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在互联网厮杀激烈的战况下,实体商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2019/9/4 14:53:00

时代的变迁越来越迅猛,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各种新生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有些人利用新事物盈利,有些人被新事物冲击。放眼互联网的发展史,从来都是风云跌宕,出其不意。

在BAT(百度.阿里.腾讯)和TMD(头条.美团.滴滴)这两个阵营的厮杀下, PKQ(拼多多、快手、趣头条)在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异军突起。

下沉市场成为了大小商家新的关注点,且蕴含着真正的商机。

根据Mob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截止至2019年4月,中国三四五线城市及广大乡镇农村地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分布比例,占移动网民总数的52.9%;下沉市场月活跃用户规模维持在6.7亿左右,占整个移动互联网超一半的用户份额,成为互联网时代新的价值洼地。

目前,下沉市场的互联网用户男女比例为49.6:50.4,相对较为均衡。另一方面,下沉市场18-44岁网络用户的占比累计高达87.2。年龄在25-44岁之间的三四线城市的已婚女性用户,是娱乐和电商领域的消费主力军。

?????_500774375_wx.jpg

如何俘获下沉市场用户的心?

下沉市场用户有闲钱、有时间、有能力、有条件进行消费,但是他们身边的很多品牌,无法满足需求,而且他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所以对于本地实体商家而言如何连接更多用户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搞活动就有很多人来,不搞活动了就没什么人来。这让很多实体商家很苦恼,于是陷入这种循环中。

新媒体等平台的兴起如火如荼,几乎每个品牌商都在玩公众号、抖音等新渠道,但这些平台吸引的线上全国大流量,对于本地商家而言,其实意义不大,本地商家需要的是周边的精准用户流量。

在互联网厮杀激烈的战况下,实体商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那么本地的精准流量在哪?实体商家该去哪吸引客源?

答案是小区或校园。因为一个城市之中,80%以上人口都住在社区内。特别是2-5线城市,城市覆盖范围集中,居民的日常休闲以小区为中心,向周边1-5公里的地方扩散。而高校是一个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的地方,一个高校的人口数量在3-8万左右,一个商家要是掌握了高校流量,便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因此,谁拥有了2-5线城市的小区和校园流量,谁就能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源圈平台——本地化社群平台,专注为2-5线城市小区、校园管理方提供一站式“用户管理、运营”工具。形成巨大的以“小区、高校”为中心的本地用户流量池。


在互联网厮杀激烈的战况下,实体商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源圈平台能解决什么问题?

源圈平台,作为本地化社群平台,汇集的都是生活在本地的小区居民或高校学生。再根据用户所关注的社群、圈子及行为,给用户划分标签,实现用户需求和商家资源的匹配。

平台内的用户有着共同的生活圈,在吃喝玩乐等方面有共同的生活领域,这就为商家吸引本地流量创建了良好的环境。这种建立在一个小范围地域,充分利用同一生活圈的社群模式势必成为下沉市场的营销趋势。

13_?????.jpg


普通用户可以在平台内获得什么?

加入小区社群,可以了解小区及周边的新鲜资讯,一站式获取生活圈附近的大小事,让信息的获知更便捷。

通过源圈,可以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找到相应的实惠福利。入驻平台的商家类型多样,经常性发布福利活动,让你省钱省心,时常收获小惊喜。

商家或意见领袖经常在社群里发起线上线下活动,有好玩的,旅游的,吃喝玩乐的,资源对接等等。可以在社群内结交同兴趣好友,拓展人脉资源。


在互联网厮杀激烈的战况下,实体商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本地商家可以在平台内获得什么?

通过在平台开通社群获得一个专业的用户管理运营工具,用户加入社群后,可加入不同的兴趣圈子,让用户自发地在社群内活跃。免费在社群内发布资讯、发布福利、发起活动等,吸引周边流量,随着运营的深入,打造社群的自媒体平台,增加变现方式。

还可以参加平台组织的社群主资源分享会,结识更多的人脉资源,促进后续的发展。


在互联网厮杀激烈的战况下,实体商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社群时代,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私域流量盛行的年代,不仅网红IP可以大规模聚集流量,普通的实体商家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流量池。

如今获取用户的方式呈现一个很明显的碎片化趋势,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在碎片化情况之下,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对客户有很好地掌控性,而社群作为一个载体,可以辅助商家做好用户的精细化的运营,做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互联网厮杀激烈的战况下,实体商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源圈作为一个本地化社群平台,可帮助实体商家做到线下线上融合运营,建立自己的社群生态圈,获得可持续的精准流量,把用户优势和社群规模、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财富和机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