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从CES 2019上的“百度时刻”,我看到了产业互联网的皮相与骨相

2019/1/10 19:33:00


突如一夜春风来,“产业互联网”一下子成为2018年下半年至今最火爆的一个词。


对于产业互联网,不是“To B or Not to B”的问题,而是切入点和速度的问题。当有人还沉浸在消费互联网的迷幻世界里的时候,有人已经开始了产业互联网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在CES 2019期间,百度在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领域,祭出了一记又一记重拳。自动驾驶方面,重磅发布了全球首个最全面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也即百度Apollo的企业版;同时还正式发布了拥有最强功能和性能的百度Apollo 3.5版本;此外还推出了全球首个面向自动驾驶的高性能开源计算框架Apollo Cyber RT。在智能云方面,百度不仅带来了国内首个智能边缘计算产品BIE;还带来了智能边缘计算开源版本OpenEdge。而在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方面,一方面,百度小度家族超明星豪华阵容亮相CES;另一方面,还宣布与联想在智能语音技术赋能方面,达成了合作……


很显然,在CES 2019上迎来了“百度时刻”。而通过百度发布的种种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战略合作,以及其此前连连的布局动作,不难看出产业互联网的春天已然到来,产业互联网迎来了最好的黄金时代。在这场2C向2B大转身的运动中,一直致力于推动互联网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百度,也成为了离产业互联网最近,最有希望实行跃迁升级的厂商之一。


为什么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历史产业走向的四大原因


在土妖看来,产业互联网爆发的时点是偶然的,但是产业互联网爆发的历史,却是必然的。其背后有直接间接的四大原因不可忽视。


首先,是消费互联网已经从增量市场转换到存量市场。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由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本身就自带“杠杆属性”,因此任何一个细分行业,覆盖目标用户的速度都异常之快。这也使得如今大部分领域,都已经没有了用户红利,增量市场已经很难挖掘,各大玩家只能在存量市场领域进行拼杀。


恰恰相反,如今产业互联网就像20年前消费互联网的PC时代,以及10年前消费互联网的移动时代,绝大部分领域还处于增量市场阶段。而且相比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市场容量要更大得多。仅仅以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分支工业互联网为例,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测算,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就大约为5700亿元人民币,以18%的年复合增长计,预计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人民币。要知道工业互联网还只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分支,产业互联网的规模可见一斑。


其次,是消费互联网的黑洞需要产业互联网的“白空间”弥补。


不客气地说,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然形成了唯用户、流量和入口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时间黑洞。这些时间黑洞,“吸收”了大量的用户时间和流量,但是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层面的产出却非常有限,排出的只是互联网的“废水”而已。


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需要继续健康发展,就亟需跨越到产业阶段,因为产业互联网存在诱人的“白空间”——需要互联网技术、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创新的各行各业,更因为在这个白空间里,更注重的是技术创新,是产品变革,是商业模式创造,是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



再次,是消费互联网满足需求有余而创造需求不足。


消费互联网的一个特性是,但凡任何一个厂商找到了一个利基市场,行业里很多玩家就蜂拥而上这片“新大陆”,最终在千军万马、在黄金白银的厮杀之下,要么只有一两个玩家能够幸存,要么整个行业都元气大伤,远的如团购、O2O,近的如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


换句话说,消费互联网大部分时候是在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改变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人与资金、人与服务的“连接”,去优化需求服务。只有算是半个互联网公司的苹果,有创造需求的能力,但是随着乔布斯“遗产”的不断稀释和凋零,苹果的这种创造需求的能力,也几乎消失殆尽了。而产业互联网,一方面可以变革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T2B2C”(技术赋能产业,产业服务用户)的方式去创造需求。


最后,是整个互联网行业亟需从消费侧发展到供给侧变革前进。


我们知道在宏观层面,需求侧拉动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改革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如果说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就像是经济领域的需求侧拉动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崛起,就像是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不难看出,整个互联网的行业走势,是符合国家的顶层设计思想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必然会迎来很多诸多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的政策红利。


如何成为“四有青年”,才能离产业互联网最近?


