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

网易游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以后,我采访了一些家长和孩子

2019/1/25 11:07:00

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个问题上,中国的游戏企业相比于海外的游戏企业做了更多的工作,付出了更多的人力、物力等等。

就在前几天,网易又宣布了升级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从各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对未成年人游戏的保护机制。

具体的行为如下:

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的玩家在工作日只能玩1小时游戏,节假日只能玩2小时游戏;而13-18周岁(不含18周岁)的玩家,工作日和节假日的游戏时长也分别不能超过2小时和3小时。

21:30——次日早上8:30实施了宵禁,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游戏。

升级了全新站点“网易家长关爱平台”涵盖了多账号监管、游戏时间查询及管理、游戏信息查询、游戏消费查询及管理,并支持多种情景下的限玩模式,家长甚至可以申请禁玩。

邀请亲子专家、教育学者等专家团进行科普与分享,协助家长共同引导孩子科学、健康地上网。

成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守护团队,尝试针对异常或高额的消费建立主动的沟通与提醒。

这一“严格限制令”公布以来,在网络上已经引发了许多讨论,甚至被调侃出了段子——

“作业写完才能玩”“写完啦!”“对不起,宵禁了。”

在《阴阳师》贴吧里,一位玩家晒出自己被网易强制下线的通知截图,发了一张哭笑表情:“实名登记了,还能后悔吗?”

一些家长拍手称快,“这个好,就该好好管管。平时给我好好学习,放假给你多玩会儿,很人性化了。”当然孩子们总是多了一些怨念:“我知道了,未成年人不配玩游戏……”

在这次大力度的对未成年人游戏保护进行升级后,我们采访了一些家长和孩子,和他们聊了聊有关游戏厂商出台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

1

和张扬约在了一家茶室内见面,距离我上一次见他,时间相隔足足半年,尽管我们认识多年,早已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但上海太大了,即便是我们这样的关系,也很难将时间排在一起。

在这次见面前的一天,我给他打了个电话,直接表明了我的来意,“明天有空吗,我想和你聊聊有关未成年人和游戏的问题。”

原本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打算,作为一个外企年轻的管理者,他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经常加班到半夜,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很爽快的答应了。

张扬的儿子6岁,再过半年就要升小学了,在接触《我的世界》这款游戏之前,小张杨几乎没有深度的接触过游戏。

但是张扬知道爱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他小的时候也爱玩游戏,当年的小霸王学习机是他最爱的玩具之一,在孩子玩游戏这个问题上,张扬有着很开放的心态,他信奉堵不如疏。

实际上,张扬的心态是我们这一代人在面对子女时一个很普遍的心态,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的阶段曾经历过游戏,对游戏有比我们父母那一代更为清晰的认识。

但同时张扬也明白,给孩子玩游戏是可以的,但一些劣质的游戏是肯定不行的,于是他咨询了我,我向他推荐了《我的世界》。在海外,这款游戏已经进入了一些学校的课堂中。

“这的确是一款好游戏,很能开发孩子的思维”,张扬说,“我当然希望孩子喜欢的都是这种游戏,但是孩子大起来,玩什么、怎么玩就不是我管得了的了。”

面对他这个问题,我没有和他聊很多有关诸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陪伴等等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于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路上的张扬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张扬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同样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生活的节奏和压力导致我们在陪伴孩子这方面做的完全不够,有太多的孩子是爷爷奶奶在带。

因此,在沉迷游戏这个问题上,唯一可以寄望的是孩子能够做好自我管控,亦或者是依赖外部的力量。

而在自我管控方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寰曾有过相关的研究,称之为公主芯一族,“它占整个游戏族群当中的2.86%,这个群体,她们基本上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受教育程度高,喜欢读书,三观非常健全,这些人不炫耀、不奢侈,但付费、游戏时长都高于其他人,但是不沉迷。”

这个比例很显然对大多数人不适用,那么剩下的就是外部的力量,如不给孩子碰手机这样的强制切断,但这显然不是张扬的初衷,也不是他能狠下心的,他既希望孩子玩游戏,玩好的游戏,也希望孩子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沉迷游戏是不好的,沉迷任何的事物都是不好的。

于是,我问了他关于游戏厂商来做防沉迷这件事,“你知道网易前两天出了一些政策吗,像你儿子以后玩每天玩一个小时就会被系统强制下线,不需要你们来强制的没收手机或者断网,好些游戏已经有这功能了。”

张扬说,“看见新闻了,当时就想真是太好了,你让我真的去做恶人,我还真难做,反倒游戏公司直接切断,也算是体贴我们做父母的,帮了大忙了。”

