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美国人一年创造多少财富?

2019/6/12 20:18:00

文 | 京畿部长

null

▲图源/Pexels

2018年,全球私人财富总额达到204万亿美元,相比10年前增长了26%,其中最富有的十个国家则集中了全球大约73.5%的财富。

目前全球私人财富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总财富达到62.6万亿美元,紧随其后排名第二的是中国,总量达到24.8万亿美元。得益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过去十年中,中国私人财富总量从8.3万亿美元总共增长了198%,增幅接近两倍,但即使如此,目前中国的私人财富仍然只有美国的40%左右。

null

▲各国私人财富总值和过去十年的增幅一览表 图/金融界

从人均私人财富来看,全球人均约2.9万美元。美国人均约19.4万美元,是全球人均的6.7倍。中国人均私人财富约1.8万美元仅为美国的9.3%,不足1/10。并且人均财富没有跑赢全球平均水平,仅为全球平均值的61.7%。

数据上来看,扶贫路漫漫。

从上面这份表单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依旧强大的财富力量,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前十名富豪中,美国富豪就占6位,而中国上榜的富豪马化腾和马云也只是先后占据23和24位。美国富豪财富实力冠绝全球,美国这个首富之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财富潜力?美国人一年究竟能够生产多少财富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结合劳动、生产要素和资源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因为这三个要素主导财富生产的过程,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人们才可以制作出商品,提供社会所需要的服务。而生产要素才能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财富,对于财富的认识,许多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有人说金钱是财富,有的人说知识是财富,还有的人说健康是财富,信誉是财富,朋友是财富等等不一而足。在英语中,财富(wealth)是最强大和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个词表示物质财产、金融资产、所有权,最终是权力。财富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许多钱或财产,大量的世间所有物,财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财富不仅仅是指单方面的物质财富,还包括信誉、信息、专利和服务,很多时候物质财富也不是指物质本身,因为物质既不能被生产也不能被消灭,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产财富就是把自己掌握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而成为一个新的产品,物质财富的消费也是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美国社会是一个“人人买卖”的社会,美国人雇佣别人给自己修建房屋,同时也给别人干活赚钱,会去花钱学驾照也会做其他各种工作挣钱,这种人人买卖的模式,说明美国人的收入和开支都要经过市场。但在旁人看来,美国社会不就是一个大家相互赚对方钱的社会而已,在彼此抵消之后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剩余。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创造的财富能够大于所消耗的财富,就会获得财富,而想要获得财富,不光要有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创造财富的关键。

很多时候美国人在向别人提供服务的时候自己也赚到了钱,而且很多人认为生活本就这样,正常的市场不就是自己花钱买服务大家都受益吗?赚钱的基础逻辑就是“提供服务”。而这个服务,就是我们所提到的生产要素,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确可以帮助人们创造财富,谁有权利使用生产要素谁就有权利获得财富。

在美国,能够提供生产要素的人可以创造财富,就会有合法收入。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美国人就形成了一种观念,只有自己创造才能获得财富,如果一个人没有提供生产要素就获得了财富,那么就会有另外一个人虽然创造财富却不会获得报酬。

不过,财富的创造是多方面共同促进的结果,如果说满足生产要素也不一定会创造财富。美国富裕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人享受的有用却稀缺的商品和服务比其他国家多得多,比如科技、软件、教育、潮流时尚等,即便有些财富并不是物质,比如前几天被疯抢的优衣库和KAWS的联名T恤,一个符号就能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进而引起人们的疯狂,这背后又是谁在受益呢? 美国人的收入中,农林渔牧产业产值不足生产总值的3%,美国人还经常进口玉米和小麦,可以说第三场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带动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以美国这个国家发达的第三产业让更多的人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和AI的演化,机器可以帮人做更多的事,提供更快的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的产品。同样,人们拥有很多的自然资源也可以在劳动力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价值,毕竟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而美国的总人口不过3.3亿,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美国人才能创造大量的财富,产生那么多的富豪,过着更好的生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