其实,产业互联网如今已然是整个行业的共识。无论是马云的新零售,还是马化腾的互联网+,又或者是王兴的下半场,都多多少少和产业互联网有点关系。当然,最明确、最掷地有声的还是李彦宏的“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现在是AI思维”;“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等等。很显然,要想点燃产业互联网这把火,人工智能就是当仁不让的“火苗子”,甚至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的落地,本身就是产业互联网的内涵表现。


在BAT、TMD、以及其它大大小小厂商,通往产业互联网的赛道里面,百度可以说是最早的厂商之一了。早在2013年,当整个互联网行业还沉浸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里,只是微微感叹用户、流量越来越贵的时候,百度就已经开始了自动驾驶项目(当时还叫百度无人车项目)。因此,当如今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新晋者”越来越多时,百度这一“先行者”凭借着先发优势,无疑占据了更为有利的位置。



毫无疑问,跟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的进入门槛会要高得多。如果以当下的领先者百度作为参考范本的话,各路厂商要想离产业互联网近一点、更近一点的话,那么就应该争取成为“四有青年”。


第一,是技术引领者。


这点其实不用多说,在消费互联网领域,“技术为王”就不夸张,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就更是如此。在这方面,百度是中国互联网领域,公认的技术实力最强的、最有技术基因和工程师文化的公司。无论是早年的“百度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还是后来人工智能越来越火,越来越多的顶级大咖加入到百度;再比如百度逐渐成为了公认的AI黄埔军校;又或者是前不久又有9位世界级科学家组团加入百度研究院……互联网行业自然有潮起潮落,但是在技术方面,百度一直傲立潮头。一大原因就在于,很多公司是把技术当作一种手段看待,但是,百度是把技术当作信仰在崇尚。


第二,是标准制定者。


早年间,商业领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虽然未必全对,但是也足以可见标准的重要性。说道标准,其实技术领域标准,已经不用多说。土妖认为,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标准”。把标准冠之于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上去,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看看百度的做法,或许我们就能豁朗开朗了。


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Apollo提出来车路协同思想;在更大的AI领域,百度面向未来AI城市推出的“ACE王牌计划”;再比如,在云计算领域,百度智能云提出的ABC战略;以及在CES 2019期间,百度智能云最新推出的中国首款智能边缘计算产品BIE,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端云一体”解决方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既可以理解为是重要的“技术标准”,其实更应该看到的,它们也是一种“技术思想”,是更高维度的“思想、思维模式方面的标准”。


这种思想、思维、技术自上而下的“标准”一旦建立,那么在产品的研发落地、商业化等方面,就会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两点既是产业互联网从憧憬走向现实必须跨越的阻碍,也是为什么很明显地从去年开始百度智能云就强势崛起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在产品方面,除了智能边缘计算产品BIE之外,在此次CES大会期间,百度智能云还推出了国内首个开源边缘计算产品OpenEdge,此外还有为车内AI机器设计的BIE-AI-BOX、为移动设备检测设计的BIE-AI-Board、超级AI计算平台X-MAN3.0等产品。这些产品有两大特点:



一方面是实现了“产业联合”、互惠共赢,百度智能云舍弃了消费互联网经常出现的“吃独食”现象,在BIE-AI-BOX中,百度智能云联手的是英特尔,而在BIE-AI-Board中,百度智能云则结盟了恩智浦、麦飞科技。


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在设计之初,大部分就是有着商业化的考量的,同时也和百度其他平行业务息息相关。比如BIE-AI-BOX针对车内AI设计的智能边缘计算产品,其车内视频监控和分析功能,括路况识别、车身监测和驾驶人监测等等,就和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高度相关、可以充分协同,而且还在环卫部门的渣土车上进行实际场景落地,迈出了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而BIE-AI-Board产品,如果把其部署在无人机上,就可以收集相关信息,并加载检测模型,从而对作物病虫害位置、等级等进行判断、以及进行精准的植保作业。如今百度智能云这样的设计方案已经在国内多块农田里开始实施,这核心的一步走通之后,智慧农业就不再是遥远的未来。


第三,是解决方案输出者。


虽然在本次CES大会上,百度众多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战略合作,为自己迎来了“百度时刻”,但是在CES 2019期间,土妖最关注的是两大产品的发布:一是发布了全球首个最全面智能驾驶商业化解决方案百度Apollo Enterprise,也即百度Apollo的企业版;另一个是同时还发布了百度Apollo历史上,最新最强的版本百度Apollo 3.5。


