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拼多多「移民」爱尔兰?

2023/5/9 18:47:00

前几天路透社报道拼多多将「总部」从上海搬至爱尔兰,这个事引发了不少讨论。

一方面,拼多多的活跃用户超过 8.6 亿人、年交易额超过 3 万亿、收入超过 1300 亿,体量上是个标准的「国民级」应用,同时也是上海本地为数不多一线互联网公司。

另一方面,爱尔兰是全球知名「避税天堂」,过去多年里,包括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等都把区域总部设在爱尔兰。

真假「总部」?

事件起因是在 4 月底拼多多作为上市公司例行提交给 SEC(美国证监会)的 20-F 年报文件中,将主要行政办公地址由上海变更为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随即被包括路透、CNBC 等国际媒体报道后引发国内舆情,随后,拼多多官方发声称「主要行政办公地址」变更并不意味着搬迁,其「总部始终在上海」。

不过也有律师认为「主要行政办公地址」在 SEC 文件中通常就是「总部」的同义词——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官方文件中其主要行政办公地址均为公司总部所在地。

事实上,纠结「总部」与「主要行政办公地址」意义并不大,在海外上市公司的法律文件中有着诸多与日常认知不同的概念,更进一步来说,绝大多人在意的不是「总部」这个概念,而是一家在中国发展壮大、赚取高额利润,拥有数亿用户数据的公司,是否可能存在着利润转移、税收外流,以及信息安全等问题。

同业对比是个相对直观的方式,来看看国内最大的三家电商平台的纳税与利润情况。

根据三家美股上市实体的 US GAAP 标准财报,可以看到 2022 财年中拼多多税前利润 362 亿,所得税(Income tax expenses)缴纳 47.26 亿,其所得税/税前利润比值为 13%左右,2021 财年这个比值为 20.4%

京东 2022 年税前利润为 138.67 亿,所得税为 41.76 亿,所得税/税前利润比值为 30.1%左右,2021 年京东因为子公司股权权益收入计入了近 50 亿减值,所以把税前利润为拉到了负值,为-25.8 亿,营业利润为 29.2 亿,缴纳了 18.8 亿所得税,如对比所得税/营业利润**,该比例为 64.3%

阿里巴巴 2022 财年(21Q2-22Q1 自然年)因为有反垄断天价罚单等因素导致税前利润 595.5 亿元(行政处罚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所得税缴纳 268.15 亿,所得税/税前利润*达到 45%,不过这并非常态,相对「正常」的 2021 财年这个比值为 17.6%

当然,这个统计数据仅是上市公司实体的所得税纳税额,并不包括非上市体系,同样,大型上市企业的缴税环节并非只局限在财报 Income tax expenses 部分,我们只针对同业公司同财务维度的横向对比。

通过三家纳税比例,可以看到拼多多在 2022 年的「财技」的确技高一筹,一年内把纳税比例降低了 7 个百分点,由此也带来了 2022 年超过 24%高净利率,远远高于其他两家——套用一句某经典模板:

如果没有高超「财技」的贡献,或许会更让人多些尊重。

避税天堂

说回拼多多的「主要行政办公地」爱尔兰,对于全球科技公司来说这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欧洲硅谷」之名指向的并非都是早年硅谷般的创业公司友好,更多程度上是「税务友好」。

爱尔兰本土除了远低于中美欧等主流国家的 12.5%企业税率, 「双层爱尔兰」与「荷兰三明治」也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BEPS」——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工具。

一句话概括,通过「双层爱尔兰」模式,互联网、软件等轻资产科技巨头通过这些模式规避了数千万美元的海外税收,Facebook 曾利用爱尔兰避税架构及股票期权漏洞等手段把公司有效税负降低到了 3.8%。

爱尔兰和巨头大厂之间的默契颇多,比如苹果在爱尔兰公司有超过 5 万员工,谷歌在爱尔兰有超过 5000 员工,而该国人口只有 500 万左右……这意味着每 1000 个人就一个谷歌员工,每 100 个人就有一个苹果员工,如果算上其他科技大厂雇员,其人才密集度也很难不成为「欧洲硅谷」——在《全球商业复杂性指数》报告中,爱尔兰位列第四,被评为全球营商便利程度最佳的国家之一,税务优惠自然是吸引巨头的最重要因素。

2022 年爱尔兰企业税收入高达 226 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仅一年之内就增长了 48%,不过或许因为爱尔兰过于「亲商」腐蚀了其他国家的税收利益,不少科技大厂都曾因各种理由被追缴税收——WhatsApp 在 2021 年曾因隐私保护问题被罚超 2 亿欧元,同年亚马逊收到 7.46 亿欧元罚单。

当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 2016 年欧盟因为谷歌的避税问题开出了 150 亿美元天价罚单(有意思的是谷歌和本该收取这笔罚单的爱尔兰政府均表示不满,一个不想缴,一个不想收),至今官司仍未落实,欧盟计划 5 月底继续与谷歌开庭对峙。

Temu 与股权变更

在公布「爱尔兰搬迁」年报文件中,拼多多特意提到了去年 9 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上线的国际业务 Temu对 2022 年业绩「没有重大影响」,后续拼多多也未公开 Temu 的运营数据,不过据媒体报道,Temu 年初月 GMV 在 2 亿美元上下,尽管目前体量上相比拼多多国内业务微不足道,但增长迅速,目标是出海电商天花板 SHEIN。

年报中,拼多多对海外业务向投资者给出不少预警,其中核心两条就是:

1.经营所在的司法管辖区,不同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所带来的合规挑战;
2.在不同法律和监管环境带来的合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与隐私、数据使用、数据保护、数据安全、数据本地化、网络安全、消费者保护、支付、广告以及定价或折扣限制有关的法律和监管环境。

2023 年的前几个月里,不少「预警」已经被验证——先是谷歌因查出拼多多 APP 中的用户隐私与安全隐患问题,直接将其下架;随后不久卡巴斯基实验室公布调研报告直指拼多多 APP 含有恶意代码,存在窃取用户隐私等问题,而近期「炸店」、「仅退款」风波,则暴露出中小商家对平台规则的不满。

此外,年报中还提及了拼多多股权结构变化,有媒体捕捉到了过去两年先后辞任 CEO、董事长的公司创始人黄铮持股比例从 2018 年的 44.6%降至当下 26.5%,并计算出「累计减持股份价值超 1200 亿元人民币」——事实上,持股比例降低也可能受到包括股份增发、代持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具体数额则需要知道交易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创始人持股份额下降对二级市场不是利好消息。

不可否认,几近「裸辞」的黄铮对公司的控制力在降低,2018 年上市至今,拼多多股价在 2021 年初达到顶点,超过 200 美元,对应市值近 3000 亿美元,但目前拼多多相比高位已经跌了 2/3,市值 800 亿美元。

从年报体现的数据来看,高榕、红杉退出了拼多多「主要股东」行列,腾讯及拼多多合伙人集体持股比例也有所下滑。同时,高盛在两周前也因竞争环境恶化等将拼多多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

如果说拼多多行政办公地「移民」爱尔兰,可以用国际化运营、甚至「财税规划」来向公众解释,或许这只是一时的舆论事件;但随着 Temu 的海外发展与国内诸多中小商家的反弹引起的生态环境变迁,才正如年报所说——「全球性的用户隐私、合规挑战等」才是拼多多要解决的长期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