对于游戏公司来做这件事,张扬并没有觉得是应该或者不应该的,其实放到世界各地,做这样的事情也就只有中国的两家游戏厂商在做。

这一方面所体现的是中国游戏厂商的责任感,但另外一方面,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的问题在中国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的确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在中国移动设备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民普及的程度,未成年人可以轻易的接触,同时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目前显然做的还不够,这个不够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上,中国的教育极其的依赖学校教育,但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父母的教育才是至关重要的,外部因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很多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

《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2017/2018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比之非留守儿童,沉迷游戏的概率大的多,超过了1倍。

某种意义上,其实小张杨也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平时的工作都太忙了,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陪伴他。

“游戏公司来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孩子的事情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父母来,不可能指望游戏公司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我也知道,但是很多事情知道和能解决是两码事,至少我现在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解决,只能先这样,游戏公司算是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后面的事情后面再看吧,也许他大一点就会容易沟通。”

即便如张扬这样的可以谓之为精英人群的家长,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去依赖外部解决问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逃避,那么在面对数量更为众多的受教育程度并不如张扬这样高的父母时,其实更难去理清这个问题。

2

王亮就是其中之一。

认识王亮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我们那个甚至算不上是四线的小城市的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王亮,原本王亮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在他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时候,他从同学身边接触到了一款在当时风靡一时的网游。

王亮最终没有考上大学,而是花钱上了一所技校,之后回到了小县城,结婚生子。他将自己的这一切归结于游戏毁掉了他。

由此所导致的是,在面对他已经10岁的儿子时,他采取了一切的高压姿态,手机根本不让碰,电脑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凡发现孩子接触一点点游戏,就是责骂与体罚。

在做这个选题时,我一下就想起了王亮,想听听他关于未成年人和游戏的看法。

拨通王亮的电话后,我们寒暄了几句,之后我向他表达了我想采访他。王亮一开始有点犹豫,后来或许是拉不开面子,还是同意了我的采访。

“你真的认为完全是游戏的错吗”,我问王亮。

王亮说,“其实我知道是我自己的问题,但是游戏是诱因,所以我想把问题从根源上给他切掉,不让这个诱因出现。”

“那你有没有想过打压的越厉害,反抗可能就越厉害?”

“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不可能再眼睁睁的看见有可能在我身上出过的错在出现一次。”

“或许你可以稍微放开一点点,比如每个周末给他玩一会儿,游戏也可以寓教于乐的。”

“什么事情开了一个头,就收不住尾了”。

“现在游戏公司也在做一些未成年游戏保护方面的事情,比如网易就在前两天刚刚又升级了系统,限定未成年人每天只能玩1-2个小时,并且晚上是不能玩的,你觉得这个会对你有所帮助吗?”

我详细的向他介绍了游戏厂商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一些措施,寄望于可以让他改变一点对于游戏的观念。

但事与愿违,在王亮看来,游戏公司这么做是好的,或许可以帮助很多父母在孩子游戏问题上得以解决,“当年我上学时如果有这样的措施,或许我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了”,然而谈到他儿子的游戏问题时,王亮依旧十分强硬,“我还是很难去说服自己让我儿子接触游戏。”

在谈话的最后,王亮对我说,“其实我知道游戏是没有错的,就像足球、篮球也会有人沉迷,电视、小说也一样,玩游戏的孩子大多数也很优秀,现在游戏公司也在做很多保护未成年人的事情,我也一直有看,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一些自己走过的错路不要再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

如果说张扬代表了一些较为开明但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父母,那么王亮是另外一类的代表,他们对待孩子采取高压的姿态,对于游戏的观念或许有改变,但本质上没有改变,依旧视之为洪水猛兽。

你怎么看它,它就会给你反馈什么,所以我很能理解王亮,因为他步入了一条死胡同,不是轻易能够走出的死胡同。

这一点还需要游戏企业,需要整个社会慢慢的进步来改变,亦如网易这样去实质的一步步改观游戏的形象,只有这样游戏才会真正的获得社会的认可。

3

而除了采访家长之外,我还采访了几位未成年人的游戏玩家。

小C是一位高中生,他在班级里的成绩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很坏,平时父母对他的管控也不是很严格,有一些不是特别过分的要求,父母基本会满足。

在对他玩游戏的观念上,父母所秉持的态度,“不要影响学习和睡眠,作业做完,上课认真听讲即可。”

游戏现在已经是他的精神寄托之一,在游戏当中他可以成为同学当中的风云人物,“每次都有同学让我带他,我觉得很有面子。”

