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收款禁止商用是误读!

2021/11/30 10:09:00

明年3月起,微信支付宝将重大调整!

可能连央行都没有想到,它在2021年10月13日发布的一个例行的条码支付监管通知,竟然会在发布了一个多月后,突然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议!

近日的头条热榜上,“微信支付宝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跃居榜单前五,很多人都参与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中来。

笔者整理了一下,这个通知有以下两个重点:

首先: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也就是说,以后商家在收款时不能再随便放一个个人收款码来收款了。

其次: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也就是说,以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时,必须是动态收款条码。

从网上很多人的反应来看,他们看到相关报道后,第一反应是:什么意思,微信支付宝不能用了?今后又要用回现金了?

或者是:微信、支付宝这么好用,为什么一定要禁掉他们?

类似这些言论的下面,点赞者动辄过千!一个评论下面,又吸引了上百条评论!

但是,从常理上说,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最便捷,也最高效的支付方式,没有之一,对这种民众普遍欢迎的支付方式悍然“动刀”,这显然不是央行能够做出的事。

所以,笔者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央行的这个通知其实被误读了!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对央行的这个通知产生致命误读,是有些媒体——包括一些权威严肃媒体在报道时有意带节奏。比如说,在标题中故意隐去了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前的“个人”两个字,造成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的错觉。

所以,对这个通知的正确理解是:这个通知对商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在做生意时,每个商户都有商户的收款码,收款时用商户的收款码就可以了;这个通知只是强调:不能再用个人的收款码进行经营性收款了。

那么,央行为什么会专门针对个人收款码出台这样一个通知呢?此亦无他,必要的资金安全监管。

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必不可少!

实际上,这些年以来,央行对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一直在进行,这次通知的出台也只是一次例行的监管而已。

为什么要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主要是第三方支付可能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就拿个人收款条码来说,近年来就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用来谋利的工具。

首先,应用于诈骗场景。

通常,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发布所谓的兼职广告,以高额收益为由吸引了不少“兼职者”上勾。大量“兼职者”提供个人收款二维码后,这些数量庞大的个人收款二维码会被发到不同的正在实施诈骗的微信群。几分钟后,就不断有受害者通过这些二维码将钱转到“兼职者”的银行卡上,然后再由不法组织者将所得款转到指定账户;作为报酬,“兼职者”每流转1万元平均可得30元至35元的提成。

其次,应用于洗钱场景。

整个洗钱的过程和上面差不多,以高额收益为名,吸引大批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和赌客进行“点对点”的线上远程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巨额的赌资分拆开来,并且藏匿在一些正常的交易场景。

所以,为了杜绝以上情况的发生,2021年10月13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正式将个人条码支付列入监管范围,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应该说,这种对个人条码的监督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对商家和消费者资金安全的有效维护。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这个新通知并不是真的要废除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而是及时对在支付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漏洞主动查补。可以说,这个通知实施后,必然会对不法分子造成沉重打击,对商家和消费者是有利的。

对于这样的措施,普天下的人们,当然是热烈欢迎的。

对一类人打击最大!

当然,任何一项措施,有得必有失,央行的这个支付新规实施后,也会对一些人带来“致命打击”。

比如说,因为形势不好,有些人失业或待业在家,又不想虚度光阴,就在路边摆一个小摊,卖点臭豆腐、生活用户什么的,或者将自家种的一点菜拿到路边卖。对这些人而言,他们出来摆摊要么是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要么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商家。所以,他们在做生意时一般都不会申请商家码,有些年纪大的人甚至连个人条码都不会弄,都是请儿子或熟人随便打一张个人静态码放在身边备用的。

新规出来后,这些人可能更加不知道怎么收款了;更糟的是,由于条件限制,这方面的知识普及也很难触及到这些群体。

换一句话说,如果不允许他们用个人进行经营性收款,对这些人的生计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从个人条码转到商户条码,产生的每一笔流水都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这也是有些人不想放弃个人条码收款的另一个原因。

但是说到底,做生意缴纳一定的费用是天经地义的。相对于资金安全,生意做出去了,这个应缴的费用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从整体上看,新规的出台也会激励这些小商小贩顺从做生意时使用商户条码的主流,减小有可能不期而至的资金损失。

而微信、支付宝个人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后,很快有人将它解读成不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背后的心理的确很耐人寻味。

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心理焦虑: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会有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出现,彻底取代了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

从最近几年的政策动向来看,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比如说,近几年,央行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数字人民币。近期各大银行就在深圳等地不间断放出交通、影视、图书、旅游等消费方面的福利——在一些官方公众号等平台,只要用户报名参与,就有机会获得官方送出的几十上元不等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可以作为现金到相关场景消费。

很显然,各大银行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培育市场,即通过发放红包等方式一步步打开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将数字人民币普及开来。

而数字人民币普及后,因为它在使用方法和功能上和微信、支付宝相差不大,加上有国家信用背书,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支付方式。

所以有一天,微信、支付宝真的退出市场了,也不值得惊讶的。

作者:查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