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5337万条心愿背后,我们在憧憬未来

2023/1/11 0:39:00



作者|麦可可

监制|吴怼怼


每年跨年的时候都要整点儿仪式感,今年因为身体原因宅家养病,习惯性地打开微博,齐刷刷的许愿现场,倒让我也能静下来,梳理起过去的这一年。

人总是很难开口直面自己的窘况,即使说出口,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大多也是隐晦的表达。比如自我嘲讽的流行语,比如过分夸张的表情包,焦虑之下情绪需要出口,丧文化曾经走红的机理大抵就是为此。

但正向的许愿,祈求好运,总是更容易被公开化地表达。人们把期望分享到社交平台,也会同样得到一种自我鞭策、自我鼓励的积极暗示,这让他们更容易向着目标靠近。

去心愿广场里逛了一圈,发现大众的新年愿望也很相似,大概是健康平安,自我成长之类。这些凡俗尘世里的新年愿望,听上去虽然朴素,却是大众情绪的镜子,也是国民精神的凝结。


01

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传统的新年祈愿强调在场感,登高望远或者寺庙叩拜,许愿者总要在庄严仪式里向更超自然的神灵祈求。这种在特定空间中进行祭拜的仪式,从传播来讲是一种单向沟通机制,因为许愿者在渴求神灵单向赋予的庇护与爱。

社交网络上的新年许愿,往往能够打破这种固定的时空限制,许愿者和旁观者之间能够构建出一种「人神共在」的关系,因为表达和回应可以即时生产,许愿者能够获得更多支持的声音,从而更大化地提高许愿本身带来的情绪价值。



2023新年伊始,我们一起见证了5337万条美好心愿在微博被记录、1.6亿次互动不断让希望加温、#2023新年心愿#、#梅西要给所有人大大的拥抱#等29个话题被热议登上热搜。

@青蛙公主爱凌 祝福所有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没洗LEOMESSI10 希望大家快乐;曾在泸定地震中拉闸泄洪的@甘GY 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如意;笑对生活的年轻妈妈@欣朦2019 祝愿女儿和家人平安健康。有很多人转发@欣朦2019 的这一条微博,大概意思是说,家人尤其是孩子能够健康,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了。

以往明星达人也有在微博发新年祝福或者心愿的传统,今年普通人的心愿读起来倒是更温暖。@_星星气泡水 希望来年自己的钝感力强一点,不内耗,快乐做自己;@可以每天摸鱼吗 在2023年新年愿望里写道,和父母出去旅游,希望今年多回几次家,最好每月都能回去;@真正的盛夏回来的对吧 在2023年的新年愿望里写到,希望有一天能在现场看万人演唱会。

我看到有人回复说,2022年的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演唱会,是新裤子在苏州的万人狂欢。无数人一起拿着荧光棒挥舞,一起哼唱同一首歌的感觉,令人如此欢欣鼓舞。

其实新年心愿的逻辑也不复杂——精准切中人们在新旧交替之时憧憬未来、互动讨彩头的情感需求,无论是发出还是接收祝福,一种互相支持、打气的温暖、互助和守护感油然而生。

比如,年轻的孩子在微博上许下了「考研上岸」的新年愿望,评论区很快就有一大波小可爱集结,互相鼓励的话语朴素而温暖,「姐妹,一起上岸!」,诸如此类的互动无论是对许愿者本身,还是围观表达的人,都是一种精神慰藉。


02

平凡心愿背后的人间烟火


细看新年愿望,健康平安的倒是不少,大家都是活在当下的人。后疫情时代,健康绝对是最简单却也是最奢侈的愿望。

有20%的网友为健康许愿,白衣天使们希望病床上的人早日康复,普通人希望自己能够早睡早起。有15%的网友提到对自我成长的期许,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哪怕这些梦想只是细碎到「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以及「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在过去的三年里,各地之间的流动性减弱,线下出行的频率降低,一些原本计划于线下的团聚或相拥会因为各种突发状况不得不暂缓甚至停滞,大众对出去玩的渴望也有所提升。

22%的网友盼望美好的出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顺便在旅途中「吃遍糯叽叽的小吃」,尝试崭新的没做过的事情,比如跳伞、滑雪。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遇见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遇见爱,哪怕是「爱一个人,爱一个小动物,爱一片叶子,爱世间万物」,这类心愿背后,充满了真实的人间烟火味,当下社会的大众情绪和心理,也在微博上有了全面、生动的显性呈现。

在这些或微小、或宏大的新年愿望里,一件件生动的个体叙事,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大众与真实世界的联结,也构建了个体与他者的信仰与爱。



某种程度上,无论是何等朴素平淡的描摹口吻,还是何等澎湃人心的真实记录,这成千上万条心愿鲜明的存在感,是国民精神熠熠生辉的深刻凝结。

当5337万心愿微博出现在眼前时,从手指不间断地下滑和急速的浏览里,其实阅读者本身很容易感受他者的生存状态,感受到同样的悲苦与挣扎,感受到同样的坚持与奋斗,人们在此总能互相取暖,慰藉心灵,从而收获更多的温暖。


03

我们在许愿中拥抱彼此


中文互联网发展至今,大众看似有很多表达空间和渠道,无论是舆论八卦,社会热点,还是时尚美妆,似乎都有无数的垂类媒体在承接,但真正能够始终记录和表达自我,坦然真诚地分享自我的空间,其实很有限。

这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社交媒体上的个人形象和生活被过度美化,大众甚至会活在精修世界和虚假繁荣里;另一方面,是我们不敢去表达真实的理想和渴望,因为害怕那些平凡、微小的愿望在别人眼里看起来过于朴素,甚至有点好笑。

但其实这些微小、细碎的愿望,每一个都弥足珍贵。

比如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许愿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年轻的人们希望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希望家人团聚,健康平安。这些愿望的背后,都有当下社会大众对身心健康、对职业发展,对婚姻大事等人生重大节点或关键问题的重视与担忧。

但这些担忧与重视之上,许愿的人能够在一个共同表达空间内聚集,反而有了共同取暖的效果。比如考研党考公党都在担忧能够上岸,单身狗都希望「转角遇见下一个他」。

在心愿的浏览和转评赞里,某种隐秘的焦虑感能够被释放,是因为你看到对方「和你一样」,这种接近性和相似性能够让焦虑和不安在围观表达、互动倾诉中被消解,这片表达空间自然而然也就能够成为彼此的心灵庇护所和精神家园。

想想十年前,我算是最早的一批微博用户,从大学期间打卡每日背单词,到年初立下几个考证目标,微博算是最详实的自我成长日志,以至于看到今年的这些新年心愿时,就仿佛看到了人生不同阶段,或者不同职业选择下的自己,也许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如今疫情之下,微博的公共性和社会价值开始凸显,提供真实信息和求助渠道就是例证,以至于到后疫情时代,还是能在深层的心理层面抚慰大众,这种成长陪伴和疗愈,鼓励人一路前行的感觉,难得而美好。

让旧年在四季更迭中离我们远去,让新岁在如期烟火中与我们相见,惟愿众生在新的一年里,岁岁平安,得偿所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