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小鹏牵手滴滴,双方是优势资源互补,还是无奈抱团取暖?

2023/8/29 20:12:00

 2023年8月28日,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以最高对价港币58.3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本次合作,小鹏向滴滴发行对价股份。交易完成后,小鹏汽车将发行占交易完成后总股本的3.25%的A类普通股,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

  小鹏汽车的公告发出后,有三位熟悉的媒体朋友和我讨论此事,大家交换意见和观点。我谈了三点看法,并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了分享:

  1、滴滴做了十几年的出行服务,他对中国人的出行需求,比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理解的更为深厚和透彻。而造车的经验,小鹏肯定比滴滴很好,毕竟小鹏多款车型已经落地,这一次合作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优势资源互补

  2、这次的合作金额五六十个亿,但并不是说小鹏拿出来几十个亿的现金给滴滴。而是可以理解为一种换股,就是小鹏把滴滴智能汽车的所有业务拿过去,同样的小鹏把公司的一些股份让给滴滴。这种操作手法,和当年迪士尼收购皮克斯类似。

  3、这次合作有一些限制条款,对业绩有硬要求。达成合作之后,新团队必须尽快的推出来面向市场的车型。高端车型方面,小鹏是打不过理想和其他准豪华品牌,那他只能在经济型这一块推出走量车型,估计后续很快将会推出十几二十万的A级智能车型。

  当天下午,TechWeb等媒体报道此事时,引用了我关于“滴滴和小鹏的这次合作是一种优势资源互补”的相关论述。

  不过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完全相左的声音,有朋友和我说,小鹏牵手滴滴,哪里是优势资源互补,而是无奈抱团取暖。

  朋友进一步阐述认为,滴滴造车几经发力,进展不及预期,不管是D1实车还是达芬奇计划,均已名存实亡。而小鹏也已经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的铁王座下退出了,出货量甚至被零跑、哪吒等超越,市值大跌。双方此时合作,不是抱团取暖是什么?

  朋友的观点我不认同,但确实有一定道理。客观来说,关于二者此次合作,到底是优势资源互补,还是抱团取暖,最终的裁决权只有“时间”,只有“时间”可以证明这一切。

  还是以前文提到过的迪士尼收购皮克斯为例,当时的背景是皮克斯推出《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两部爆款作品后,似乎陷入了创意枯竭(此后的《赛车总动员》和《美食总动员》评价不及预期),面对高投入的制作模式,充满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与此同时,迪士尼的电影业务在那时也表现不佳,2004年到2005年,好莱坞最火的几部电影,比如《怪物史莱克2》《蜘蛛侠2》《后天》《星战前传3》《哈利波特4》《世界大战》《蝙蝠侠侠影之谜》《金刚》等都不是迪士尼出品的。

  在那样一种情况下,迪士尼收购皮克斯,也被人认为是二者抱团取暖,当时并不被业界人士看好。

  然而,二者牵手后,拥有更多创作资金的团队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把更多创意变成落地呈现的动画,皮克斯团队开始探索更前瞻的创作理念和动画技术。随后推出的《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玩具总动员3》等,均成为超级作品。此后的《勇敢传说》《怪兽大学》《寻梦环游记》等,进一步延续了这种成功。后来,皮克斯动画的优异表现,一定程度上助推迪士尼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

  同样,今天的滴滴和小鹏也是如此,双方各自遇到了困难,各自拥有烦恼和问题。然而也各自拥有可以互补的优势,拥有几亿用户群体滴滴,背后拥有行业最全的对用户出行需求的理解,而拥有造车能力的小鹏,也有了数年的造车经验,双方联手谁说就不能复制迪士尼牵手皮克斯的成功呢?

  按照公开消息,双方很快将推出一款名为“MONA”的车型。合作达成后,滴滴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强有力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进一步加速自动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应用及普及。

  当然,在这个行业,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一切都充满了无限可能。“MONA”能否成为小鹏和滴滴的《机器人总动员》,打开困顿已久的局面,进而成为行业爆款,让我们密切关注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