仅仅以百度Apollo Enterprise为例,这一产品的发布,意味着百度Apollo不再只是“炫酷吊炸天”的在全国的各大测试区、高速路上组队飞奔,而是在诸多层面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其一,是可以使得百度Apollo的商业化得到极大的加速。要知道,百度Apollo的商业化和百度智能云的商业化,还有一定不一样的地方。百度智能云的商业化,主要途径是通过赋能传统行业去实现,有着“云通四方”的意味,但是百度Apollo的商业化,却是在自动驾驶这个新鲜的AI细分领域内部,找到了商业化的可能性。此前,对于AI,业内的一个很大顾虑就是没能看到商业化的前景,如今百度Apollo Enterprise的推出并且大受欢迎,让有意进军产业互联网的大大小小厂商,既可以看到贡献科技价值的理想,也可以看到满足现实生存的现实。



其二,百度Apollo Enterprise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百度Apollo和上下游厂商,尤其是整车厂商的联盟方式。以往,可能更多的是百度Apollo对外的主动“输出”,百度Apollo要和整机厂商一家一家的去谈合作,但是现在很可能更多的是整机厂商主动“索取”。这种改变,一是让整机厂商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更强;二是整机厂商等客户更深入的参与,能够方向推动百度Apollo对自动驾驶的牵引作用。


其三,百度Apollo Enterprise扩大了自动驾驶的落地场景。从园区测试到道路测试,从高速测试到公园落地,在百度Apollo业已覆盖诸多场景的基础上,百度Apollo Enterprise可谓对场景和服务,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其可以涵盖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自动泊车、小巴自动驾驶、地图数据服务平台等多个场景和服务。这至少有两大方面的利好:一方面,可以让百度Apollo面临更多的“挑战”,从而在严苛的测试和实践中,主动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从而第一时间进行优化、升级、迭代和解决;另一方面,通过自动泊车等场景服务切入,也可以让最普通的用户,可以近距离、更直观的去了解、感知甚至是亲身体会自动驾驶的魅力。


其四,可以让百度Apollo和客户、合作伙伴的分工合作更加明确、高效。从结果需求来看,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厂商尤其是整机厂商,要求车辆经过百度Apollo的赋能,有着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绿色化等需求;从生产过程来看,他们还要求无论标准量产,还是定制化生产等不同方式,都能得到满足和支持;而且作为“新物种”,还要求百度Apollo能够在落地效率、成本、安全性、AI能力等方面,都解决他们的痛点。面对诸如此类多样化甚至是严苛的挑战,放眼国内,也只有百度Apollo Enterprise能够满足。在解决痛点的基础上,后续百度Apollo可以更加专注于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工作,而客户、厂商则可以更加聚焦于车辆本身的设计、研发、生产和质控等工作,双方高效的分工合作,能够让汽车变得更加有颜值、更加有智慧,从而加速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


第四,是开放思想践行者。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开放”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要、高频的词语,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同样如此。但是和消费互联网追求“赢家通吃”的做法不同,“赢家通吃”也很难在产业互联网出现,产业互联网更可能出现的是“生态通吃”。更直白点说,以后产业互联网的竞争,很可能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和产业链、生态圈和生态圈之间的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就更需践行“开放”。实际上,在这方面,百度也是所有互联网厂商中,最义无反顾的一家。从百度深度学习开源平台 PaddlePaddle,到百度车路协同开源,开源智能车路协同系统IVICS,从全球首个面向自动驾驶的高性能开源计算框架Apollo Cyber RT,到国内首个开源边缘计算产品OpenEdge……要知道,就是刚刚在CES大会上发布的百度Apollo 3.5,光是开源代码就接近40万行。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的皮相和骨相,为什么“画皮”容易“画骨”难?


