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修两个条例,稳创业环境

2020/4/21 22:23:00

直销邦讯 如今,全世界都陷入新冠肺炎疫情的泥潭之中,国际主流的观点认为,这次疫情比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破坏力更严重,全球经济如今已经进入衰退。而我国虽然率先从疫情中走出来,但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大量生产企业面临订单萎缩、内需疲软、产能过剩等问题,国内服务业就业市场又面临劳动力过剩、失业及隐性失业人群过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就业,成为了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任务。




当前,国家和各省均在不同的层面发布政策,清理影响创业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激发企业的活力,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优化自主创业的环境。在此刺激之下,小店经济、小微创业、草根创业迎来了许多鼓励政策。


那么,针对当前几万家日用消费品类企业和经营者,尤其是日化、保健食品、化妆品、小家电类的行业,应该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激发市场的活力,达到保生产、促就业的目标呢?


共享经济领先全球,但两个条例制约了市场活力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势头猛烈,规模已经超过了3万亿,年增长速度达到了11.6%。共享经济吸纳的资源和创新力双双上涨,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共享经济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


然而,今天共享经济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地方自由裁量权太大,平台企业疲于应付,大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合规成本,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难以形成合力,再加上《电子商务法》还面临落地实施的具体细则问题,制约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今天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量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在陷入涉传的漩涡当中。《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对传销和直销的边界区分不清,对于以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的团队计酬,许多地方仍然采用“一刀切”的做法,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县级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对创新的模式简单以“传销”执法。某些社交电商的模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到了某些中西部县市却被指涉嫌传销,面临上千万元的罚款,一些贫困县甚至以此作为小部门收入的来源,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共享经济创新的活力。究其原因,就在于两个条例对于团队计酬的规定已经滞后了。


是“削足适履”,还是解放生产力?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实施到今天已经有15年了。15年来,两个条例当中的许多条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我国消费领域的创新日新月异,分享经济正成为大量小微创业、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包括近日政策中多次提到的小店创业、直播电商等这些形式在内,都离不开互联网和社交,其从业人员规模超过了5000万。而在成熟的互联网条件下,其中必然包括奖励的方式、销售方式、分配方式的创新,如果单纯地以是否团队计酬作为传销的标准,就会陷入“一刀切”当中,对于鼓励共享经济创新是不利的。今天我们看到,许多的创新创业模式,从它们所诞生的硬件条件,到软环境,都跟15年前完全不同,却还被动套用15年前的限制条款,出现“削足适履”的局面也就不奇怪了。在疫情压力下,企业求生求变,大批微商、社交电商企业却出现了集体触雷的趋势。这提醒我们要及时地改革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法律法规,为解放生产力释放活力。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再次强调了要通过深化户籍、人才流动、资本、数据、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而以产品为中心的团队计酬对于激发劳动者通过自身劳动增加收入,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效果,今天也已经成为许多共享经济模式的助推器。


专家:有条件放开团队计酬可管控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常常是很多行业面临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放开团队计酬后的监管呢?对于这个问题,据我们了解,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晨讯传媒机构总裁、中国自主创业大会秘书长禹路认为,放开团队计酬后,实施企业的市场(奖励)制度备案制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这个据我们了解也是比较得到企业认同的。禹路认为,市场(奖励)制度备案,例如可以和信用监管机制、保证金制度、黑名单制度、巨额惩罚机制、准入制度、信息公示制度等挂钩,这些在今天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是比较成熟的,结合日常的监管体系,还有行业协会、市场、舆论的力量,既让企业遵纪守法,又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自主经营的活力。这是放开团队计酬的应有之义。禹路表示,“从我们对市场的调查情况来看,如果能够解绑团队计酬这个枷锁,保守估计将会再产生3000亿的市场规模。这还将带动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