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马云摆地摊摆出了淘宝

2020/6/5 11:43:00

付不起房租的马云,被迫摆起地摊

1988年,马云踏出了杭州师范学院的校门。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异,马云成为了1988届500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大学当老师的学生。

在那个时代,教师并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薪资也不高,马云每个月只能拿到91块钱。尽管如此,马云对待课堂却毫不敷衍,凭借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他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

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执教三年,三年之后又是三年。这六年时光中,马云不是没有跳槽的机会,有次有个海南老板来找他,开价3600元,是他月薪的30多倍,都被他拒绝了。

在马云看来,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来得自在。1994年,马云发现当时杭州的外贸公司越来越多,产生了很多翻译的需求。于是他灵机一动,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创办了“海博翻译社”。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海博翻译社的生意远没有他想象中的好,第一个收入仅700元,而房租却要2000元,更何况还有员工工资等开销。想要维持下去,必须得有其他收入才行。

于是,马云便孤身一人去往义乌,批发一些小物件回杭州卖。自幼在杭州长大的马云知道哪个地方人流密集,他每天一大早就占好位置,铺开一层薄布,把货物放到摊子上,一卖就是一天。

马云卖的东西很杂,鲜花、衣服、图书、玩具……只要是他拎得动的,他都能卖。马云天生口齿伶俐,推销起产品滔滔不绝,生意也愈发红火,很快摆摊的收入就超过了翻译社的收入,副业快成了主业。

初次“下海经商”的马云渐渐意识到,摆地摊都能这么赚钱,那如果把摆地摊规模化,岂不是赚得更多?此时他不知道,过不了多久一个叫互联网的东西就将改变中国商业的面貌。

他更不知道,若干年后的自己会创立全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

把地摊摆到线上

马云创立淘宝,其实和摆地摊有关。

在马云摆摊时期,他看到不少“同行”们空有一手好货,却因为选址、包装、口才等原因卖不出去。他觉得世界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商品的销量理应对得起它的质量。

于是,1999年,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将企业愿景定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巴巴在外贸上的成功,为日后淘宝的建立打了了坚实的基础。

不得不说,马云真的很会挑时机。经过四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大幅增长,达到了7950万之多,“上网”对于民众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毫无疑问有了一块适合播种电商的土壤。

虽然大环境良好,但行业内部环境却不容乐观。当时国内C2C领域的霸主是易趣,它刚拿了国际巨头ebay的投资,无论财力还是团队背景都无比强大,几乎没有人看好淘宝。eBay的CEO惠特曼还曾放言道,中国在线拍卖市场的战争会在18个月内结束。

更雪上加霜的是,那时候80%的流量都在门户网站手里,而易趣已经与新浪、搜狐、网易、TOM等门户网站达成了排他性独家广告协议,淘宝根本就没有推广的渠道。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马云,出身市井的他研究出了一套“野路子”打法。他联系了一些流量不大但死忠多的小网站打贴片广告,再以邮件+程序捆绑的方式“刷存在感”,竟在一年之内积累了无数用户,淘宝算是在国内立下了脚跟。

马云的淘宝之所以能成功,开店免费是主要因素之一。马云深知底层人们生活之艰难,若非迫不得已也不会上街摆摊。因此低成本的销售渠道正是广大人民所需要的,把地摊摆到线上,无疑是淘宝早期发挥的作用。

而今天的淘宝,汇集了全国各式商品,只有想不到,没有卖不了。正如街头巷尾的地摊一样,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线上的线下的地摊,都很重要

最近,随着总理点赞、政策支持,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地摊经济的热潮。

而曾经摆过地摊的马云,也十分理解小商小贩的难处,于是在扶持地摊经济的队伍上走在了前列。

5月29日,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通过源头好货、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维度赋能,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供货方面,阿里 1688 将全部通过工厂直供的 “新批发”模式触达 “摊主”,确保没有中间商。数字化夜市地摊进货专区也将同步上线,选品专为 “地摊经济”优化,让 “摊主”们用同样的价买到更好的货。

资金保障方面,阿里 1688 为全国 “摊主”提供 700 亿元的 “诚 e 赊”免息赊购服务,支持摊主在 1688 赊账进货,商品卖出的资金再用于还款和新一轮的采购,赊购额度最高 200 万元,循环额度 + 账期保证 “摊主”资金链健康平稳运转。

销售促进方面,阿里 1688 将应用数据能力,为 “摊主”推送趋势热点,帮助 “摊主”提前发现商机,决策 “进什么货”。“地摊经济”借数字化新批发能力实现智能化,让 “买家更想买,摊主卖更多”。

马云明白,不管淘宝多强大,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比如地摊上卖的小吃,淘宝就没有;下雨天小贩卖的伞,淘宝就来不及。地摊带来的不止是烟火气,更是实打实的便利。

线上的“地摊”和线下的地摊,理应同等重要。

作者:赵云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