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今日头条收购锤子科技?这可能并非一笔好生意

2019/1/23 21:30:00

1月22日,有关今日头条严谨点说应该是字节跳动收购锤子科技的消息,又甚嚣尘上。诸多媒体报道称,锤子科技相关人士透露,21号接到临时通知,要求改签劳动合同到今日头条的母公司“字节跳动”。这也成为媒体解读今日头条收购锤子科技的“有力证据”。

不过,随后今日头条在给媒体的回应中表示:字节跳动收购了锤子科技部分专利使用权,探索教育领域相关业务。因为具体交易涉及保密条款,不便披露。也有锤子员工入职公司,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

直白点翻译的话,就是:今日头条并没有整体收购锤子科技,至少目前没有;收购锤子部分资产,进军的不是手机行业,而是教育行业;交易金额等不能透露;锤子员工入职是正常人才流动。当然,锤子员工改签合同也算是“锤子员工入职”,所以这话没毛病。

互联网行业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没有真正“官宣”的时候,外界很难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真实情况如何,今日头条收购锤子科技或者是锤子的部分资产如“部分专利”,仔细分析的话,可能会带来:一利好,两利空,三不确定的影响。总体上看,这可能算不上一笔好生意。

一利好:软硬一体互为入口,资本市场有了新故事

其实,不管是收购锤子科技整体还是只是部分资产,在一些吃瓜群众眼里,可能都是“头条收购了锤子”,又或者目前只是收购了部分资产,后续不乏整体收购的可能。而一旦锤子科技纳入了头条系的阵营,对于头条来说,至少会带来一大利好。

一方面,可以继续丰富头条系的业务布局和产品矩阵。

如今,头条系的业务和产品已经涵盖了移动资讯、信息流、短视频、小视频、问答、社交、汽车资讯、广告联盟、教育、电商等诸多领域,锤子科技这一“元素”的加入,将会使得今日头条在应用等“软件”之外,有了“硬件”的身影。

如果成为“软硬一体”的公司,那么应用、软件、硬件等将可以“互为入口”。在流量成本高企的今天,相信即使是今日头条,对流量也是非常渴求的。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18年Q3中国移动互联网各巨头独立App总使用时长占比中,今日头条2018年9月份的占比比7月份的占比,微跌了0.1个百分点,虽然百分点不多,但是方向不好。

当然,“互为入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应用、软件层面不成问题,在硬件层面,别说锤子科技还没有被正式纳入麾下,即使成为正式一员了,以锤子科技的体量,要想成为今日头条应用和软件的入口,出货量还得再上一两个数量级。

另一方面,可以向资本市场讲出新的故事。

如今,今日头条正处于Pre-IPO的关键时期,然而移动资讯、信息流、短视频、小视频的“故事红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汽车资讯、广告联盟想象空间有限,教育、电商还处于起步的初期,问答一定程度上权重已经被降低,而最新推出的多闪除了推出那一两天热闹点之外,现在也比较平静,暂时没看出有成为又一个“爆品”的可能……

所以,在这个关键的当口今日头条,需要有能够引起资本市场兴趣的新故事。这无论对于后续融资,还是上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虽然锤子科技的体量不大,但是其锤子的品牌,以及罗永浩个人的IP,无疑都是故事的好素材。

当然,故事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在资本市场火爆的时候,故事就是融资的催化剂,故事越吸引人,融资越顺利越多;但是在资本市场冷却的时候,商业开始回归本质,相比于故事,现金流、营收、利润等数字,成为了比故事更吸引人的字眼。

两利空:仅仅消耗资金事小,如果走入硬件思维则事大

凡事都有两面性,今日头条收购锤子科技部分资产,有前面说到的两大利好,那就有下面要说到的两大利空。

一大利空是,要在寒冬来临时,消耗不菲的资金。

虽然如今今日头条发展得还可以,但是从2017年下半年的20亿美元E轮融资之后,Pre-IPO融资的各种传闻就一直云里雾里。去年底的时候,不少媒体报道称,今日头条完成了Pre-IPO融资。不管真实情况如何,即便今日头条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按照今日头条如今的业务布局规模,其资金消耗量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外界的寒冬笼罩,如此情形,还收购锤子科技部分资产,今日头条的做法可能并不是最明智的。众所周知,现金流对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超过了利润。刘强东就表示过,有利润的企业可能还是会死,但是有现金流的企业则不会死。最近几年一直喊着寒冬来了的经纬创始人张颖,也一直强调,要看好钱袋子,要留好足够时间备用的现金。

而今日头条最近几年的举动,却和大佬的观点不尽相同。且不说自有业务,光是投资、并购,就有非常多笔。这其中,就涉及到Dailyhunt、BABE、Live.me、Flipagram、Musical.ly等诸多产品。即使是在教育这一细分领域,今日头条也收购了在线教育公司学霸君的B端业务。

