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携程推10亿复兴计划 重伤99%的旅游业会迎来报复性消费么?

2020/3/7 14:54:00

自年初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大部分行业都因此受到了巨大影响。有网友因此总结出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的受损企业情况分析,其中提到,旅游业以重伤99%排名第三,酒店业重伤91%排名第五。

 

第一:养殖业,重伤100%

第二:电影业:重伤100%

第三:旅游业:重伤99%

第四:餐营业:重伤95%

第五:酒店业:重伤91%

第六:交通运输:重伤86%

第七:建筑房产:轻伤38%

第八:金融行业:轻伤32%

 

而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后,这些受伤的行业如何恢复,恢复周期多长?就成为疫情之后,很多人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国内在线旅游服务的龙头,携程提前布局,在农历节气“惊蛰”的当天,召开线上发布会,宣布启动“旅游复兴V计划”,联合百余目的地,万家品牌共同投入10亿元复苏基金,促进旅游消费,振兴疫后旅游经济。

 

旅游时间点是否到了?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历史上,都发生过很多次大的疫情。比如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字记录了当时的疫情。《公羊传》记载了公元前674年发生在齐国疫情,《史记》也记载了公元前655年的赵国疫情和公元前369年的秦国大役。

 

而人类认知到疫情发生根本原因的时间却很短。直到1683年,列文虎克才通过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细菌,而1898年,荷兰科学家才推测到了病毒的存在,1938年,电子显微镜的出现,才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病毒的样子。

 

那历史上,大部分疫情是怎么度过的呢?绝大部分观点认为,是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有人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疫情的情况,基本是,始于冬至,发于大小寒,旺于立春、雨水,衰于惊蛰,再衰于春分,终于清明。

 

虽然现在新冠病毒还未完全结束,但从前期的发展情况来看,确实也在遵循这个规律。携程选择“惊蛰”这个时间点来发布旅游复兴计划,也是正当其时。

 

旅游业会有发生报复性消费么?

 

根据携程“旅行观察家”数据平台预测,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和平缓,行业历经低谷后,会随着疫情控制开始平稳回升,并随着五一、暑假等传统旅游节点的到来开始获得增长,全年趋势呈现明显V型。

 

 

而之前“非典”、“MERS”疫情也印证了这一点;非典之后,住宿业在20036月即开始复苏,7月携程酒店入住率已恢复至上年同期的70%。而2015年,韩国MERS疫情影响期也只有2个月。8月份,携程韩国区域酒店业绩同比恢复至60%

 

“住宿业像一根弹簧。被非典、MERS猛按压2次后,都出现‘疫后反弹’,长尾延续至次年。”携程相关负责人介绍。“SARS”后次年4月份,携程国内酒店业绩同比增长达164%。五一黄金周,携程国内酒店业绩增长达869%。“MERS”后次年同期,携程赴韩酒店预订出现674%的报复性增长。

 

携程近日针对用户展开的调研结果显示:疫情过后,85%的用户,仍会继续今年的旅行计划而根据携程机票数据,当前,携程五一假期的机票搜索量整体已高于去年。携程CEO孙洁认为,“对于有些刚性需求,即便短期受影响,总量最终不会少。因为,存量会延期兑现,甚至会带来增量。”

 

消费者的选择

 

现在疫情尚未结束,大部分人也还宅在家里,避免疫情再次反复。虽然,大家都渴望疫情赶紧过去,好出去放放风,但在这个时间点预定旅行时间是否合适呢?携程的复苏计划能让消费者预约消费么?

 

这主要看几点:

 

  1. 是用户消费心理。从春节到现在已经一个半月了,绝大部分人这段时间都是宅在家里。社交平台上众多消费者在家自己“找乐子”的视频刷遍全网,更是把这种“寂寞”的心态暴露无疑。如果条件允许,相信大部分人渴求出去逛逛的;

 

  1. 是性价比。携程这次推出的旅游产品非常优惠,比如上海飞伦敦的机票,往返才200多。而大部分产品,也都是在携程折扣价的基础上打了4-8折。

     

  2. 则是保障。携程此次推出的预售产品强调有价格优势和服务保障两大标准,消费者可以以优惠价格购买,在疫后预约使用,过期还可以免费退款。因旅行产品的时效特殊性,各品类预售产品的预订和使用方式各有特色。例如,酒店推出的“万店通用”产品一次购买可以在多个酒店预约使用,未使用或过期还可以免费退;旅游度假预售产品提供全额无损退订保障,机票推出多次往返预约优惠的套票产品,可灵活选择出行日期提前预约出行。

 

可以看出来,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携程的准备还是相对充足和人性化的。

 

而受疫情影响重伤99%的旅行业,会因此迎来报复性的消费潮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