技术引领者,标准制定者,解决方案输出者,开放思想践行者,这几大方面,有的要求有积累和实力,有的要求有智慧和远见,有的要求有规划和执行,而有的则要求有格局和心胸。每一个维度对厂商都是不同层面的能力要求,门槛不可谓不高。所以,产业互联网涌入者众多,但是真正像百度这样,找到自己的方向、节奏和速度的,可谓少之又少。



必须强调的是,纵使你这四点都达到了,和百度一样成为了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四有青年”了,仍旧不能说已经达到了成功的彼岸,不说万里长征走了一小步吧,也只是行百里者半九十,顶多是完成了产业互联网的“画皮”阶段而已,而产业互联网最难的是“画骨”阶段。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逐浪产业互联网,就犹如画骨一般。要想有画骨的能力,以下四点缺一不可。


一是,配套的组织结构。


在这方面,包括BAT、美团、京东、小米等等头部互联网厂商,大部分都做了相应的调整。无论是战略决定组织,组织决定成败,还是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既然产业互联网的战略定了,那么组织变革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以百度为例,最重要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智能云事业部(ACU)升级为智能云事业群组(ACG),同时承载AI to B和云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搜索公司及各BG的运维、基础架构和集团级共享平台整合至基础技术体系(TG)。土妖简练的解读一下这两大变化,前者是提升云计算部分的地位,同时加快AI在B端场景的落地和商业化进程;后者是整合内部资源,加强自身中后台的能力建设,实现资源和能力的效率最大化。


二是,内外部的信心。


十年前,金融危机时就有领导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十年后,当经济寒冬再次来临时,这句话仍旧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具体到个体厂商,这种信心包括来自内部领导层、普通员工的,也包括来自产业链合作伙伴的。


毫无疑问,数据就是信心最好的强心剂。前几天,当雷军在为小米内置小爱同学的激活设备数超过一亿台高兴,并以为是国内第一时,“小度小度”对雷军进行了“纠正”,表示小度人工智能助手设备激活量已经超过了两亿,并号召雷总“把AI带给更多用户,一起冲鸭”。一时间,弄得雷军没了脾气。


实际上,给百度上下带来信心的小度人工智能助手的异军突起,这既不是弯道超车,也不是换道超车,而是“抛线超车”——盯着同一条赛道,但是没有在同一维度上紧跟其后,而是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比如推出首款带屏智能音箱,从而在更高维的“空中”划过一条美丽的曲线,借助重力加速度,不知不觉的完成了超越。



三是,不慌不乱的战略定力。


互联网厂商,但凡上市就容易受到资本的裹挟。对于大部分财务投资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营收、是利润、是增长,而对于厂商本身而言,则很简单,那就是——未来。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互联网的未来,这在李彦宏和百度的市场教育下,已经逐步被认同。


纵使如此,像李彦宏和百度这样,坚持对AI进行长远布局和长期投入,一往无前,不跟风不动摇,永远保持不慌不乱的战略定力的,则少之又少。实际上,这样的战略定力,既能够保证对未来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也能够给当下一个定海神针,几天前李彦宏在内部信中透露的:百度2018年营收破1000亿,就是最好的例子。


四是,逆商和反周期能力。


坦白说,前两年百度确实面临着种种的挑战和不顺,算是流年不利。但是纵使在那样的情况下,如今回过头看,百度在搜索、自动驾驶、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信息流、云计算、小视频、小程序等等诸多领域,该领先的仍旧保持绝对的领先,该补足的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后劲。


用李彦宏的话说是,“那个受用户喜爱的百度已经回来了”。这是李彦宏明面里说的,其没有说,但是百度上下、百度内外都可以明显感知到的是,一个全新的百度,一个在逆境中淬炼出超高逆商和反周期能力的百度回来了。


如果用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功夫去类比,产业互联网的“画皮”还只是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六脉神剑、一阳指、独孤九剑等外功的话,那么产业互联网的“画骨”则是更为重要的易筋经、洗髓经、九阳神功、小无相功、北冥神功等内功。只有内外功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才能更好的深耕产业互联网。


写在最后的话:


从传统IT到互联网,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TMT行业的每一次巨变,都会有旧的巨头暗淡下去,也会有新的巨头诞生,还会有很多巨头实现复兴。


这其中,产业互联网相比于消费互联网,不仅仅是行业的变化,市场容量的变化,目标对象的变化,最根本的是思想、思维和玩法的变化。所以对于产业互联网,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如果说,区块链、脑机接口等等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周期也更加长远的话,那么在AI加持下的产业互联网的大潮,已然汹涌而来,每一个厂商都无法逃避,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趋势,拥抱变化,傲立潮头,与浪潮共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土妖

    总访问量:1062091
    全部文章:432
土妖,互联网评论家。 微信公众号:菠萝财经(boluocaijing); QQ:527085579 欢迎沟通交流、约稿爆尿!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