一方面是在市场上“买买买”;另一方面,在营收上,在基数大了之后,今日头条的营收增速可能也会迎来放缓。这样,如今很多厂商面临的现金流压力问题,今日头条也未必能“独善其身”。

然而,在笔者看来,收购锤子科技部分资产,消耗宝贵的资金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头条不要因此从软件思维、互联网思维走向了硬件思维。客观地说,今日头条是对用户心理乃至人性,都研究得很透彻,这也是很多用户对头条系产品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另一大利空是,让硬件思维有了萌芽的机会。

如果只是一次单纯的收购,那倒还好。要是,如果从收购锤子科技的部分资产中,今日头条开始对硬件产生了兴趣,甚至是硬件思维开始萌芽了,那就是一个严峻的信号了。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三:一是硬件需要的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软件方面的能力,并不一样,今年头条在软件层面的能力,在硬件层面未必就能甩得开;二是硬件领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量,电动汽车项目让一些当年同样风光无两的企业说倒就倒,而智能手机,如今更是只有排名靠前的五六家厂商还有资格玩,其他的不是已经倒闭,就是在倒闭的路上;三是,硬件领域,几乎没有边际成本递减的优势,而且规模效应也不是太突出。

今日头条在回应中称,收购锤子科技部分资产是为了“探索教育领域相关业务”。实际上,即使是要进军在线教育行业,最核心的资源和要素也应该是师资、内容、用户和流量,以及支撑起这些的平台生态。今日头条就做好这些,完了和硬件厂商取长补短合作不好吗?为什么要直接收购呢,要知道锤子科技的专利数量和头部的手机厂商相比,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今日头条选择收购是为了产业链通吃,还是为了更高的掌控度?

三大不确定性:硬件之路,并购之路与平台之路

实际上,今日头条收购锤子科技部分资产只是一个热点事件而已,只要三两天时间,就会被人逐渐忘却。然而这件事情之后,透露出来的“未言之意”或许更值得我们研究。很长时间以来,今日头条都被认为是一家以产品为主,技术为辅的公司,或许可以这么看待,今日头条是“七分腾讯+三分百度”特质的公司。收购锤子科技部分资产后,今日头条现有的气质和路径,会不会保持不变,还是会逐步开始走向硬件之路、并购之路或者是平台之路?

先说硬件之路。普遍的观点认为,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一般都缺少做硬件的基因。国外的谷歌、微软、Facebook如此,国内的腾讯、阿里也是如此。上一个提“软硬一体”的公司小米,如今市值已经腰斩,股价从最高的22.2港币,跌到最新1月23日的9.97港币,跌幅达到55.1%。小米在硬件、软件层面确实都还有相关的业务尚且如此,而今日头条在软件、硬件的业务平衡性上可能还不如小米,所以更是不能轻举妄动。

再说并购之路。今日头条如果会走这条路的话,就和老对手腾讯很像了。要说今日头条用“入口+资金”换取股权,也并非不可以。只不过,对于投资而言,永远是投资自己、亲力亲为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与回报,同时也才能拥有最好的掌控力。这或许也解释了,对于锤子科技的部分专利,今日头条为什么不是投资而是直接收购。

而且,互联网公司毕竟不是投资公司,投资尤其是财务投资只是短期的蜜罐,但是在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长期的战略耐心。所以,对今日头条等厂商而言,如何平衡好短期利益与长期机遇,也成为了一道难题。

最后说平台之路。今日头条进军各个领域,既可以说是要从产品公司向平台公司发展,也可以说是进一步打开了变现之路、通吃之路。从今日头条最近一两年的表现来看,其也不是万能的。悟空问答在和知乎的竞争中,进展缓慢,权重已经降低;多闪除了发布的那一两天声量大点外,如今关注度也大幅降低,关键词“多闪”的百度指数,也从1月15日高峰的138308,大幅跌到了1月21日的5116。

所以,与其盯着“风口”,不如盯着“用户需求”。就今日头条的用户群体特征来说,或许诸如招聘、租房、家政、兼职等领域,才是今日头条更应该去开拓的,这样才能对用户进行更好的生命周期的需求挖掘和管理。

写在最后的话:

今日头条收购锤子科技部分资产,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今日头条能把新资产整合好了当然最好,说实话,即使后续整合不好也无关大局。但是重要的是,今日头条要防止因此就走入了和企业气质不相符合的思维和路径之中。

对于今日头条这种气质的公司而言,用产品说话永远比用资金说话更加有效。软件侧的产品之路,也永远比硬件之路、投资之路、平台之路,更加适合今日头条。今日头条要做的,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无非是保持初心和选择正确的道路而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土妖

    总访问量:1062698
    全部文章:435
土妖,互联网评论家。 微信公众号:菠萝财经(boluocaijing); QQ:527085579 欢迎沟通交流、约稿爆尿!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