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妙可蓝多的儿童奶酪,已很难再讲出好故事

2023/5/11 8:07:00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逐渐趋于国际化。尤其各种西方餐饮美食已经融入国内市场。近年来大热的烘焙赛道更是把奶酪、芝士推上了新高度,在一众吃播网红的带动下,更是成为爆红美食。

近日,有国内奶酪第一股之称的妙可蓝多,在上海召开了新品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妙可蓝多重点推出了面向儿童市场的有机奶酪棒、聚焦都市白领的慕斯奶酪杯和进军家庭餐桌领域的原制奶酪。三款新品定位精准,奠定了2023年妙可蓝多的发展基调。

在新品发布的同时,妙可蓝多今年首季财报也新鲜出炉。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其经营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在奶酪赛道大放光彩的妙可蓝多,在业绩高速飞扬三年后终于放缓。是妙可蓝多的核心业务出了问题,还是国人对奶酪这个西方舶来品已经不再感冒?不管是哪种可能,妙可蓝多在奶酪赛道上确实遇到了困难。

奶酪赛道翻红,业绩初现隐忧

提起奶酪产品,很多消费者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妙可蓝多。2016年借壳华联矿业成功在A股上市,2020年蒙牛入股妙可蓝多后,其业绩便不断蹿升。这个快速崛起的品牌更是创造了国内奶酪行业的销售神话。

2016年其营收仅为5.12亿元,然而到了2022年,妙可蓝多的营收已经来到了48.29亿元,7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37.79%。在市场方面,妙可蓝多打破了多年国外巨头在华的统治地位。据欧睿数据统计,2021年在中国奶酪零售市场中,妙可蓝多以27.7%的市场份额力压百吉福登顶赛道第一。

随着业绩大幅上涨,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令人瞩目。2021年4月蒙牛成为其控股股东后,妙可蓝多股价多次涨停。随后其股价攀升至84.5元/股的历史新高,股价涨幅超过10倍。市值高达349.61亿元,成为资本市场上赤手火热的宠儿。

虽然坐上了国内奶酪赛道的头把交椅,但业绩困境也随之而来。

image.php?url=YD_cnt_75_01MFE5yAFv1e

据2023年首季财报显示,妙可蓝多营收10.23亿元,同比下降20.47%;归母净利润2420.23万元,同比下滑67.0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妙可蓝多近5年来,营收利润首次双降。

这架高速行驶多年的奶酪列车,在超越众多对手后终于减速。其实早在去年,妙可蓝多的业绩已经出现营收增长缓慢,利润下滑的问题。官方给出的原因是外部环境不稳定,加之疫情物流运输受到极大影响,并且上游产业成本激增导致业绩受阻。

诚然三年疫情对各个行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但2023年伊始,各个行业都重新步入正轨,妙可蓝多此时业绩却开始失速,这就很值得深思。

纵观妙可蓝多的发展史,其业绩快速飞涨的秘诀就是精准切入了儿童奶酪赛道。在国内厂商还没有发现商机时,勇于打破国内市场格局,利用本土化优势打败了百吉福、乐芝牛、安佳等国外品牌。

可以说妙可蓝多凭一己之力让奶酪赛道再度热闹起来。近年来高瓴、红杉、经纬等多家创投疯狂入资奶酪市场,君乐宝、伊利、光明等老牌乳企都把奶酪视作新业务的突破口。

不过随着众多资本的介入,以前的“蓝海”即将变为“红海”。妙可蓝多登顶赛道第一的秘密武器,如今已不再神秘。其业绩断崖式下降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奶酪赛道爆红后,缺乏丰富的武器库难以防御众敌。

产品类型单一,尚缺第二曲线

很多消费者可能认为妙可蓝多是新消费浪潮下,成长起来的新品牌,但实际上妙可蓝多的奶酪之路早在2007年就已经觉醒。只不过彼时不叫妙可蓝多,而是广泽乳业。从名字也能看出,液态奶才是主业,直到经过多次奶酪市场调研,2015年才下定决心开辟奶酪业务。

所以在2016年—2018年期间,妙可蓝多的营收以液态奶为核心,奶粉、黄油等贸易产品为辅,奶酪业务尚在萌芽阶段。但随着爆款单品奶酪棒的出现,以及在乳企巨头蒙牛的强大助力下,2019年以后妙可蓝多的奶酪业务蒸蒸日上,已经取代液态奶成为营收的强劲核心。

2015年妙可蓝多奶酪业务营收仅为1288.53万元,时隔8年后这一数据变为了38.69亿元,营收占比达到了98.94%。不难发现,目前的妙可蓝多已经转变为以奶酪为驱动力的乳品公司,尤其是近年来在“聚焦奶酪”的战略下,把奶酪业务细化为即食营养、家庭餐桌和餐饮工业三大板块。