“有的时候并不是我有多想玩,而是迫不得已,人家都在升级,都在拿好的装备。”

在学生玩家群体当中,攀比已经成为了一个很严重的现象,这一点不仅仅局限于游戏。

但是现在随着未成年人保护的愈发严格,这个攀比的风气或许要被打下去了,在我和小C聊到网易这次的未成年人保护升级,像他这样的如果玩网易的游戏每天只能玩2-3小时,并且半夜还不能玩儿,小C说,“希望我玩的那个游戏也出这样的政策,这样大家每天都只能玩2-3小时,我也不用每天玩的那么累了,甚至熬夜了,大家都公平。”

与小C相比,另外一位高中生的小A面对这样的情况则稍显不快。

小A属于我们上面所说的“留守儿童”群体,《阴阳师》这款游戏已经成为陪伴他最好的“伙伴”,每一天他都希望自己游戏人物可以进步一点,可以更加强力,他不和别人比较,只是单纯的玩着自己的养成系。

但是当他在前几天玩游戏的时候收到游戏内的通知,每天只能玩2小时,被强制下线时,他显得很沮丧。他对我说,“为什么游戏公司要出这样的事情,有钱也不赚吗?”

我还是挺理解他的心情的,对于小A来说,游戏是很好的陪伴,他大概会失落好一阵子,不过小A真正需要的或许是更多来自家人的温暖和生活上的关怀,爱才是孤独最好的良药。

无论是小C还是小A,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其实不可否认的是,未成人游戏方面的防沉迷措施越来越严格都已经切切实实的体现了效果。

游戏行业作为超过2000亿产值的行业,不能只顾赚钱,还需要体现自身的社会责任,这在中国这个社会尤其如此。况且,换一个方向,其实无论是对哪一家公司而言,未成年人所能提供的营收都是极其有限的,不要让这极其有限的营收毁了整个游戏行业的形象,只有我们自己做的足够好,才不惧外界的各种指责。

写在最后

其实,作为孩子父母,我来谈谈我在孩子游戏问题上的看法。

我儿子今年4岁,作为游戏行业的从业者,我很早就让他开始接触了一些游戏,因为越早接触会让他认为游戏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他和玩具、电视是一样的,仅仅是一项娱乐,而不是特殊的存在。

他玩的游戏,有一些是他自己喜欢玩的如《宝宝巴士》这类,有些是我陪伴他一起玩的如《超级飞侠总动员》、《我的世界》。

在我陪他玩《超级飞侠总动员》后,《宝宝巴士》他就不怎么玩了,在接触了《我的世界》后,突然他就不怎么玩《超级飞侠总动员》了,因为他发现这个类似乐高的东西可以随便怎么玩儿,有趣太多了。

这是我第一点想说的,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给他迭代好的东西,让他不要陷入一个游戏当中去,要让他认为一些游戏不过如此,而不是单纯的依恋某个产品。同时,你需要尽量的参与进去,成为其中一部分,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小孩子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舍得撒手,我相信每个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或许并不是游戏,有可能是电视,或者是某个玩具。

这个时候你需要让他明确的知道不能无节制的去做任何一件事情,需要有时间观念,这一点需要从小培养。

他因为太小没有时间观念,我就特意买了一个沙漏,告诉他沙漏漏完需要还给我,这样下次你还可以玩,否则以后就不给了。

在这一点上,他很信守承诺,每次沙漏漏完都会主动还给我,因为这是我和他之间的承诺,我答应他的承诺几乎每次也会做到,同样的他也会正面的反馈给我。

你需要给他设定玩游戏的一些条件,不能无条件的玩儿,我设定的条件是上一次必须按时给我,其次就是只能是晚上吃好晚饭,练习一下学校里教的东西,洗好澡才可以拿到我的手机。

当然,他也有哭闹的时候,比如没有达成一些条件就希望获得手机,这个时候就需要强硬一定不能给,需要跟他好好讲道理,无论他能听懂与否,否则他下次会继续以为不需要完成条件,只需要哭闹就好。

另外,你还需要培养孩子更多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游戏成为他唯一的寄托。除了游戏他还有其他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画画、剪纸、玩具和小伙伴在小区的游乐区玩。

孩子沉迷游戏这件事情上,永远不可能单单依赖一方去解决问题,亦如文化部曾提出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保护,是需要“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家长参与、舆论监督”的综合保护体系。

而家长显然是这个体系当中第一道且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卡,游戏公司在不停朝这个方向做努力的时候,作为家长也是需要共同努力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