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昨晚年夜饭,竟还有人吃野味

2020/1/25 12:39:00


文/金错刀频道 云摇


竟然还有人敢吃野味?

截至1月25日凌晨,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共确诊903例,死亡26例的时候,竟然还有人将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野味”搬上年夜饭的餐桌!



在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击的日子里,普通人奔走相告买口罩,天天盯着手机电视,了解疫情实时动态;武汉戒严,全国一起为武汉人民祈福;医护人员纷纷请愿赶往第一线。

这些还在吃野味的人,却已忘记了血的教训。

03年的非典,是源于一只携带着SARS病毒的果子狸,导致 5327人染病,348人因此死亡,如今历史重演,新型冠状病毒来袭,依旧源起野味。

尽管各个渠道通报了无数次,却还顶风作案。


17年了,“致命野味”还在中国餐桌上,究竟有什么魅力?

1、吃最野的菜,做最牛的人

人们吃的野味能有多野,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仅仅是在此次疫情源头的一张菜单,就已经令人瞠目结舌了。


活刺猬肉、活荷兰猪、鳄鱼、蛇.....有些令人头皮发麻的动物很难想象竟然是食物。


活孔雀、活狐狸、活狼仔,有些只在动物园出现的动物,却是有些人的盘中餐。


哪怕果子狸是SARS传染源这事人尽皆知,但在野味市场,它依旧是炙手可热的菜品。


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代办长途托运的贴心服务,更是让人后背发凉。

有些人为了名正言顺的吃这些动物,还给他们配上了各种神奇的功效,在野味的疯狂拥趸者们看来,吃野味=吃唐僧肉。

用蝙蝠煲的汤名字五花八门,延年益寿汤、十全大补汤、福禄汤等。(以下图片会引起不适,请谨慎观看)


因为民间传说禾花雀在鸟类中丁丁最大,吃了它就能变大,因此这种漂亮的小鸟便莫名成了壮阳的好菜。


因为穿山甲会打洞,便被赋予了活血、通乳的神气功效;像野生龟、野生鹿等物种,更是被当做一盘延年益寿的良药。

野味的营养价值真有卖家们包装的那么神奇?

其实有些动物,甚至还没有牛羊肉的营养价值高。


更有些吃野味的人,已经不是“野”了,而是近乎变态。

广东有道“名菜”叫“三吱儿”,一盘刚出生的活老鼠,旁边一碟调料。吃法是用筷子夹住老鼠,往碟里蘸料,再送入口中,过程中老鼠会“吱”地叫三声。


这些人吃野味,甚至不是为了所谓的进补,而仅仅是吃个面子,彰显自己勇气和地位,吃个野味,仿佛比网红打卡还要时尚。


很多被人追捧的野味,不仅仅算不上美味,甚至可以说是难吃。

像旱獭“肉太硬太柴了,根本难以下口,放再多调味剂,也无法掩盖浓重臭味。



只把这些“野味”描述出来,就能感受到深深的恶意,但将这些动物送上餐桌的危害,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大。

2、逃不掉的“濒危动物”,和被“报复”的人类

屡禁不止的野味美食,有没有奇效不得而知,但恶果却总不会缺席。

200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30%的中国人都吃过野生动物。

而不但要吃,还要把它们吃到绝种。

CITES数据显示,过去21年,中国穿山甲数量减少了90%,面临“商业性灭绝”。


大量亚洲野生黑熊被捕猎者活生生砍下双爪,伤口流血致死。活下来的那些,被关进铁笼,插入管子,活取胆汁,如今亚洲黑熊已经被列入极危物种。

有“壮阳”奇效的禾花雀,仅仅17年的时间,从无危变成极危,成了和大熊猫一样珍贵的鸟类。

还有赤麂、江豚、青头潜鸭都是近些年,面临绝种的“野味”。

是剑必有双刃,伤人必伤己。

野味到底有多可怕?

有研究人员做过统计,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


在非洲,热带雨林中的部落人追求所谓美味的“丛林肉”,他们捕猎灵长类、鼠类或果蝠,由此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在美洲,犰狳外壳会被制成钱包、靴子或乐器,吃过犰狳的人比其他不吃犰狳的人,感染麻风的风险高出一倍。


而在中国30多年前,金兰酱油家族误信生吃“野味蜗牛”很补,结果一家五口全都都感染了管圆线虫,其中四人死亡,一人卧床10年后死亡。


去年蒙古一对夫妇食用了未煮熟的土拨鼠内脏,引发了鼠疫。


那野味是如何引发人类世界一场又一场的传染病呢?

