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重资产、重运营、重规模的共享电单车,真的不适合小品牌入场

2022/12/20 19:09:00

在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行业,除了我们熟知的“哈啰、青桔、美团三分天下”大格局以外,还套着一个小格局,也就是无数中小品牌千帆竞争,它们运营水平参差不齐但广泛存在于下沉市场。

  你可能没听过这些小品牌,这些品牌在新闻里露脸往往也是因为各种负面新闻。比如,贵溪小贝共享电动车充电站着火、芒果电单车押金难退被消费者投诉、喵走脚踏板旋转把骑行者致伤等等。


  进入2022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行业竞争进入地狱级模式,中小品牌更多问题被暴露出来,生存愈发艰难。一方面,随着疫情反复波动以及融资难加剧,大部分中小品牌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一方面,政策风险增长,多地通过公开拍卖、找投标或签署排他性协议等方式限制共享单车、助力车市场竞争。比如石家庄300万起拍共享单车占用权,大幅提高行业进入门槛。

  再加上中小品牌自身研发实力不强,产品竞争力弱,投放较为粗放等原因,他们生存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诸多品牌事实上已经在生死线上挣扎。

  有人提出观点:共享电单车这个行业,难道真的不适合中小品牌布局了吗?我们要不要鼓励甚至补贴中小品牌,也让他们和哈啰、美团等一道参与竞争?

  对此,我表示反对。共享电单车乃至大共享出行产业,再也不能退回到“群雄逐鹿”的无序发展时代了。我们要尊重市场经济,尊重客观规律,如果人为施与干预,只会让这个行业回到一开始的混乱阶段,现有的发展成果就会白白丧失。

  关于其中逻辑,我们展开来做一番分析。

  从无序到有序 尊重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任何一种互联网新兴模式,都会经历“群雄逐鹿→混乱竞争→优胜劣汰→行业回归理性”的过程,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经济模式的一般规律。


  当年的门户大战、电商大战、团购大战乃至今天的共享电单车、短视频大战无一不是如此。行业也只有经历这个发展阶段,才会进入有序发展新阶段,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各方利益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

  我们试想,假如今天有1000个在线外卖平台,有1000个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有1000个地图导航APP,对消费者或者管理者来说会更好吗?不见得,至少安装这么多APP就是大问题。对于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来说,管理这么多供给方,工作量都成倍上升。

  共享单车或者整个共享出行大产业,发展到今天,是市场经济自我优化的结果。在这个行业,只有让有能力的企业来主导,才能健康发展,这里指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渠道能力、品牌能力、资本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等等。有了这些能力,消费者才能骑到不掉链子的自行车;有了这些能力,我们的押金才不担心要不回来;有了这些能力,供应商才会放开手脚和平台合作;有了这些能力,政府管理部门的压力才会减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这两年共享单车行业的无序竞争明显减少,我们扫到的坏车也明显减少,堵占地铁口的情况也很少再出现。这就是因为这个行业走到了大平台主导的阶段后,大平台可以利用其庞大的平台能力和运营能力,最大化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各种资源要素有序流通,最终达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幕幕。

  鼓励美团、青桔、哈啰等一线品牌良性发展,远比鼓励喵走、小呗出行、芒果电单车、筋斗云、车多多、大哈出行、悟空单车、享骑等海量中小品牌更有价值。

  反思中小品牌大败局:犯了几个关键错误

  不出意外的话,最迟2023年,现存大部分共享电单车中小品牌会退出行业竞争,沦为历史的看客。

  如果要反思或者复盘中小品牌的大败局,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现状:消费者不待见、政府管理部门不待见、投资人不待见。

  在消费者层面,今天的消费者被哈啰、青桔、美团惯得越来越“叼”。不免押的车子他们不骑,3分钟内找不到不骑、座椅不舒服的不骑、没有月卡/季卡的不骑……有多少中小品牌能满足越来越难伺候的消费者?很少!我们注意到,有不少品牌依然需要缴纳押金,追求所谓现金流充沛,消费者退押时往往以各种借口推诿;我们注意到,一些单车品牌有严重的问题缺陷,比如上文提到的喵走,设计有缺陷给消费者带来损伤;我们注意到,还有的品牌缺乏运维团队,很多电车连电量都无法保供,破损车辆长期无人处理。这样的共享电单车,获取客户很难,但被客户抛弃很容易。

  在政府管理者眼里,突然多出来的各种品牌,如果不是以创新取胜,而是以颜色纷杂入眼,就是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只会增加地方管理压力。这种重复投入,如果没有发挥应有价值,也是对各种有价资源的无端浪费。比如松果出行,在枣阳市万象城、红太阳家电城、汽车站等交通要塞和人员密集地大面积无序停放、堵塞通道、影响群众出行和公路通行,被当地主管部门约谈批评。


  在投资人眼里,持续提供子弹的前提是能够看到品牌迅速地做出单量(得有规模效应),还要看到回血的曙光。小品牌为了短期做出所谓规模,只能大搞粗放式无序投放;短期为了赚钱,只能通过提价、巧立名目收费(比如尚行出行收取天价调度费100元)、扣押金等方式来赚快钱、赚眼前钱。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

  一切的态势都在表明,重资产、重运营、重规模的共享电单车,真的不适合小品牌入场,即便强行入场,也会在短期内流血退场。

  我们的行业只有让那些大品牌作为主导方,行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是在混乱中高速发展。

  大分工时代 中小品牌融入大平台战略共享红利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只让大品牌发展,而不去扶持、鼓励小品牌,这似乎与我们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不符合。

  其实不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共享单车乃至整个出行产业大门并没有向中小企业关上。中小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或者其他的资源优势,可以和大公司、大品牌合作,成为大公司战略和供应的一环,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宁波的一位创业者,他带领团队和某出行平台合作,成为宁波等地的城市合作伙伴,最终和平台一道发展,互惠共生。

  还有洛梵狄科技,他们有自己的两轮出行安全及内变速系统解决方案,但是没有拉融资、建渠道搞一个出行品牌,而是成为出行平台服务商,借助更大的平台给更广阔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不是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吗?

  还有我们熟知的天津富士达、爱玛科技等品牌,公司已经很大了,也是通过和大平台合作,把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这不也挺好吗?

  须知,信息时代,也是大分工时代。经济链条上的每一个参与者,搞清楚自己的角色,进而以合适的维度参与行业竞争,是行业之福,也是大家自身发展之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