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东软刘积仁:疫情下需要重新认识医疗健康产业

2020/4/8 23:20:00

 曾经,一场严峻的疫情让东软被迫直面一场特殊的“战争”。当疫情战的硝烟散尽,东软最终也不负众望,亮出了自己的战绩:7天内研发出的“雷神”移动CT扫描单元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火速发布的“火眼AI”新冠肺炎智能辅助筛查系统为50余家医院提供自动筛查;“疫情自填报”系统用手机扫码3秒就能完成信息反馈;“利剑”疫情防控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更是为全国102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以及200多家非定点医院提供了疫情时期的技术保障服务;东软熙康云医院全面承担起疫情期间其他病人的诊疗。

而作为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也终于有时间走进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直播间。关于科技抗疫、关于医疗健康产业的新机会以及发展前景等,刘积仁有太多的话要分享。

疫情下看清大健康的危与机

 1月23号,刘积仁接到某城市卫健委的求援:当地传染病医院急需CT机。自此,东软与医疗业务相关的员工们就开始为这次疫情忙碌起来,没有春节,一直处于战斗的状态。

而当东软医疗用四天完成安装和调试以后,派去的工程人员很快发现一个大问题:当时这家医院每天都要来大批病人来做核酸检测,但这么多病人聚集在一起,极容易引发交叉感染。疫情就是命令,接下来以东软医疗的工程师技术人员,连续加班7个日夜,研发出了“雷神”CT。这个全身型方舱式CT就像一个大的集装箱,里边医生和患者通过各自的通道进入检测间和操作间,实现了病人和医生的分离,保证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很快,雷神CT被装上卡车,拉到现场,插上电源就能即插即用。疫情也让技术创新保持了最大程度的传播速度,接下来全国20多个城市都用上了这样的设备。

在懂懂看来,在7天内完成一项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验证及订单式生产,这种速度在平时是不可想像的。但面对疫情,这样的反应速度,在东软内部却绝非个例:从36个小时完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方舱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到48小时完成武汉第三座“小汤山”医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信息化建设,东软一次又一次地在疫情面前和时间赛跑。

与东软一样,诸多与医疗相关的公司都在这次“战疫”行动中扛起重任,也经历了一次极限挑战。

与此同时,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加速开辟医疗第二战场,并不断发挥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后,不仅引得国家卫健委等机构多次紧急发文支持,更是让天津市创下了11分钟火速审批互联网诊疗项目的记录。

一时之间,互联网医疗产业似乎迎来了第二春,行业内三个月时间就新增企业11000多家。进而,疫情为互联网医疗产业带来的新机会,也成为了一个行业新热点。

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互联网医疗这种新的方式,在这次疫情中遇到挑战,也看到更多未来的机会。对此,刘积仁谈了自己的看法:“过去我们总认为,传染病的时代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进入了慢性病的时代。但在疫情面前,我们才发现这个论断下得过早了。人的生命和全球经济是如此脆弱,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基础医疗体系,来抵御病毒。这种需求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也会做出相应改变,这样就必然会带动各种信息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加速融合,从而促进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发展。”

比如这种超常的需求给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超常规速度的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互联网医疗的优点显现了出来:患者在线咨询病情,减少去医院感染风险,打破医疗资源地域限制,为慢病患者解决购药问题等。截至2019年,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显示,国内已经登记了150余家互联网医院。这些互联网医院在疫情特殊时期,都纷纷承担起自己不可或缺的义务。

新冠肺炎疫情为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行业提供了发挥的舞台,互联网医疗行业更是凭借在疫情面前的出色发挥,一举打破了互联网企业一直无法突破的医保支付等问题。

但面对这些机会,刘积仁也强调:“从互联网医疗产业的长期发展来看,疫情只是一个插曲。疫情创造了机会,但进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企业要想抓住这些机会,就一定要尊重互联网医疗产业固有的发展规律。”

互联网医疗不可能是一场颠覆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也可能意味着失败的开始。

国内的互联网医疗从10年前诞生开始,从来就不是一个缺乏故事的产业。从群雄并起,以“颠覆医疗”为起点,到因盈利模式受挫,创业者的热情和资本的力量,在无情的产业寒冬面前显得那样微不足道:曾经的5000家国内移动医疗公司一度萎缩至不到50家。

 


