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疫情之中,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在变化

2020/3/13 11:06:00

受疫情影响,包括零售、餐饮、旅游、娱乐在内的很多产业生态都受到了大范围的冲击,2020年第一季度,都起码有至少50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但疫情下的真实消费需求并非消失,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被满足……

 

疫情之下,人们的消费心理与需求悄然改变,在细分品类中,消费者对于不同品类消费品/服务的态度悄然改变,包括在时间(短周期的急迫需求与中长周期的不急迫需求))、价值需求(基础需求,如生理和安全需求与升级需求,如情感/归属/尊重/实现等)、空间等维度(线上/非接触与线下/接触)等维度的改变。

 

其中,短周期的基础需求相对刚性,受疫情影响较小,如粮油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等消费;中长周期的基础需求则在疫情当中的消费市场快速下降,但在疫情之后有望补偿,如服装鞋帽、家电、体育娱乐等消费;而短周期的升级需求,如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则在疫情当中快速下降且无法补偿;至于中长期的升级需求则在短期下降,后续需求并不不确定。

 

这些变化在新零售领域的改变最为直观,新业态与新业务模式在不断在危机中崭露头角。从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到社区便利店铺、OTO到家服务,都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对于这些企业,短期是应急方案全面统筹,长期则是对消费者需求的灵活应对。

 

对企业而言,疫情的出现是短期内对于渠道终端、生产供应链以及品牌营销等各个角度的“压力测试”。

 

其中,在终端渠道方面,需要对基本盘快速反应并抢先布局新渠道,如:密切跟踪各渠道需求变化趋势、抢跑新兴O2O合作、线下传统渠道经销商重点支持等都是重要措施;在品牌营销方面,需要针对疫情不同阶段,灵活调整内容和投入渠道,疫情期间投放需要收缩但不是完全撤档,需要迎合消费者行为转变,偏重数字化、个人化互动平台,同时对内容审慎选取,充分借力正面形象积累推动复苏;在供应链方面,需要紧贴需求变化,实现产供销高效协同,包括跟踪需求端变化,更新供应计划与需求匹配,产供销全面摸底统筹,协调上游同步恢复产能,内外协同,加快物流恢复进度,灵活安排配送等举措。

 

与此同时,在应对短期挑战之余,疫情正在倒逼企业直接面对若干常态下长远问题的解决。如,进一步推进电商/O2O/eB2B等新型渠道战略合作、新的渠道数字化管控手段,增加远程化、数据可视化等新的管理抓手、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个人化的消费者运营模式、升级柔性化供应链模式,提升供应链应对突发性、不确定性的缓冲及适应能力等内容。以星巴克为例,在其精益化管理措施中,包括:不再投放提升品牌认知度的品牌类广告;利用社交媒体账号、会员App等自有渠道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提升忠诚度与复购;优化生产与物流流程,降低日常供应链运营成本;重新选择供应商,更新合同条款,强化本土化采购等若干措施。

 

此次的疫情危机,对零售行业而言,不论是短期的紧急应对,还是长期的转型升级,都带来了的若干启示。

 

l  优化业务模式

最近3年来,各种新兴零售渠道大量涌现,这些带着“新零售”标签的新业态,其共性特征都是基于消费者数字化、交付方式改变和场景聚焦,这些新兴的业务模式适应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代表了消费者对零售体验的需求,更是在疫情期间表现其强韧。消费者和消费行为已经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基于行业特性和消费者行为变迁,思考业务模式的变化将是零售行业的重要议题。

 

l  打造核心能力

本次疫情使消费者看到了“线上买菜”场景的优势,但也仍有“互联网买菜”企业因被爆出资金链问题而闭店。因此,业务模式并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企业仍需关注其核心能力的打造,而这些核心能力可能来自于:供应链成本优势、与客户的紧密连接以及领先的产品力。

 

l  提高企业柔性

企业正在面对一个VUCA的社会环境和商业环境,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正在变成常态,企业的柔性将变得更加重要。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具备更柔性多元的渠道和消费者触点,打造柔性的组织架构以形成快速应变的能力。针对市场变化快速形成试验和解决方案能力,积极主动应对市场的变化。如,在疫情期间太平鸟通过推出微信线上会员专场、微信秒杀、小程序分销、不同区域轮流直播等形式推动线上业务增长,实现日均总零售额800万元以上。

 

l  增强顾客粘性

随着行业整体增速放缓,零售企业将发现自己正在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迈进,有效“经营”存量的顾客,增强企业与顾客的粘性将变得更加重要。“经营顾客”的首要步骤是“实现连接”,企业只有根据顾客渠道习惯,构建全新的顾客触达和沟通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与顾客实现连接,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第二步是打造适应顾客需求的业务场景,零售商需要通过准确理解其目标顾客的需求,基于顾客的分类和需求打造差异化的业务场景,抓住不同的顾客需求;第三步是构建运营能力,通过建设“线上平台”与运营,带来的未来增量价值。

 

尽管疫情在一季度对消费市场的的负面影响已成定局,但从长远来看,这未尝不是一次企业与行业进行数字化升级的机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