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滴滴顺风车运营规则变更:如何理性对待男女平等理念?

2019/11/8 15:08:00

在时隔435天、产品整改18个版本共330项功能之后,滴滴顺风车的回归之路迈出关键一步。

 

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公布重新上线的试运营方案。即自11月20日起,滴滴顺风车将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试运营期间,顺风车每天运营时间为早上5点至晚上11点,女性用户晚上8点以后无法使用。

 1.jpg

该方案刚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公众高度关注并引发激烈争论。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公众关注的焦点是,女性用户晚上8点以后无法使用是不是在歧视女性,甚至有女性维权专家声称此举涉嫌违法,违反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原则。也有人认为此举是对男性司机群体的歧视。诸如此类,各种观点、各种吐槽甚至调侃段子层出不穷。

 

仅仅一天多之后,滴滴顺风车公开道歉并调整试运营规则,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使用时间统一调整为早上5点至晚上8点。对此新方案,估计社会各界也会有不同意见,比如为什么限制所有用户的使用时间,是否过于一刀切。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经此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滴滴真是太难了”。

2.png 

的确,国内没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像滴滴这样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荆棘丛生,不断接受各种政策、监管、公共舆论的考验与挑战。当然,这背后有新旧模式的碰撞、不同群体利益的博弈、出行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技术与人性的冲突,以及平台责任的边界、公共舆论生态等一系列复杂的监管、法律、社会心理、公共治理等问题。网约车、顺风车等网络出行行业已经像一部百科全书一样,正在也将继续被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反复阅读、思索、争论。

 

回到顺风车试运营规则,最初女性用户晚上8点以后暂时不能使用,滴滴也许没有想到这么一个看似普通、初衷不坏的举措会掀起一场男女平等的大讨论。自上个世纪初的思想解放以后,男女平等甚至人人平等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甚至上升到一种不可撼动的法律原则。但是,很多时候平等总是相对的,违背平等原则的歧视也是有条件的。我们不会说公共交通工具设置的老幼病残专座是对身体健康的青年人的歧视,也不会说禁止一个孕妇在B超室里从事医护工作是对其歧视,我们可能也不会质疑招聘男性在危险的煤矿地下挖煤是对女性的歧视。这是因为,这些群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生理原因处于相对弱势、不平等的地位,进而需要给予一定的保护或照顾。

 

顺风车乃至网约车、出租车上所发生的种种人身伤害事件,也一再说明了多数女性用户也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且根据顺风车过往的安全投诉数据统计,20:00-23:00和23:00-5:00两个时段,涉性类投诉数量比5:00-20:00分别高45%和465%。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在出租车和网约车行业,夜间是刑事案件的高峰时段。因此,无论从法律政策、行业规范还是平台规则角度对女性给予保护都具有合理性,同时,顺风车不同于网约车,完全属于私人小汽车合乘,平台所能采取安全技术手段具有局限性。所以,晚上8点以后女性用户不能使用的规则虽然不是最好的方案,但相对而言,在目前的条件下总体上也能降低安全风险。

3.jpg 

采取晚上8点以后女性用户不能使用的规则,对女性用户进行保护的同时的确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或限制其使用顺风车业务。但是基于男女生理上的不平等而采取的女性保护措施,就是试图消除这种不平等,进而实现相对的平等,然而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平等。这种新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因性别歧视带来的不平等完全不同,它本身不能称之为歧视,也不能简单地视为违反法律的不平等。平等本身就是哲学、政治学、法学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我们不能将男女在使用顺风车业务或者从事其他行为时的不同条件、限制、待遇简单地一概视为不平等。

 

我们看到,滴滴迫于压力或者听取各界意见后,采取了他们自己也视为“一定不是最完美方案”的运营规则。今天,我们发现简单地追求平等而带来的结果可能也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们应在理解和尊重公众朴素的平等观念的同时,也应更加理性地看待平等本身。

 

在顺风车领域强调男女平等的同时,不应背离我们的初衷,即对于出行安全的追求。同时,我个人也认为滴滴顺风车的试运营规则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空间。比如,对于安全与否的考量,不宜完全由平台替乘客或司机决定,在平台推出一系列技术举措的同时,也应留给乘客或司机一定的选择空间。对于女性用户在相对安全的时段之外乘坐或开顺风车,应该在平台充分提示风险、采取更高级别的保护措施的同时,交由女性自主决定。当然,这种更高级别的特殊保护是否又会引发男女平等的争论呢?

 

在经过试运营之后,滴滴顺风车可能会在听取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现有的规则,或制定新的规则。不管怎样,都希望各界理性看待男女平等的理念,也希望平台不因各界对于平等理念的激烈争论而变得缩手缩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赵占领

    总访问量:75216
    全部文章:50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央广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央广《天天315》和北京交通广播《警法时空》节目特邀法律专家。研究IT法律、知识产权与投融资法律。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