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难逃“恶名市场”的拼多多,真的用心打假了吗?

2019/4/28 10:37:00


刚刚发完年报,拼多多就又被点名了。据路透社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周四将拼多多列入其侵犯知识产权的年度“恶名市场”名单,因该平台上假冒产品数量激增。

USTR发布这一报告的目的,是敦促相关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采取措施、减少侵权假冒行为,报告也明确在报告中指数拼多多平台上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假货是山寨产品。它们利用中国商标法的漏洞,采用和正版产品非常相似的品牌名和商标,以此达到欺骗消费者,以假乱真的目的。

自诞生以来,拼多多就离不开假货的话题,也声称一直在打假,可结果却是被USTR点名。对此,拼多多方面回应称:不能认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这个结论。拼多多方面还称,打击此类问题最好办法不是互相指责,目前公司与执法部门密切合作,正不断采用技术+人工的方式加入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去。

假货带来高增长幻觉,拼多多不愿意真正加大技术投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报告中提出,拼多多对人工智能工具进行投入来自动排查平台上的假货,拼多多自己也称要加大技术和人工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些举措未能全面解决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拼多多投入研发费用11.161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764%。该部分投入主要为人才、算法、系统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仅占极小比例。而2018年全年,销售和营销开支为134.418亿元人民币,这是拼多多研发支出的13倍。

对技术进行大规模投入,这是电商平台解决假货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从拼多多财报数据来看,相较于庞大的市场营销费用,技术投入可以说是少得可怜。既然技术上投入不足,这当然就不能保证技术可以有效进行打假,拼多多平台上的假货当然就会继续泛滥。

不仅是目前的技术不具备真正有效打假能力,拼多多没有从根上树立要打假的意识,这让拼多多打假效果总达不到大家的预期,毕竟大家永远喊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将拼多多列为恶名市场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表示:“很多对价格敏感的购物者意识到拼多多网站上假货泛滥,但仍然被该平台上的低价商品所吸引。”

价格蒙蔽了人们的眼睛,假货商品销量快速提升,带动了拼多多各项数据保持高速增长。这本就是一个错误,可对于假货带来的GMV和高增长幻觉,这对拼多多而言是戒不掉的瘾。离开了假货拼多多的发展就要大受影响,拼多多也难以承受打假成功带来的风险,股价本就持续下跌的拼多多受不住增速下滑的惊吓。正是这一原因,拼多多自己都并不愿意真正加大对打假的技术投入,那这又如何通过技术可以打假成功呢?这显然不现实。

打假要过技术关,更要有“价值观”

不止是技术投入太低暴露拼多多并不想真正打假,大量品牌冒牌店正常入驻运营,这凸显出拼多多的平台治理真有问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指出,拼多多所谓旗舰店账号不一定是品牌方直接管理的,而经常由第三方来运营,这些第三方和品牌方联系很弱甚至根本不存在联系,其实就是“冒牌店”。

2018年7月,拼多多在美国遭遇侵权诉讼,一家尿不湿生产商指控拼多多在明知是假冒商品的情况下,仍然销售印有该公司商标的产品。新京报也报道过:“拼多多”平台上出现涉嫌假冒或侵害相关品牌权益的产品,涉及电视、手机、日化等多个品类,包括小米、创维、三星、VIVO等多个品牌。

电器品牌创维早前则发布声明称,在“拼多多”购物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销售,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和创维品牌权益。创维表示正与“拼多多”严正交涉,要求其停止相关产品的销售活动。声明中称,“拼多多”平台上部分假冒创维品牌的有:创维先锋、创维云视听TV、创维嘉、创维美、创维酷酷、创维云视听、创维e家、创維等。

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曾表示拼多多里销售的自己的书是盗版。而在此前还有消息称,因拼多多存在“假货及乱价”问题,苹果疑似叫停经销商供货拼多多。虽然拼多多予以否认,称所售新款iPhone 均为正品行货,但依然免不了一番舆论抨击,假冒伪劣产品引起了正品品牌经销商的共同不满。

一个个知名品牌在拼多多被冒牌店影响生意,可拼多多的冒牌店不仅卖假货,同时还可能打乱市场价格,严重影响到品牌正品的发展。如果说治理单个假货存在难度的话,分辨品牌旗舰店的真假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但目前拼多多总是还能够出现冒牌店。这种纵容甚至鼓励冒牌店存在的平台管理思路,既显示出拼多多对进军品牌市场的饥渴,更反映出它在价值观上缺少底线。

与其纵容冒牌品牌危害品牌和消费者,拼多多还不如多花点心思给品牌一个优质的交易环境。中国电商品牌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才好不容易走向规范化运营,拼多多山寨冒牌“旗舰店”给消费者将带来明显的困扰和误导,这无疑是电商健康发展的倒退,不利于长期发展。

拼多多让中国电商平台重建形象的努力白费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本次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拼多多上“山寨”产品泛滥,这些商品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蒙骗消费者。

一直以来,“山寨”一直是中国的一个负面标签,中国的负面形象很多就源于对知识产权的侵犯。随着中国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靓丽名片,大家都在共同耗费大量资源资金重新塑造中国企业形象,试图让全球消费者更加信赖中国品牌和中国企业。

过去这些年,中国各大电商企业加强平台治理,科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政府也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都是为了改变根深蒂固的“山寨”印象。原本这样一个负面形象被大家共同给扭转回来,可拼多多让“山寨”全面复活并为此辩护,挑战行业和国际的共识,也让全行业在打击山寨上的努力大打折扣。

拼多多平台的山寨属性,不仅是国内消费者知道,就连国外都知道了。在拼多多上市前夕,一家叫“爸爸的选择”(Daddy’s Choice)的中国公司向美国联邦法院提交诉讼申请,指控电商平台拼多多在明知是假冒商品的情况下,仍然销售印有该公司商标的产品。最终,美国联邦法院纽约南区法庭已正式受理该案,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纷纷报道,反而强化了中国电商“山寨”的标签。

这种被中国品牌去美国起诉拼多多的案件,并非是拼多多想要的,真正解决平台内的山寨、假货问题,才是协同行业改变中国电商“山寨”形象的重点。如果拼多多不真正下决心打击假货,寻求假货带来的虚假快感,这种比较low的竞争模式,不仅无助于平台自身的长期发展,还会继续产生恶劣的外部影响,影响全行业发展,拼多多实在是应该有所改变,应该真心打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