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百度已死”,内容永生——区块链将开启第4次媒体内容革命

2019/1/24 10:52:00

作者|兰陵笑笑声

媒体圈有个现象,凡没流量时大都会拿“百度”祭众,只不过这一次有点猛。

媒体人方可成《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一文刷屏,指出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家号等百度自家内容占比过高,且充斥着质量低劣的内容,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名存实亡。紧接着,百度市值掉了百亿。

此次猛的原因无他,戳中了大家真实感受。小辣椒的朋友圈里,一位好友如是表示:

“百家号的内容确实质量鱼龙混杂,搜索引擎体验real感同身受。希望百度能真的像今天做出的说明那样优化,多推荐一些优质的百家号文章吧。”

事实上,不止百度一家,靠内容吸引流量的平台几乎都存在质量困扰,如微信、微博、头条、知乎等平台高质量的内容增长不如从前,带有商业营销属性的内容却不断增多。

有些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关注,增大流量,甚至用低俗内容博大众眼球,比如**花季少女被轮**、嫂子深夜敲门**等。甚至,为了自身商业价值,作为兼有公众义务的内容平台还包容洗稿、抄袭,给不良商家提供广告渠道。例如,头条有4次行政处罚都和著作权相关,和百度相关的魏则西事件等。

SO What? 

大家还不是依然要刷微博、依然要看微信,依然要用头条……光吐槽是不顶用,光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事,只能证明我们无能为力。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是这样?

是李彦宏、张小龙、张一鸣希望平台变low,是中国用户生来就喜欢免费的内容吗?当然不是,内容平台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这一切。


内容免费“陷阱”

人尽皆知,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互联网却改变了这一观念,免费、共享、开放成为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口号。

事实上却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

以媒体内容消费为例,用户虽然没有支付费用,最多给创作者一些打赏,实际上用户把自己时间售卖给互联网公司,后者把用户时间卖给商业客户。

带有套路色彩、浅层传播情绪的内容产品,受到市场狂欢式追捧

小辣椒认为免费模式存在4个bug:

其一,用户为免费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如果一个职场人士,当老板交待他完成一项研究报告,他准备去百度搜索资料,结果很可能是下面这张图,被百度自家内容包揽了,内容多样性大打折扣。

来自《搜索引擎百度已死》,以上为百度搜索相关词条显示结果

其二,影响写作者创作情绪。时下很多自媒体为了生存,不得不接一些软文广告放文章里,内容创作者为了“赚钱”而改变内容创作的初心。这和单纯由心而发的创作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为项目方“爸爸”服务,后者是为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其三,内容平台本身过得也不太舒服。头条系、阿里系、百度系、企鹅系等内容平台基本瓜分了整个市场,大家为了争夺用户、争夺创作者不断付出高昂成本,其他小的内容平台则只能采取“用钱换流量”。由资本催动,一切为了流量的模式,让平台自己也很紧张。

其四,对整个社会来说,免费意味着价格失去杠杆的作用,市场无法优化资源配置,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浪费。

一项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名数量约8亿人,每周上网时间约30小时,占总时间的16%左右。这意味着如果平台通过优化内容,节省用户每天搜索时间,哪怕是10分钟,对于拥有8亿网民的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经济效益,更不论优质内容对用户创造力激发的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

遇到很多媒体前辈,都很怀念互联网还未诞生的时代。那时报纸、杂志如日中天,大家也习惯于付费购买报纸杂志,也并没有觉得不妥。那时作者文章发表在某某著名杂志、某某大报刊是有荣耀感的。

大家怀念那个时代是因为报纸、杂志的作品比现在自媒体搞得出色吗?

小辣椒认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内容媒体商业模式主要是付费的,减少了创作者生存压力,给创作者提供较好的创作自由度。

虽然当时《南方都市报》《读者》《意林》《知音》等报刊杂志也有广告,但是不像现在直接放在文章里,广告和内容一起掺和着卖给读者。用木心的话: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当信息传播成本几乎降低为零时,原有的内容付费模式也轰然塌陷,流量为王成为大家竞争的核心。于是,在新闻内容传播像水、空气一样便宜的时代里,却是优质新闻内容缺失,商业套路充斥网络空间。尽管也有得到类知识付费产品,但毕竟是少数用户、少数创作者享用的平台。

为何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内容付费模式失效了?press one白皮书如是写道:

