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我们在反抗996制度的背后,究竟是在反抗什么?

2019/4/7 9:42:00

总是篡改协议规则,就是机器也宕机,更何况是人。

前几天,有程序员在GitHub上发起了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该项目旨在抵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项目一经发布,立即得到大批程序员的广泛响应,在一个星期之内,狂揽 164K 的 star,打破了 GitHub 最快记录。

null

△所谓996是指从每天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而“996.ICU”意为“工作996,生病ICU”。项目链接地址:https://github.com/996icu/996.ICU。

这个项目中拉出了一份实行996的公司名单,并一一列出了这些公司的罪状,名单中华为、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58同城、苏宁、途家网、有赞、字节跳动、拼多多、大疆、海尔集团等公司都榜上有名,上榜的公司总数为40家,不仅如此,该项目还有一个曝光996公司的投票活动。

null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996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前有有赞在公司年会宣布未来执行 996 工作制,后有京东开始实行分部门 996/995 工作制的消息,可以说996工作制已经成为一些企业逼退员工或是变相增加KPI的公开手段,而该项目的曝光,再次引发了大众对于996的关注和讨论,而很多人则认为,996被声讨和质疑的背后是工资待遇和付出不成正比的结果,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换句话说,根据这种言论把问题再进行具体的阐述,涨工资是解决如今996问题的最好手段吗?

可以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于工作效果的量化和工资待遇的标准,职员和公司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很多时候对于公司而言,一会把员工当成一家人,一会又会公事公办。而在公司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又会把职员当成拖累和对手。社会的规范不是这样,但如果需要社会的规范,大家就可以去寻求。但是有一点要清楚,就是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它,因为无法保持就无法让工作合理有序的进行下去。

那么什么叫社会的规范,我再说的清楚一点就是劳动力和资方的底层互信协议。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更大程度上是资本方市场,也就是说资本方(公司)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威,甚至于某些领域有垄断性的权力。作为劳动者,其利益与应有的权利有时候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而八小时工作制是澄清工作的时间段,也就是说大家确切的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给公司干活,什么时候不是。时间一到,算是一天工作的结束,大家下班走人,这是我们的市场规范,对于双方而言都是能够接受的。

但是就这一份底层协议,资方往往会刻意篡改。

在我国,加班是一种常态,与其说是一种常态,不如说是一种无奈。巨大的生活压力和成本让大家一次次放低自己的预期,也让资方不断的变更社会规范成为了可能,前不久的一则新闻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null

在如今的市场中,我们可以制造很多无形的东西,创新远比机器重要,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们想的是让自己的员工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工作,而现在的移动设备如笔记本和手机更是消除了办公室和家庭的物理边界。很多时候人们相信,劳动力和资方如果一方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另一方就会站出来保护和帮助他们,这是一种道义上的约定俗成,但并没有写进合同里,尽管有些公司在和员工建立社会规范方面取得了成功,但短期利润、采购成本等现实问题还是不断的挑战的这些社会规范,这些问题也会让大家之前的努力成功毁于一旦,让资方和劳动力失去互信,影响到彼此。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很选择是需要个人的价值观来进行判断的,职业更多的是人们让生活变得更好的路径,但如果这份职业危害到了自己,人们都会止损,毕竟没人会为钱去死。警察、消防员和军人这些职业,他们不会因为工资去牺牲,但因为一份社会的责任感和职业的荣誉感,他们会奉献自己的一切,所以更多的时候人们不是以更多的利益为评判准则,而是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一件事,对于职场的人来说,并不是不满于现有的利益,而是作为资方次次撕毁彼此之间的社会规范让大家的信任到了冰点,这种不确定让人无法忍受,进而导致了如今的996困境。

人们上班只是为了薪水,毕竟没有人愿意白干活不拿钱,很多时候我们也看到,很多外企要加班的话都需要员工打报告,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这就是彼此雇佣关系中社会性一面所营造的亲善关系,社会规范永远是强于市场规范,而遵守这些规范的企业员工往往能够创造很大的价值。所以回过头来我们再看996制度,真正充满了荒唐和可笑。员工和企业彼此受累,试问谁会是最后赢家呢?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根据规则行事的,而机器不是。

不要把人,当成机器。

文 | 京畿部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