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双十一最低价从何而来?

2023/10/26 15:43:00

本文转载自产业科技

十五年前,货架电商正值兴起之时,网购足够时髦,低价成为最显著底色,淘宝商城率先发起双十一,开启了电商造节神话。

十五年后,货架电商潮流退去,新老势力争相渗透,反向消费渐成主流,双十一已不再新鲜。消费者心智成熟,市场信息差收窄,供给端卷到天际,驱动双十一的引擎再次回归低价。

即便双十一已经逐年疲软,没有了早年间的辉煌,却依旧阻挡不了其再次奏响序章的节奏。距离双十一还有近半月时间,各大电商平台已陆续发布今年的双十一优惠政策和活动规则,提前拉满自己的双十一攻势。

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今年新兴电商平台纷纷抢跑,开启双十一预热活动,天天低价成为其代名词;而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巨头同时走回了化繁为简、聚焦低价的路。

可见,市场在教育消费者的同时也在教育电商平台。低价成为共识,低价成为抓手,低价就是产品力,最低之外还有更低。

低价究竟从何而来?

新电商领跑,老电商蓄势

今年,打响双十一第一枪的竟然是小红书。

早在9月26日,小红书作为新进选手,就举办了“2023小红书双十一电商伙伴动员会”,宣布活动将于10月20日正式开启,并推出亿级补贴和百亿流量,借助直播、笔记等多种方式吸引消费者通过买手渠道下单购买,积极迎接平台转型买手电商后的首次大考。

10月15日,小红书的双十一主题直播间已提前抢跑开播,当晚直播间销售额突破亿元,多个时尚品牌直播间销售额突破百万。这也使得当晚主播章小蕙成为小红书首位销售额破亿的买手,为平台大促带来开门红。

抖音于10月15日已开启预售抢跑,涵盖零食、美妆、个护、家清、珠宝、羽绒服等热门品类。在重点品类抢跑预售结束后,10月20日全面开启“抖音商城双十一好物节”定金预售,整个双十一大促活动将持续23天,至11月11日结束。

快手紧随其后,从10月18日正式启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并于在10月31日开始正式销售期,分为10月31日至11月3日的尾款期,和10月31日至11月11日的正式周期。

10月20日0点,拼多多宣布正式启动今年的双十一大促。当日晚8点,唯品会特卖活动也开启提前购,活动将延续至11月14日早10点。而苏宁易购将从10月23日开启促销,率先上线现货销售后,再进入预售尾款优惠,促销活动将持续至11月10日。

相比之下,淘宝、天猫,却依旧保持着原有节奏,以“预售+现货”的传统模式入局。

天猫“2023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季”于10月24日晚8点开启预售,预售期截至11月3日,10月29日-11月3日为抢先购现货期,11月9日-11月11日为狂欢日现货期。与前两年的活动周期基本一致。

而淘宝最早从10月29日才启动双十一,并不设置预售期,而是将双十一整体分成了3个周期:10月31日-11月3日抢先购、10月24日-11月3日好价节,以及10月24日-11月3日狂欢日。

京东宣布其双十一活动于10月23日晚8点正式开启,持续到11月13日。分为预售期、现货预热、开门红、场景期、高峰期及返场期,六大阶段。

从新老电商势力的动作来看,直播电商平台因低价常态延续,双十一启动时间较早,而传统电商巨头主打现货与低价,蓄势明显。

化繁为简,回归低价

与往年的熬夜秒杀、拼单凑满减、规则繁冗难懂不同,今年电商平台纷纷回归拒绝套路、一件直降、直接低价,促销策略简单粗暴。

今年是淘天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双十一,集团推出的策略主要为大范围的直降和官方立减活动,为消费者省去了复杂的优惠券计算。

淘天集团定下今年天猫双十一的三大目标:为品牌商家获取最大规模用户,沉淀品牌资产提升品牌力,回归初心给消费者一个快乐的双十一,并首次喊出“全网最低价”的核心目标。

具体来看,天猫在跨店满300减50的基础之上,首次新增了单品价格直降15%以上、无需凑单、一件打折的“官方立减”,以及“天天低价”新活动,预计将有超过8000万商品降至全年最低价。淘宝直播间还将发送10亿元红包,推出“闪降”活动,标有“官方立减”和“闪电标”的商品都无需凑单。

在今年“京东11.11真便宜”发布会上,京东再次强调,低价是京东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今年京东将主打以最具诚意的价格、最有吸引力的商品、最贴心的服务,用实打实的真低价,为消费者带来真便宜、闭眼买的消费体验。

京东表示,本次京东选择现货开卖,直接上线所有大促优惠,包括跨店满299元减50元、20元福利补贴。今年双十一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品较“6·18”期间实现两倍提升,平台9.9包邮、秒杀频道的低价商品数量也大幅扩容,参与活动的商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5倍。

除了两大传统电商外,抖音、快手、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也推出了吸引消费者的优惠策略。

本届双十一活动期间,抖音推出官方立减活动,不再跨店满减,而是由商家自行决定折扣比例和优惠,单品价格直降15%起;并推出超值购、低价秒杀等吸引消费者下单的商城频道。