出版社、大型内容平台和内容电商等中心化机构垄断了发行方式、销售渠道和定价权,创作者在“如何销售自己的内容”这件事上没什么太多选择空间。

中心化渠道之外,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内容或授权都没有公开定价。如果想购买或使用,需单独联系著作权人询问报价和支付方式。交易双方签订、执行、验证合同也需耗费高昂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知识产权的认证、申诉、仲裁都需依赖有权威性的第三方中介。个人想要对自己创造的内容进行授权的管理和交易会非常麻烦。

授权历史的无法追踪,让消费者在使用一份内容之前,难以判断到底该去哪请求授权。尤其是当一份内容经过转载和再创作之后,消费者在判断“该向谁去请求或购买授权”时,就会变得更困难。

好在,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给新闻内容行业解决这些问题时,有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一个新的新闻内容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纸媒时代的内容付费模式将再次引爆开来。


区块链内容产权交易革命

区块链在新闻内容领域的应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当中本聪在创世块中写下“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句不可更改的话时,内容和区块链的结合就已然开始了。

首先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得新闻内容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可查验,进而真正实现新闻内容版权极其便宜的自动登记、自动验权、自动获权、自动结算、自动备案,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可信的、可追溯的数字版权内容流通生态。

整的数字内容产业链

创作者产权的精准化、精细化保护,意味着其利益将得到真正的保障和实现。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内容保护之难关键就是产权保护难,新闻内容遍布全网服务器,创作者保护产权、维护产权的成本高昂。但利用区块链技术后,如果有谁恶意抄袭、洗稿,这些行为很容易被发现、被验证、被取证。

另外,创作者在售卖自己作品相关产权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行为信息都是完全透明在链的。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中的锲约精神,利益相关方公平、公开透明交易,由智能合约完成交易过程。

碎片化的新闻内容也将得到保护和销售。比如,过去一首诗是非常难通过市场定价的,一般都是要通过出诗集才能获得相应市场定价;现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实现这首诗版权的确立,价值的变现。

创作者设立智能合约制定使用规则,用户根据规则付费,比如下载诗歌一次1元人名币。分享者行为也可以根据智能合约的规则获取相应的收益,比如分享、点赞、评论等,进而形成一个自动的分销渠道。

区块链使得创作者有了摆脱传统中介机构(版权交易、经济人、广告商、公关公司等)的能力,让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成为最公平、透明的展示和交易平台,传统的中间商无法通过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

小辣椒认为,当新闻内容在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价值交易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互联网内容平台也将随之发生异变。

换言之,在不远的未来像企鹅号、百家号、头条号、大鱼号等内容聚合平台将迎来变革,要么被自己,要么被别人。

结语:区块链将开启第4次媒体内容革命

在我国互联网过去二十年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媒体内容领域发生过3次变革:

第1次是WEB1.0时代(1997年——2008年),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为典型代表,主要特征是海量的内容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版面限制,大大丰富了内容和信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第2次是WEB2.0时代(2009年——2015年),以博客自媒体、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等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互动、及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影响;

第3次是WEB3.0时代(2015年——2018年),以今日头条等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数据化、智能化,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颠覆性影响。

小辣椒认为,今年区块链将开启WEB4.0时代(2019——),主要特点是以新闻内容低成本产权化,低成本交易化,将给媒体内容领域带来革命性影响。

前3次媒体内容变革主要围绕媒体内容的传播成本,让内容从创作者那里以低成本传给使用者,而区块链开启的第4次媒体内容变革将大大促进内容价值转向两端——使用者和创作者。

以产权交易数字化为特征的第4次媒体内容变革,将会大大激活媒体内容行业的生产力,一个真正的自媒体人时代正在来临。

大水将至,大鱼必出,拥抱我们的时代。

——END——

注:本文参考、引用了一些文章资料,因写作时间匆忙很遗憾未能一一标注文中具体位置。小辣椒在此一起列出,并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作者:霍炬

文章:《内容电商毁掉了内容》

出处/链接:歪理邪说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3zVo-JcI9d7rRLYNEaC7_Q

作者:李笑来press one项目团队

文章:《分布式数字内容交易及分发网络》

出处/链接:press.one 网站

https://press.one/

作者:邓家鑫

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下的自媒体新闻业发展探究》

出处/链接:新闻世界杂志

http://nvsm.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作者:李泰安

文章:《区块链重构网络舆论环境》

出处/链接:传媒杂志

http://nvsm.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原创转载声明:本文来源小辣椒区块链,禁止未经授权和许可的转载、引用及洗稿行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