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京东自有品牌唱了一出什么戏?

2020/12/23 14:44:00

自有品牌对于零售平台来说并不陌生,在国外有着几十年的历史,无论是线下巨头沃尔玛还是全球第一股亚马逊,在自有品牌方面都建树颇多。

在国内,被消费者更为熟知的是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此类互联网品牌商的边界扩展,事实上,三大电商中的京东、阿里、拼多多等都在向自有品牌进发,这其中,京东算的上起步最早,也最为重视的一家。

早在2015年京东开始初次尝试独立运作自有品牌,2018年年初,京东「京造」作为首个自有品牌宣布上线。2019年,惠寻、佳佰上线。最近的自有品牌合作伙伴大会上,四大品牌策略公布与众,包括:1)主打全品类的京东京造、2)主打居家日用品类的佳佰、3)主打运动品牌的LATIT、4)面向下沉市场的惠寻。

在京东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王笑松看来,利用京东现有数据可以看到大量的品类还有机会,而结合这些数据可以对产品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义,这对行业有着巨大价值。

根据统计,自有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仅1%~2%,远低于发达市场的15%及以上,这个赛道本身有着巨大的机会,而上游连接供应链,下游面向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实际上是自有品牌的最佳主理人。

京东重新来做这件事,对行业、对自身都有着不小参考价值。

一方面,自有品牌是京东大体量、大数据下的精准产品定位,在4亿活跃用户的基本盘下,可以抓到更多细化而多元化的需求,从而面向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推出个性化的单品。产品的精准开发成为未来电商胜负手,这也是为什么说「所有的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做一遍」。

另一方面,自有品牌对公司的毛利有着正向调节作用,固有的京东自营核心还是经典的零售采销模式,相对来说毛利不高,也不可能有太多溢价,但在自有品牌模式里,京东可以直接对接供应链,甚至利用大数据给为工厂造一个「虚拟CEO」把控产品,是「自营中自营」,在这点上,相比网易小米们,京东显然更具优势。

自有品牌的出现必然对已有品牌产生竞争关系,京东的策略是聚焦SKU、单点做专,关注单个SKU的产出多于整体SKU的产出,关注单个合作伙伴的采购规模多于整体采购规模。

以创立三年「京造」数据为例,2020年用户数和订单量均同比增长近四倍,其中有40%是老用户复购,2021年的目标是再增3倍。整体上,自有品牌整体销售额在2020年约为30亿左右。

尽管整体体量自有品牌占比依然很小,但本质上京东仍然是一家包括万象的平台型公司,自有品牌的长远考量更多是「价值链前移」,让京东在数据和技术有更多拓展空间,所以核心价值未必反映在是销量和用户数上。

在10多年前,刘强东提出了「 十节甘蔗」理论,指的是把消费品零售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10 个环节。其中,前5个环节归品牌商,后5 个环节归零售商。

在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看来,当互联网零售走入下半场——从交易效率走到产业效率时,京东要重构一套基础设施——「它代表着基于供应链新的延展,是从价值链的后五个环节走到前五个环节,京东自有品牌的打造,正是京东集团在价值链条上向前突破的关键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