同时,抖音还推出了千亿流量扶持计划,将在活动期间由平台出资,陆续发放亿级消费券,可在单品立减的基础上叠加使用,最高可享满300减80元的优惠。

快手则提出了“大牌百亿补,尽在快手商城”主题,集中释放全年最大优惠力度,真正让用户感受到“好的生活,可以不贵”。平台还推出“正品险”、预售后尾款8.5折优惠活动。此前,快手电商曾宣布今年双十一将投入180亿流量和20亿商品补贴。

拼多多除了满减优惠外,百亿补贴也将于23日首次上线“单件立减”,即在补贴的基础上,额外叠加官方补贴,价格直降。目前,首批参加单件立减活动的品牌商品已经超过20000款。

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去年大促相比,今年拼多多“百亿补贴”品牌商品池预计同比增长110%,尤其是美妆、洗护、文具、服饰、清洁等国货商品的增长最为显著。

唯品会也强调,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今年大促期间中,平台摒弃套路,坚持贯彻优惠规则简化的原则,消费者无需凑单,一件商品即可享受超值优惠。

当所有的平台都在谈双十一最低价,它们的最低价究竟从何而来?到底谁是比拼的真低价,谁是自己定义的低价?

最低从何而来

京东以“真便宜”为主题,天猫以“更便宜”为口号,两大传统电商围绕低价肉搏,也揭开了水深套路多的电商造节真相。

在理性消费、反向消费驱使下,电商平台采取更有吸引力的低价策略,是必然选择。然而,资源禀赋和运营模式不尽相同的电商平台,是如何都能做到低价的呢?

流量催生的规模效应,强势供应链带来的议价能力,平台让利投入的真金白银,成为支撑电商双十一低价的最显著底色。

京东强调,低价并非流血补贴,不以牺牲合作伙伴的体验为前提,不以压榨合作伙伴的利益为代价,而是持续在供应链里挤水分,把通过极致效率省下来的钱让利给用户和合作伙伴。

从供应链端入手,京东一方面在采购环节向上压价。京东拥有超1000万的自营商品SKU,在3C、家电等品类上有比较全的覆盖,通过采购规模效应带动采购成本的下调。

另一方面,在履约环节降费用率,用从成本端省下的钱,补贴消费端降价让利的部分。截至今年6月30日,京东的履约费用率已降至5.8%,较2016年减少20%以上。

商家端,本次双十一,京东将在直播、短视频、新品等方面为商家提供流量扶持,并通过百亿补贴活动、广告金激励、降低扣点等各类费用减免政策为商家提供超20亿补贴。

据悉,今年京东的流量扶持不看店铺星级,看的是商品价格和商家服务,拥有低价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商家将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天猫也表示,低价的同时,不会通过挤压品牌商家的利润空间,而是通过投入资源做大品牌销量,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商家成本。今年淘宝天猫双十一的目标之一,就是为品牌商家获取最大规模用户。

淘天集团不仅首次放宽了新品牌和中小商家的报名商品数量限制,还加大了补贴激励,新商家双十一期间将有机会领取19500元大额推广补贴,新品牌则能享受品类扩充、托管服务、运费险补贴、金融权益支持等措施,减轻资金和备货压力。

消费者端,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低价口碑,电商平台分别上线“买贵就赔”的服务。

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为消费者提供30天及以上的价保,全程价保商品从5亿提升至超8亿,并提出“买贵赔双倍”服务。自2008年在业内首创价保服务以来,京东截至目前的价保申请订单量,已累计超过10亿,总计为消费者节省了近90亿元。

淘宝也提出,所有“百亿补贴”商品承诺“买贵必赔”附赠补贴,如果消费者发现在双十一活动期间在平台上的商品买贵了,平台将补偿差价等额红包。

物流端,作为电商低价销售的重要一环,各大快递企业纷纷在双十一之前开始涨价,而京东、天猫也在物流方面推出相应政策。

据悉,自10月初,部分快递公司已对快件首重上调了0.15元/票,有些地区原发货价格1.5元/单,现在上调至1.6元,也有些公司统一每单上涨0.02元。

而在电商平台方面,京东快递官宣“1小时未取件必赔”、“全程超时必赔”、“派送不上门必赔”,赔付服务从派送环节,延展到了揽收时效和全程时效。京东还推出即时零售的“三公里模式”,实现3-5公里内“消费者下单、门店发货、商品小时内送达”的闭环。

同时,京东物流在双十一期间升级了商家端的到仓服务,对标快递级揽收和截单时效标准。即推出最快2小时上门揽收、截单时间延长至18点,储备超2000条线路,送仓时效提升1天以上,帮助平台商家完成高效履约等,进而在大促订单爆发期,满足服务“不掉队”的需求。

作为淘系物流,菜鸟表示,双十一继续提供半日达、送货上门服务,电器家装保证“一次上门,免费送装”,通过预售极速达模式,部分预售订单甚至要快于日常。天猫则要求针对双十一期间的全部订单,需在48小时内发货并有揽收记录,揽收后24小时也需有物流更新记录。

电商平台集体重回低价心智,能否再次盘活双十一场景,半月之后即见真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