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一面“短刀”出鞘,一面撤回IPO,蜂巢能源决定求稳

2023/12/29 15:36:00

刚刚在12月12日的第四届电池日上全球首发蜂速超快充磷酸铁锂短刀电池,10天之后便主动撤回已经过上交所两次问询的IPO申请,终止了自己奔赴科创板的上市之旅。动力电池新贵蜂巢能源这套动作,让市场颇为遗憾——虽然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确实不同往日,但一个刚刚实现成长突破的行业新星,始终是值得期待的。

(图源:上交所)

不过,真正回顾蜂巢能源的发展史,它做出当下这种稳妥选择的定力,却又并不是那么出人意外。2018年初入电池领域战战兢兢,2023年以全域短刀落地实现商业化上的重要跨越,却又转头直言明年“压力非常巨大”,蜂巢能源这一路走来,谨慎、克己、脚踏实地的特点从未淡化。

2019年,蜂巢能源在第一届电池日提出“进窄门、见微光、走远路”,此后便一直在产品领域稳健冲击突破点,这才有了如今“短刀+飞叠+快充”一齐出鞘的盛景。

当新能源市场的混动趋势、快充趋势成长到不可忽视的地步,蜂巢能源已然跨越“从0到1”的节点。创业的大风大浪都闯了过来,蜂巢能源的生机和韧性,只会在市场中越战越强。

技术突围的底层逻辑,遇上新能源结构性机遇

新能源早已不是蓝海,而是红海,但不是说红海就没有机会。在市场方面,如果有一个细分领域足够大,足够有影响力,那么它一样会给予头部企业成长空间。期待值更高的方面则是技术突破。红海之所以“红”,往往因为玩家重复造轮子的热情太高,没有突破性技术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缺乏这些要素,很难做出可靠的收益。

现在,基于以上认识,蜂巢能源和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恰好可以组成一对特殊的成长模型。

截至11月,国内新能源实现销量830.4万辆,突破千万大关近在咫尺。巨大的规模之下又有地域差异、需求差异在引导消费的流向,因此给了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充足的发展空间。把握其中一个关键层次,就足以实现有效的突破,这是结构性机遇的一种解释。

比如在产品结构上,PHEV细分市场的爆发就是很多车企之前没想到的机遇。今年10月,PHEV车型销量占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达到32.4%,首次突破30%。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插混乘用车的电池需求同比增长114%,大幅超越纯电动乘用车电池需求25%的增长率。

技术路线不同,车辆结构就不同,对电池包组件的需求自然不同。它们的增长,存在高度正相关。PHEV有更紧凑的空间结构,对电池的形态和功能要求高。尤其是当前,对快充的需求和原本的结构需求融合,进一步推动了电池的改变。

在刀片电池这种长薄型叠片电池的路线上,传统960mm的电芯宽度属于“长刀”电池,一方面对整车轴距有要求,适配有明确限制,不像短刀可以更轻松地避开排气管之类的组件。另一方面,因为结构原因长刀内阻比较显著,提高充电功率相对产生更多热量,电池包散热设计是个问题。尤其是要做快充,难度就会更大。

针对这种需求,内卷一个尺寸是没有价值的。蜂巢能源在之前走的就是“品类创新战略”,通过新的设计,提升刀片电芯和电池包的整体价值。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说:“(之前)是因为我们要开创一个短刀叠片电池的新的品类,这个行业里没有,我们要把它从0到1开创出来,就是打造新品类的阶段。”

2023年,蜂巢能源600mm短刀电池的顺利量产,便标志着其“从0到1”目标的达成。在这个计划制定之初,要启动一条从零开始的工艺、设备、客户适配之路,堪称一场豪赌。但技术创新就是这样,2022年,蜂巢能源的研发专利申请和公开专利数为动力电池行业第一。

作为市场上唯一一个在短刀电芯上实现快充的厂商,蜂巢能源也因此一手掌握了更高的PACK体积利用率、更好的温度均匀性、对CTC设计的更高适配能力等优势,面对客户的吸引力更足了。并且,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明年将全面普及2.2C,量产3C、4C,预研5C产品,进阶仍在继续。

(图源:蜂巢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要让自身产品牢牢嵌入产业链,除了研发能力之外,生产也一样重要。新能源全产业链研发效率提高,周期缩短,对供应商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这方面,蜂巢能源“短刀+飞叠+快充”中的“飞叠”技术,在持续迭代中提高着产能质量。

此外,针对L400短刀电池这种客户和产线数量多的大单品,规模制造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节省效应都会更突出,反过来强化客户的认可。现阶段,蜂巢能源的短刀+飞叠的良品率已达98%,设备投资可以降低1000万/GWh,运营成本可以降低800万/GWh。

2023年,蜂巢能源的电池一共搭载于40款上市销售的车型。2024年,它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

壁垒增高变城墙,蜂巢能源继续做难而正确的事

在2024年的目标上,蜂巢能源希望战略客户将超过11个,海外的战略客户超过6个,新车型导入超过40款,制造成本下降40%,采购成本+技术成本下降20%。这些目标并不各自独立,而是一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图源:蜂巢能源)

但如果要说哪方面的进展最令人关注,自然还是客户。能把一款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只是开始,拿到越多客户的认可,增长的飞轮才能转起来。2023年,蜂巢能源已拿下上汽通用五菱、协鑫等新客户。商业化能力,是决定技术未来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因素。

而在这庞大的客户队伍中,海外市场,无疑是提升蜂巢能源壁垒高度、强化其商业价值的重中之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领先渗透率决定了其后续增长会放缓,但海外仍是增量市场,期待值高于国内。如果能真正成长为世界级供应商,将在行业内掌握标准层面的高话语权,加速摆脱内卷竞争。

这固然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历程,蜂巢能源采取的是高度原生化的发展方式,品牌的全球化以产能全球化和产业链全球化为先。一开始,它便定下了全球化布局策略。

在德国,萨尔州电池模组和PACK工厂,预计2024年中竣工。就在12月20日,蜂巢能源泰国工厂首款电池包也正式下线,为核心客户供货已提上日程。

这种布局,也能更好地利用当地优势,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例如,Stellantis集团曾经在2020年与蜂巢能源达成合作时,提出关于降低成本的要求。蜂巢能源的生产技术优势是降本的“杀招”,如果有地缘优势和背靠当地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优势,整体的投入产出比将更可观。规模越大,这个正循环效应就越强。

而在产品层面,除了已落地的王牌产品要继续深化应用,蜂巢能源还针对那些可能颠覆现有发展路线的、属于“未来十年”的产品进行了布局:方形半固态电池二代果冻电池已实现量产,无钴电池装车已突破13000辆,L600短刀动力钠离子电池则已完成了所有可靠性测试。

(图源:蜂巢能源)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一个月,蜂巢能源累计动力电池装车量在国内排名第七。在节奏紧张的电池产业巷战中,这个成绩和背后饱受客户青睐的技术产物,无疑证明了蜂巢能源的竞争力。

这还有一个背景是,蜂巢能源2023年新工艺、新产线和新产品的集体上马短暂拉高了综合成本,这也是它提出2024年大幅降本的原因。而当2024年启动更大规模的制造,蜂巢能源在试炼场的表现,也许会比今年更出色。

来源:松果财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