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如何看待联通腾讯联手成立的新公司:示范意义重大

2022/11/3 18:58:00

腾讯和联通联合搞混改,成立新公司,引发热议。


  由于新闻稿就几行字,透露的消息非常有限。2022年11月2日下午,我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媒体采访,分析此事细节,我提了几点看法。随后我又和其他几家媒体的朋友就此事进一步探讨,交换了看法。

  现在把这些观点和看法一并分享给大家,供参考。

  1、成立混改公司和近期热传的“国资入股腾讯”完全是两回事,应该区别看待。

  2、此前联通和腾讯已经有多次合作,双方合作成立新公司可以把各自的价值更好挖掘,具体新公司做什么业务,有多种可能。有可能是做边缘计算,有可能是把之前的腾讯大王卡之类的业务打包到新公司,等等不一而论。

  3、联通是国有企业,腾讯是市场化运作的民营企业,那么合资公司是算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是腾讯还是联通说了算呢?简单来说,新公司将会是党委领导下的职业经理负责制。既接受党委领导,但也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达到某种平衡。

  4、双方成立混改公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有望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包括外资。最终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外资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结构。具体在人事方面,以后可能的结构是董事长和党委书记是一个人或者行动一致人,CEO或者总经理是一个人。董事会成员方面,除了腾讯和联通的高管以外,还会引入其他董事。

  5、联通和腾讯这次合作,从业务上来说只能算“战术级别”,但示范意义重大。以此为突破口,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试水混改新公司,开启公私合营的新局面。

  6、早在多年前,联通就搞过一次混改了,当时阿里腾讯百度京东联手,耗资780亿元入股联通,帮助联通实施混改,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现在的联通国有企业本色不改,但一线业务越来越偏市场化,企业整体效益蒸蒸日上。

  写在最后:有人把近期苗头显现的“公私合营”和建国初期的“公私合营”相提并论,我认为不妥。建国初期那波,是“All in式公私合营”,失败了就是失败了,各方承担巨大损失。现在这波,是“进可攻退可守式的公私合营”,只是拿出来部分双方优势资源可以互补的业务进行公私合营,成了更好,失败了也无妨,大不了退回原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