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第四代显示技术之争落幕 海信脱颖而出

2019/10/10 8:49:00

第四代显示技术之争落幕 海信脱颖而出


撰文/蓝科技

海信作为激光显示技术的主导者,以业内高度认可的姿态成为第四代激光显示技术的领军者。

衡量一个企业的话语权,有三个维度:一是专利技术,二是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三是技术迭代速度。

从行业背景看,中国对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十三五”规划》更是将激光显示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项目的首位。

目前,中国申请和授权的激光显示专利超过7000项,占全球激光显示专利比例的50%以上。从行业影响力看,中国被选为IEC-TC110 激光显示工作组的召集国,主导和参与制定了多项IEC国际标准。

从技术迭代速度看,海信作为激光电视的领导者,2014年推出全球首台激光电视后,海信持续向技术无人区挺进,5年实现了4次技术迭代,激光电视也凭借其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

第四代显示技术之争落幕 海信脱颖而出


激光电视海信突破的意义

9月19日,在青岛举行的“首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日本的激光显示企业代表日亚科学激光事业部总经理小崎德也先生表示,公司从2000年开始激光投影的研发,今后可以期待激光电视大力投入市场。另一方面,蓝光激光显示器用于车载领域,目前超过60%的营业额占比主要是激光投影领域。

其实,研究激光显示技术的不止日亚科学这家公司,还有理光光学、日本印刷公司以及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同出席了上述论坛。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致力于激光显示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他们对激光显示的前景非常乐观。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早在2007年,海信就开启了激光电视的拓荒之路,在当时没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更没有相关成熟产品可以参照的情况下,海信整整经过了7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研发,最终实现了激光电视“从0到1”的突破。

可以说,目前中国只有激光显示技术方面的技术研发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的。因为在激光显示领域,以海信为首的中国企业孜孜不倦持续创新,终于成为激光电视行业的引领者。

2014年,海信推出了全球首台100吋激光电视,开启了中国超大尺寸电视和激光电视的时代。

第四代显示技术之争落幕 海信脱颖而出


中日美合力扩展激光产业

当前,中国显示产业的制造规模超过3万亿元,占电子制造业20%。按照《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要求,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杨旭东处长在上述论坛时指出,2018年我国电视年生产量达到1.7亿台,产值超过6000亿元,电视产业链产值超万亿,并且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制造中心和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从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台激光电视至今只过去了5年,却已有20多家整机企业加入激光阵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超过100家。

在日本,2000年以后陆续有日本企业研发激光显示技术,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潜在的应用市场。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激光显示技术,现在正以国家的力量加速开发,意欲保持其显示器产业大国的地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包括日本Sony公司、日本三菱电气公司等。

在美国,以全球著名企业德州仪器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在激光显示上发力。德州仪器副总裁Ane Sacks女士在上述论坛期间表示,DLP技术激光电视非常有美感,这充分利用了激光电视的优势大屏幕高清晰度,同时颜色是高饱和的,色域非常宽广,将DLP产品与激光显示屏相结合,来源于不同厂商的创新,德州仪器有信心进一步推动未来显示技术的创新。

在全球,激光显示产业预计到2026年的年销售额将达5000亿美元。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表示,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处在重要的历史交汇期,中国显示产业也进入以超高清、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显示无处不在,视像化已经势不可挡。显示即服务,“显示+”将带动十万亿级的产业,形成一个以显示为界面的巨大的物联网新经济浪潮。激光显示“空间皆显示”的优势,使其成为最佳的显示载体之一,能适应各种场景的应用和视像化生活。

尤其是海信2014年推出全球首台100吋激光电视以来,短短五年,激光电视解像度从2K到4K,光源从单色到双色再到三色,尺寸从100吋到300吋再下探到75吋,体现出快速发展的技术活力和行业领军者的角色。

从形式上看,全球首届激光显示技术论坛,也是首次由中国企业主导掌控产业链话语权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彰显出中国企业在激光显示行业的技术实力和技术储备厚度领先于全球,填补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历史空白。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蓝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