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女子微博实名举报前婆婆,自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监督该怎么走?

2021/12/18 13:31:00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最近几天,女子微博实名举报前婆婆的舆论事件始终占据着热搜前列,这让吃瓜群众在时刻关注事件背后真相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媒体时代下普通人进行舆论监督时的种种方便与“复杂”。

从表面上来看,个体在如今的这个自媒体时代显然已经可以具备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自从这名女子在微博上发出了自己的实名举报短视频之后,她所说的一切都成为大量网友和媒体集中讨论的对象,全国人民都在帮助她追寻“真相”。

但即便是这位女子以前儿媳的身份讲述了那么多的举报细节之后,比如身为农行员工的前婆婆有大量不明来源资产、常年不上班“吃空饷”、消费奢靡等等,事情依旧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发展。

按照这位前婆婆所在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内部自查显示,公司的确发现了有旷工、迟到、早退等情况,可举报信息中的核心“吃空饷”、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被一句“没有发现收受客户礼品,礼金及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等问题”给堵了回去。

这就体现出自媒体时代下普通人进行舆论监督时的“复杂”之处了:看似每个人都可以迸发出极大的社会关注度、从而实现公平正义,可在强大的实力面前,普通人依旧很难去接近真相。

一方面,这名女士在举报时表述了大量具备调查复杂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说仅靠企业内部自查就可以完成的,肯定还是需要更强有力、更中立的第三方或司法机构介入,才能接近人们能够认可的真相。

另一方面,这暴露了自媒体时代的个体舆论监督其实仍旧“无力”。

在引发全民关注的背景下,这一事件仍然没有第一时间获得各方彻查,而是涉事企业通过短时间的自查来给出了一个经不起深究的答案。照此联想的话,如果这一事件没有上热搜,没有人关注或只是获得了少量关注,那么可能更没有办法获得想要的反馈了。

0wJnyTaHk92

客观来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的内部自查通报的确是在各个方面都缺乏说服力,甚至可以说是“应付”。

就像很多网友认为的那样,企业自查这件事本身就谈不上公平公正,不管你给到什么样的结果,总会让人觉得有种矛盾内部解决的感觉。更何况,农行方面的调查时间非常短,在核心关键问题上,也没有针对女子的举报信息给出经得起推敲的答案。

所谓的存在旷工、请假天数较多等,这到底是不是吃空晌?其中的“度”是怎样?谁来监管?为什么存在这种问题之后还没人管理?为什么还不开掉她?

没有发现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等问题,那么这位前婆婆的巨额财产是怎么来的?靠工资?几天的调查没发现就代表没有了?

种种疑问充斥于很多网友的心中,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并没有办法去说银行的自查自纠是有问题的,至少其应对问题的态度很端正,反馈很及时,更多的调查也还在进行当中。只是在舆论的广泛关注下,即便是个人自媒体的举报也值得被认真对待,相关方面给出的调查结果应该是要能够解答公众疑问的。

否则的话,各种传言与揣测将会充斥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我们想要讨论的重点并不是真相——真相自然会有相关专业部门去跟进调查,大家也愿意相信只要给与足够的时间和关注度,各机构自然会给出一个客观公平的调查结果。我们更想从这一次事件当中讨论自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监督该怎么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发展,个人实名通过微博、短视频平台等举报的案例屡见不鲜,这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证明社会信息的公开程度越来越高,所有人都可以在阳光下寻求自己想要的公平正义。

只是,越来越多的举报事件却也在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0wJnyUoE1dk

首先,人人都是自媒体之下,相关监管部门该如何应对这些海量的举报信息呢?

人们的关注力和资源的分配都是有限的,如何权衡、侧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人可以“张口就来”,但背后要付出的调查和精力肯定是非常大的,如何推动?是否需要推动?要推动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要各方仔细思考的问题,最好能够有一套长效的解决机制出台才行。

其次,在举报发生之后,相关机构到底该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是不是非要等上热搜了之后才认真对待?舆情发生之后又该如何处理呢?这考验的是机构、民众、当事人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更大的舆情,在这种背景下,又很容易出现更多的复杂场景。

最后,实名举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借助自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力量,所有人都可以在遭受委屈时很方便地进行这样的发声,可如果这种行为越来越多,可能会带来更加深远的社会影响。

举报成风的社会环境是大家所追寻的吗?当然不是,谁举报谁就对吗?也不是。即便是举报成功了,这能说明是一种胜利吗?也不尽然。

按常理来说,良好的社会秩序应该是各有社会分工的职责所在,大家在生活中遭受问题时,完全可以寻求法律、相关机构的帮助,这些链路也应该是非常通畅的。法治社会下,一切的规则都在不断完善中,按理说只有逼得没办法了才会选择实名公开举报这条路。

可见,自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监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我们无法简单地就去判断谁对谁错,未来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构建才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中央国际广播电台《新财富时间》连线嘉宾,江苏电视台财经评论嘉宾,国家域名注册服务监督员,美国格理集团专家,美国格尔曼集团专家,《中国经营报》、《证券日报》、《人民网》、《法治周末》、《南方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等媒体采访嘉宾,研究方向:互联网、通信、手机、家电、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QQ&微信:117821818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