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拼多多2022年财报亮点:重研发、强社责、稳造血

2023/3/21 18:42:00

拼多多又发布了一份振奋人心的财报。


  2023年3月20日,拼多多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全年财报终于出炉。财报显示,整个2022年,拼多多总营收为1305.576亿元(约合189.291亿美元),与2021年的939.499亿元相比增长39%。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95.297亿元(约合57.313亿美元),与2021年的净利润138.295亿元相比增长186%。

  在被誉为“最难之年”的2022年,一家千亿规模以上企业能实现39%的营收增幅,实属奇迹。这个营收增幅,即便算上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优秀企业,也能在中国所有上市的一线互联网企业里排在榜首。

  这份财报释放的信号远不止于此。透过财报,可以明显地看到,过去一年拼多多的自我造血能力明显加强了,盈利基础进一步夯实。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策略,拼多多销售与营销开支增幅放缓,远慢于营收和利润增幅。

  拼多多还强化了技术研发,用最先进的科研技术去改造最传统的农业生产,年度研发费用首次突破100亿元,成为一家非典型的技术公司。

  伴随着国家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拼多多也做了大量工作。在过去一年,拼多多致力于发展农业数字化的“百亿农研”项目加速落地,年底的“暖冬行动”在非常时期助力农产品上行,创作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今天,我们就透过财报,来聊聊这些变化。

  重仓研发 年度研发费用首超100亿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拼多多首先是一家技术公司,然后才是一家总喜欢搞百亿补贴的电商公司。

  拼多多2022年全年总研发费用首次超过了10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四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意味着拼多多研发经费的增量和增幅全面加速增加。

  曾几何时,电商被认为需要依靠吃苦耐劳的“人海战术”取胜,XX铁军闻名一时。但在拼多多这边,我们很少看到乌央乌央的地推、营销、市场人员,在拼多多大概一万人的团队中,60%都是技术研发人员,其他营销、市场、人力、行政等加起来,都没有研发人员多。

  拼多多的技术好在哪?一个直观的案例在于,这两年各大电商平台搞双11、618大促的同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平台宕机的新闻,但却极少听闻拼多多搞百亿补贴时,服务器会宕机、崩溃。别以为这是平台运气好,对于拼多多这种用户量近10亿的平台来说,平台稳定运行背后是看不见的技术投入。

  拼多多“百亿农研”项目,还有最新“农云行动”,都是拼多多技术研发团队正在开展的落地工作。拼多多不仅仅自己搞科研,还帮助其他搞科研的机构,帮助他们的科研成果落地,“烟薯25号”“晋谷21号”这些科技农品能够热销,背后就有拼多多的一份功劳。

  像拼多多这样的企业,搞科技研发被看作是“笨功夫”,因为科研从立项到落地,再到产生经济效应,中间需要较长的过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科技项目最终会以失败告终。所以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互联网企业裁员潮来临后,很多企业首次裁掉了无法直接产生现金收益的研发团队。以百度为例,百度向来以技术研发著称,但在2022年也砍掉了相当多的技术研发人员,整个2022年百度研发费同比下降7%。

  两两对比,更显难能可贵。

  现在,拼多多的这些科研项目一部分已经落地实践,并反馈到产品改良和经营管理效率提升,更多则还在默默耕耘,等待一个机会爆发。

  强化社会责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强化社会责任,这一直是拼多多的底色。早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出来之前,拼多多就做了很多很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详情可以参考我的新书《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这本书提到拼多多做了很多电商兴农、乡村振兴、知识培育相关的工作。

  对于拼多多来说,践行社会责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比如我之前反复提到的“知识普惠”,就是拼多多“多多读书月”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所在。我当时说,践行知识普惠,道路有千万条,最简单、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降低知识的获取门槛。付诸于行动,“平价图书”以及“传递平价图书的渠道”就是知识普惠最好的方式,几乎没有之一。这一两年来,拼多多联动社会各方机构和组织,尽最大可能,把公益图书送到各地,帮助读者增进知识,阅读经典,开拓视野。

  去年底,拼多多在全国20多个省份发起暖冬行动,累计收购农产品近3000万斤,助力农户增收。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经过多方调研考察,从各地采购一批滞销农产品,运送到仓库,然后通过平台销售。如此,一手让百姓吃上新鲜蔬菜,一手让农民朋友可以获利,大善!

  还有前文提到的拼多多启动“农云行动”,既是其技术实践,更是其社会责任实践。2023年2月,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响应“数商兴农”号召,拼多多发起这项行动,将集中投入优势资源,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

  我在辽宁盘锦走访时,就看到拼多多和当地合作,盘锦河蟹组团上了拼多多,飞入到寻常百姓家。现在几年过去了,盘锦河蟹早已经成长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产业带,成为知名品牌,敢和阳澄湖大闸蟹一较高低。

  黄峥很早就说过,拼多多是依靠中国最广大人群成长起来的,而且又是商品销售平台,任何质量和服务的问题都会波及很广,所以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拼多多,能做的还有很多。

  夯实盈利基础,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加强

  对于一家商业企业来说,自己生存下来,自己活得好,才能给社会贡献价值。拼多多在2018年上市以来,业界对其担忧最多的一句话是“像拼多多这种持续大额亏损的企业,以后该怎么办?”

  毕竟,从2016年至2020年,拼多多连续五年亏损大约252亿元。如此亏损,家里有矿也撑不住啊。

  所幸,拼多多模式跑通后,飞轮效应开始显现。以前要想赚10元钱,需要投入12元成本,现在可能投入5元成本就够了。2021年的财报显示,拼多多首次实现盈利,如果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38.295亿元(约合21.702亿美元)。

  当有人还在担忧拼多多的盈利是否昙花一现时,2022年的财报则让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2022年,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95.297亿元(约合57.313亿美元)。

  从138亿到395亿,这是一个巨大飞跃,说明拼多多夯实了盈利基础,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加强。

  拼多多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其实是拼多多可以控制的结果,也是一种必然。化用教员说过的话,就是:“想要赢得战略性盈利,必须经历战略性亏损。如果不经历战略性亏损,是不可能获得战略性盈利的。”

  这两年,舆论环境不是很好,互联网企业赚了钱都不好意思说,生怕被人扣上“万恶资本家”的帽子。我倒是觉得,互联网企业赚钱没有什么不好,有了钱就可以投入更多研发经费,雇佣更多优秀人才,进而长远地反馈到经营提升上来。以拼多多为例,有了钱才能更好地构建诚信消费体系,同时有更大力量打击假冒伪劣,对不?

  写在最后:2023年是一个复苏之年,不过对于拼多多来说,挑战也有不少。首先,强敌环伺,昔日不把拼多多放眼里的阿里和京东,已经把拼多多当成最大假想敌,2023年必然会通过多种策略遏制拼多多。其次,拼多多平台的商家侵犯知识产权、售假、虚假宣传问题依然没有根绝,甚至在某些领域很突出,这些问题都有可能给拼多多带来致命一击。

  所以,拼多多也是时候开展更多自查自纠式的“清朗行动”,让平台不仅仅发展得更快,还要更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