从产品内容上,妙可蓝多拥有液态奶、奶酪棒、黄油、马里拉苏奶酪等产品,并且拓展C端的同时开始发力B端市场。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实际上妙可蓝多的高速发展全部依赖于即食营养业务中的奶酪棒,营收主力产品还是太过于单一,消费受众也局限于儿童领域。

image.php?url=YD_cnt_75_01MFE60CrPPZ

据财报显示,2022年即食营养业务营收为25亿元,占奶酪业务营收的64.61%。相比去年,即食营养业务比重已经下降近10%。不过在营收上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妙可蓝多的成长利器,主打儿童领域的奶酪棒已经开始失灵。

所以在此次新品发布会上,在维持奶酪棒市场的同时,妙可蓝多把发力方向转到了成人和餐饮工业领域,目的就是寻找第二曲线。

其实早在2020年,妙可蓝多就已经意识到自身困境,对贸易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向奶酪黄油类转移。同时加大了餐饮工业业务的开拓。

2021年餐饮工业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72%;贸易产品营收7.04亿元,同比增长96.97%。不过值得深思的是,即使现在妙可蓝多在第二曲线方面已经有所眉目,但内容上依旧是以奶酪产品所展开,从创新的角度上其实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进行了赛道迁移。

而且目前妙可蓝多除了奶酪棒外,尚无第二个爆款单品出现。在如今网红快销的年代,爆款产品总会有褪去流量光环的时候,那么妙可蓝多不可避免地还会去寻找第三曲线或者另谋赛道。其真正的困境归根结底还是产品焦虑。

重金之下的奶酪,国民普及尚需时间

其实我国奶酪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晚。1985年北京三元生产出了第一块国产奶酪,时至今日,奶酪赛道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彼时奶酪的主要面向的还是外籍人士以及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连锁店

并没有走向人民大众。

不过随着新消费浪潮的到来,奶酪赛道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据欧睿数据显示,国内奶酪渠道零售额从2017年的52亿元增至2021年的131亿元,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奶酪消费国。

再回头看妙可蓝多,奶酪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短短几年内依靠奶酪棒就打败国外巨头,市占率跃居行业第一。除了我国宏观经济提升和人口基数大的原因外,妙可蓝多在奶酪的宣传和渠道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据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妙可蓝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7.1亿元、11.58亿元和12.19亿元,营收占比接近1/4。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主业转为奶酪至今,其营收增长近5倍,销售费用却增长了10倍。

而这些高昂的费用就花在了产品推销上,仅2022年广告促销费就高达8.22亿元。所以我们能在电视、抖音、小红书等新老媒体上随处可以看到妙可蓝多的广告。毫不夸张地说,妙可蓝多的成功是由重金打造出来的。

image.php?url=YD_cnt_75_01MFE61diIFw

如此舍得下血本,和其勇争赛道第一的目标有关,但实际上也凸显了奶酪赛道的危机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奶酪棒、奶酪片、奶酪杯其实是改良后迎合国人口味的再制干酪,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奶酪。同时为了突出奶酪的营养价值,奶酪博士、君乐宝等众多乳企都选择了从儿童食品入手。

如今的奶酪赛道同质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妙可蓝多想要摆脱自身困境无非是一方面重金维持品牌热度,另一方面加大研发力度来解决产品焦虑。所以能看到妙可蓝多的研发费用从2017年的723.21万元激增至2022年的5122.7万元。

产品问题还可以用钱来解决,但整个赛道存在问题,妙可蓝多就爱莫能助了。据华安证券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额增速预计为16.8%,远低于2020年和2021年。妙可蓝多近两年的营收业绩也能佐证奶酪行业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和当下的国际环境以及三年疫情有一定关系,但从本质上来讲,还是国人对奶酪并不感冒。妙可蓝多如果想再攀高峰,只能是研发出本土化、接地气,和液态奶一样的刚需奶酪产品,才能冲破行业的枷锁。只是目前看来,对于妙可蓝多来说难如登天。

结语

目前妙可蓝多的业绩困境并不算严重,但只有进攻没有防守的企业很难长久立于巅峰。可以看到,妙可蓝多开始大力布局B端业务,并且加大研发,丰富产品内容吸引更多受众人群。这些措施让妙可蓝多的“矛”变得更加锋利的同时也让手中有了防御的“盾”。

但从整体来看,随着伊利、认养一头牛等众多奶企纷纷入局奶酪赛道,妙可蓝多避免不了遭遇挑战,但对于其自身来说可能利大于弊。毕竟有竞争才有成长,才能让奶酪赛道更充满活力。妙可蓝多的奶酪故事才能在国内市场上延续下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