谈起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规律,刘积仁首先就强调:“一定要放弃对医疗行业的颠覆想法,信息技术绝不是颠覆医疗行业的工具,它只是跟医疗行业共生,并行发展的工具。过去有一种声音认为互联网要取代未来的医疗,网上的医生会取代实体医院里的医生,但我们现在明白这是绝无可能性的。出于安全的考虑,医疗行业也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由的市场。“

在他看来,国内的医疗有公益性,还有政府在其中合理的成本管控。在行医的过程中,医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同时患者也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因此互联网医疗企业要想做好,先要学会平衡各方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放弃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不要单纯把流量的多少,平台上资源的多少,当成是否成功的考核指标。”

东软熙康的发展已经印证了与医疗行业共生的发展之路。东软熙康云医院平台刚开始做时,在全国各地注册了医疗机构,拿了20多个医院牌照。当时互联网公司全都讲求轻资产,但东软熙康的做法却完全相反,因而引来不少同行的非议。但对于开设互联网诊疗服务后各方的责任认定,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互联网医院是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依托设立的,责任的主体还是医疗机构本身。在监管方面,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最终的国家管控政策表明东软从一开始就做出了正确的选译。

要在互联网医疗行业扎下根,刘积仁认为:“想干互联网医疗,耐心最重要。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回报周期非常长,没有快钱可挣。” 事实上,东软此前已经投入了70亿至80亿元进行研发,经过十年坚守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搬走公共卫生体系里三座大山

要在某一行业取得成功,除了要遵从行业规律之外,一定要利用信息工具给行业赋能,并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在懂懂看来,在这一点上东软大健康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搬动公共卫生体系里医保可持续、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年人医疗养护等三座大山。

刘积仁对此介绍:“由于国内老年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公共卫生体系的医保池子会越来越小。若干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交纳医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医疗花费更高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情况出现。目前医院收入的70%到80%,来自于医保收入。“他着重强调,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要让医院收入多元化,让医院收入除了来自个人之外,还可以来自商业保险。但是商业医疗要通过精算,算出赔付率,才会大规模投入运营。“目前东软大健康联盟旗下的望海康信就在专注医院的精细管理,通过对数据的理解,帮助医院实现费用可控。只有实现了医疗过程中费用的透明和标准化,商业医保才能真正参与进来。”

在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之中,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都是一个难题。而在东软的心中,打破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的数字鸿沟,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使命。

刘积仁对此解释说:“最重要的医疗资源是好医生,而好医生会倾向于生活条件便利、教育资源丰厚的地区,这会使得实体医院内的医生资源很难达到平衡。此次疫情已经向我们证实了基层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增强县、乡一级的医疗实力。”

事实上,东软熙康打造的云医院平台,从一开始就定位在强基层,让好医院变得更好,大医院变得更大,基层医院的能力能够提升。并且早在2014年,就在宁波落地了国内首个城市云医院。

中医理论中,治未病是一个重要理论。同时,在已经生病的情况之下,也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而在老龄化和医保池缩小的情况之下,老年人的调养也会成为整个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个新难题。

针对这个难题,刘积仁分析:“东软熙康云医院平台上不仅有大量的医疗机构,也有养老机构。我们首先把医院的护士组织起来,让这部分护理力量可以发挥作用。最终我们要让平台上每一个养老机构与医疗资源实现联接,同时用大数据技术让它们变得更加智慧,让养老机构同时也变成康复的平台。”

【结束语】

东软在大健康产业经过多年布局,东软医疗的设备已经销售到全世界110多个国家,9000多家医院,并且已经建立了一个全球化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东软熙康、望海康信等布局的大健康产业,也因为疫情带来的政策机会而潜力巨大。但面对这种局面,刘积仁却表现出了少有的低调和冷静。

他坦承:“大健康是一个容易犯错的行业,我们之所以能坚守到今天,更多是由于我们对于失败的敬畏。我们必须要看到,技术本身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服务对象提要求也比我们想法要快。现在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多了解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才能真正让信息技术赋能医疗行业,我们也才能实现更好的成长。

—————————————————————————————————

微信关注公众号“懂懂笔记”每天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最新最热的科技圈资讯~

多年财经媒体经历,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众多,信息丰富,观点独到。

发布各大自媒体平台,覆盖百万读者。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三本畅销书的作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懂懂笔记

    总访问量:287096
    全部文章:1396
科技互联网自媒体懂懂笔记,钛媒体2017年度十大作者,蓝鲸TMT2017优秀作者,著有《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微信思维》、《微信力量》等三本畅销书。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