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

探探这只反语言暴力公益短片 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2021/11/26 14:47:00

相信很多人对于脱口秀选手杨笠的印象记忆深刻,因为性别议题成为了她身上的一个标签。一直以来,有关性别的话题都是重要的一个社会议题,但是愿意触及这个话题的品牌不多,主要一大原因是不好驾驭尺度。不过沙龙君发现,如今的商业品牌对性别议题的讨论越来越积极了,在尺度上也拿捏得较为精准。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社交平台探探发布了一只反对性别语言暴力的公益短片,邀请3位男性、3位女性,谈论生活中常见的对女性的语言暴力,倡导人们提高基于性别偏见的语言暴力的关注,从口头做起,学会尊重女性。


我们不妨从探探入手,看一看品牌是如何与社会议题进行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从而释放处最佳的营销势能。


 image.png


国内女性意识发展带来的舆论势能


很多人说,2020年是国内女性主义元年。从综艺节目到影视剧作品,从社会热点到各领域不断涌现的女性公众人物,都让网络上关于性别的讨论声浪一波又一波。


性别议题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品牌的营销议程中。这一方面,是女性舆论为企业带来的压力——缺乏性别敏感度或暴露男权价值观的企业,受到猛烈的批评;另一方面,女性意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舆论势能,性别议题成为社交媒体上最大的流量密码。


 image.png


对于业务和女性强相关的品牌、产品来说,努力向“女性”靠拢,向更加现代的性别观靠拢,成为无可避免的选择。毕竟,与最前沿、最现代的女性用户产生情感连结,也就等于抓住了未来。


社交软件上的性别议题


在一个以恋爱、交友为主要功能的社交平台上,不论是用户还是平台,都无法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关于性别的问题。


对于平台来说,要不断去挖掘男性、女性各自的需求、痛点、行为特征、心理机制,而这些无一不与用户性别观念的变迁密切相关。对用户来说,男性会纳闷,为什么自己的社交请求得不到女性的回应;女性会思考,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人?


需求差异的本质,是性别观的变化。


正如梁永安老师说的,“现在相爱越来越难,主要是男性不适应越来越强的现代女性。”女性已经不是原来的女性,对爱情、婚姻、男性的需求已经变了,但男性还是停留在找一个“孩子他妈”的阶段,而且多半还要好看、听话又简单的“孩子他妈”。但女性寻求的却是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对当代人性别差异、性别观的理解,以及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可能是社交软件面对的最核心的问题之一。这大概也是探探做这只反对社交中性别语言暴力的短片,背后的动力。


短片中,3位男性、3位女性,没有标注年龄和身份,避免了陷入关于年龄的刻板印象中,黑色的画面背景,只留下一张清晰的人脸,去除了一切杂音和干扰信息后,受访者细微的情绪和反应都被放大,剪刀则为画面增加了锋利感。


 image.png

 image.png


镜头中几位女性,在听到 “女孩上初中学习好,高中就不行了”“找个好老公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常见话语时,或是不屑一顾、或是皱眉反感,或是满不在乎,或是犀利点评,这些不适和情绪在真实的社交场景中,往往会被忽略,对话的双方,大多意识不到这些话语的冒犯性。但在镜头中,女性对此类话语的真实反应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image.png


日常社交语言中的暴力本质,得以诠释清晰。


《反社交语言暴力指南》,在于提供了一个小切口


除了这只公益短片之外,探探此次还发布了一份《反社交语言暴力指南》,梳理了100句日常社交中的基于性别的语言暴力,类别包括身体羞辱、价值判断、女男不等、年龄羞辱、唯对象论、刻板印象、外貌枷锁、职场羞辱、荡妇羞辱、家庭主妇羞辱、性骚扰、谴责受害人。100句当然无法涵盖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和语言暴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是提醒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


 image.png


2020年2月24日,联合国妇女署发布《中文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希望联合国工作人员注意不使用歧视性说法,纠正偏见,旨在促进性别平等。比如,我们在称呼一个女性时:--出于对女性的尊敬和尊重女性隐私目的,应尽可能使用“女士”来称呼女性,避免使用姑娘、小姐、夫人、太太等可能暗示女性年龄、身份、婚姻状态的词语。--在分担家务时,应该说男性“承担”家务,而不是男性“帮忙”做家务。


这份《反社交语言暴力指南》,大概也是类似的意图。只不过适用场景设定为社交。它通过网络征集和梳理,提出了号召用户以及更广泛的公众,能够在日常社交、两性社交中,提高对基于性别的语言暴力的意识,避免使用,选择更具性别包容性的语言去与人交往。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关于性别议题,男性能做什么?


这只短片中也呈现了男性面对性别议题的真实状态。在当下性别议题的舆论场上,大多数普通男性是非常困惑且无辜的,有时候在会自动陷入被指责的境地。


他们带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性别思维,但也确实只是普普通通、无甚坏心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觉得自己并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同样勤勤恳恳、艰难地生活着,他们不觉得自己有“性别歧视”,也不清楚女性为什么会在意那么多关于性别的“小事”,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常常无缘无故就成了女性段子里被嘲讽的对象。


 image.png


但他们确实需要改变。以现有的技术手段,男性无法代替女性生孩,男性也很难一下子去做很多更根本的改变,但他可以做的,起码能在口头上,去尊重女性,从思维上开始改变。


口头的改变,也很重要。毕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语言中。如果女性能生活在一个更包容的环境中,没有人再在不经意中,阉割她们的梦想、贬低她们的智商、打击她们的信心、否定她们的价值、无视她们的贡献,那样的世界,尽管还有很多语言以外的问题,但已经变得更好了,不是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