节都过”。


刘莲说自己来了就不想走了,过完年还打算把表弟内推进来。


但她的满足感更多还来自于工作本身,帮客户解决各种问题,尽管很多都是看似鸡零狗碎的小事情。


京东的智能辅助系统在用户来电或在线咨询时就会通过用户订单号、商品链接、历史咨询等信息快速预判客户可能问到的问题,为人工客服提供解决方案。


但很多时候,她还会接到一些无法预判的电话,比如帮助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购买家电。刘莲需要从协助对方下载京东APP开始,到完成注册,搜索商品,点击下单。然后刘莲会耐心地告诉老人,购物成功了,自己会帮他追踪物流情况,直到到货安装完毕。这样的电话通常要耗费一个小时以上。


客服的电话几乎是琐碎又重复的,但她仔细聆听,试图安抚普通人生活里的焦躁时分。


客服公寓的配套设施还有健身房,图书馆和KTV,可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每周五还有瑜伽老师给她上课,虽然她现在只进行到简单的拉伸阶段。比起大城市里两点一线,压缩在早晚高峰的通勤生活,刘莲觉得,自己的小城生活好像被缓缓抻开,熨帖而安定。


在工作之外,还有一种温度。这是她想要的,确定的答案。


宿迁的改变与京东息息相关,它不止是宿迁人交口称赞的骄傲,而是更高维度的生存依赖和价值支撑。


喜欢这份工作的不仅是刘莲自己,还有她的家人,刘莲的父母都对京东的工作岗位十分满意,现在只操心她找对象。不过在宿迁当地的相亲市场上,在京东工作意味着稳定,福利又好,听到都会竖起大拇指,很吃香。


以前,当地年轻人眼中的好工作不是考公就是进国企,但是现在,属于宿迁本地人的好工作越来越多。京东客服中心上万名员工中,70%都是宿迁人。带动当地就业,是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促活城市的核心环节,企业和城市的双赢。


客服中心并非京东在宿迁布局的全部,京东在宿迁还先后建设第一个自建数据中心——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京东的科技研发和培训基地—京东云小镇等项目,共计达15个。


许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宿迁人,回到家乡,有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也有了实现自我和服务家乡的机会。这座小城,已经能够回答他们更多的问题,关于人生的可能性。


近两年来,宿迁的人才流出比逐年下降,流入比却迅速攀升,甚至成为了苏北最吸引外来人口的城市,宿迁正在从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型城市向颇具人才吸引力的新兴城市转变。


这座二十来岁的新城,2020年生产总值3262亿,登上了中国城市GDP百强。


刘莲记得,小时候奶奶经常对自己说,宿迁穷,找对象可不能找这里的。现在不一样了,她妈妈不久前还说,“就找宿迁的,最好在京东找。”


刘莲还年轻,对象可以慢慢找。但她自己也悄悄认同了这个计划,她觉得京东的员工很靠谱,而她自己会在京东呆很久很久,说不定真的有机会在这里完成生命阶段的不同大事。


何况,“京东还有员工幼儿园呢!”刘莲说。


当地人对于一家企业的情感似乎不是感激,而是把它作为一种信仰,和人生紧密扭在了一起。


后记


宿迁市政府副市长曹秀明评价:“京东之于宿迁,就像微软之于硅谷、华为之于深圳。京东为宿迁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但企业为城市所做的其实不是贡献,或者助推,而是方方面面地改变。用科技去赋能产业,让农产品上行,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下沉,让资金和人才的流向分配均衡,让生活的更多可能流淌在一座小城,产生一种微妙而深刻的联结,成为城市的动力,成为人们的支柱,甚至成为生活本身。


而过去十年来,宿迁也给予京东巨大的支持,成为京东的重要基地之一。正是这座小城的共同努力,人们的汗水和呼吸,才让京东在电商客服行业创造了众多第一,增加了核心竞争力,也让京东发挥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宿迁的奇迹,是由企业献给城市,也是企业和城市共同书写,每个城市里的劳动者都为这首情诗留下了鲜活词句。


人、企业与城市互相依存,融为一体,成就彼此。企业成为城市跳动的心脏,而城市也成为企业一部分流淌的血液,和独特的肌肤纹理。


这样翻天覆地的塑造和影响发生在宿迁,也发生西藏林芝,陕西武功,新疆伊犁,和其他下沉甚至边缘城市。关于京东,也关于其他大型企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源源不断地发生。


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里,大企业始终深度参与其中,助力乡村振兴,改变了三四线城市的命运流转,用强大的科技力量和基础势能,去赋能和沉淀,连接和循环,方方面面地修缮一座城市的面貌和灵魂。


于是,越来越多看不见的城市正在被看见,被颂读,被回家的人找到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