病毒之所以从动物传向人,是在它们成为野味之后。

商家会说自己的动物是纯野生的,但不会说原汁原味的野味身上,携带可致命的蜱虫。

那些用蛇胆泡酒,炫耀着自己吃蛇羹的人并不知道,长达20厘米的寄生虫裂头蚴,会在体内自由伸缩,直到跑到大脑。


一只被猎杀海豚当街售卖,他们并不知道,海豚肉中可能含有重金属。


据统计,在野外还有160万种未知病毒,而我们目前知道的约3000种,还不到0.1%。

野生动物通常隐居山林,本身无害,可当食客的手伸向它们时,传播、感染、变异、动物传人、人传人,祸起野味的疫情,就不知不觉间迅速发生了。

那些吃野味的人,其实是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买了1斤病毒。


2003年,吃果子狸带来了非典,17年后,吃野味这帮人,又在武汉吃出了冠状病毒肺炎。

这些滋着血腥味的事件已经证明,每猎杀一头野生动物,都相当于为新的传染病进入人类社会提供一张全新入场券。

3、死亡威胁背后,是数以亿计的买卖

吃野味的后果如此严重,为什么却屡禁不止?

细究起来,每一盘野味背后,都是数以亿计的买卖。

仅在中国,市场对野味的狂热追捧,已构建了价值百亿的地下产业。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穿山甲。

中国既是最常参与穿山甲走私的国家,也是穿山甲的主要消费国。

2018年9月,广州海关工作人员在对一票花岗岩毛板例行检查时,发现货仓的花岗岩毛板下藏有大量穿山甲鳞片,共计7.26吨,这只是鳞片的重量。

这意味着每年有数万只穿山甲被杀害。


穿山甲的鳞片和肉有多贵?

每公斤售价超过500美元,比象牙还值钱,走私到国内后,这些鳞片的价格就能翻十倍。


贫穷的当地人抓到一只穿山甲,可以换取一笔可观的财富。

这次疫情的源发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背靠着整个湖北自然资源丰富、原始森林茂密、各类奇珍异兽栖息,自然就成了野味市场的集散地。

那些被猎杀的野生动物,包装之下成为了少数人才能有机会品尝的珍品。


面积达5万平方米,装得下1000多家商户,仅初期投资,就达到了5000万元,每年的利润额,更是惊人,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不言而喻。

据新京报调查发现:虽然不少野味馆已经停业,但有商家邀请顾客正月后再来。

“你要吃野味也可以,不过得等正月过后再来。”

当记者质问他们为何还敢卖野味的时候,商家却大言不惭地说:“武汉的事情我知道,可能只是卫生不好而已,既然有人来买来吃,钱还是要赚的。”


《资本论》里面有一句话:“ 有20%的利润,他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他们就铤而走险; 有100%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他们就敢犯任何罪行!

野味利益链上的人赚得盆满钵满,但仅把批判的目光对准猎杀野生动物的人是远远不够的。

很多叫嚣“以形补形、以名补身”的基本属于文盲水平,不知所畏的成就野味产业链的最核心卖点。

像穿山甲鳞片的成分,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与其花高价买穿山甲,还不如咬自己的死皮和指甲。


再加上个别人群对野味形成了近乎扭曲的欲望,欲望催生了利益,利益引出市场。

因为潜在市场巨大,人傻钱多愿意埋单,甚至不惜捕捉保护动物,一脚跨进违法的禁地。

结语:

作家李静睿曾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2003年,她被邀请去广东某高级度假村吃饭,饭桌上有孔雀、鸸鹋和鳄鱼。

宴席之上,大家侃侃而谈,分享着野味。而那个时候,距离非典结束,才不过几个月。

过了17年后,一些人变得更加无畏。

武汉肺炎还在肆虐,全国医护人员都还在一线努力,但野味却堂而皇之出现在年夜饭的桌上,真的是不知者无畏,还是对生命已经淡漠到此,我们不得而知。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以中国的医疗水平,我们一定能扛过这次疫情,战胜病毒,但只要野味市场还在一天,新的危险,一定会卷土重来。


只有消灭市场的核心需求,

才能从根源上瓦解这门生死买卖。

参考资料:

视觉志:千 万 不 要 吃 野 味!

ONE文艺生活:武汉,挺住!吃野味的人,闭嘴!

斜杠先生:求求你们,不要再吃野味了

刷屏精选:求求你们,放过野味吧!好好活着不好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