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要做中国的“英伟达”,壁仞科技的雄心恐难落地

2024/3/18 7:32:00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2019年,集哈佛法律博士、华尔街律师、投资人等履历于一身的张文来到了自己的创业“思过崖”武夷山,因为看到一块巨石上的四个大字“壁立万仞”而萌生了创办一家芯片公司的想法,而壁仞科技的公司名称也来源于此。

据张文公开演讲时透露,彼时他在巨石下静坐,思考人工智能行业的价值和方向,并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顶尖的半导体公司大多都是中国人在主导,但是在中国,却不能出现一家成功的芯片企业?

众所周知,世界顶尖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便是美籍华人。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壁仞科技或许要做中国版的“英伟达”。而张文的这个梦想,显然也十分远大。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所幸的是,壁仞科技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已经获得了数轮资本的加持,并且于2023年传来了IPO上市的消息。不过,芯片行业一直以来因为技术门槛高,行业软硬件生态难以形成,以及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而市场格局也十分稳定,鲜有后来者能够弯道超车。因此也不免令人担忧,这个十足的行业后来者,手握什么筹码,能和行业“老前辈”抗衡?

芯片行业困境难破,壁仞科技任重道远

据观察,芯片行业的发展,海外巨头一直是执牛耳者。国内不乏科技企业在芯片行业跃跃欲试,但是从整体行业格局来看,“国产之芯”依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一方面,非常残酷的现实是,芯片的研发需要尖端人才、精密的芯片生产设备。而前者则集中在美国的硅谷,虽然在硅谷科技的链条中,华人芯片专家数量十分惊人。但是芯片核心技术掌控权,依然为西方国家所有。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企业的不断崛起,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也陆续开展技术战、贸易战,让“国产之芯”以在海外自由开拓市场,而芯片企业的发展也束手束脚。

get?code=NmZkMTkwMTFjOWM5NmE3ZGM1ODFkM2JiNDYxYjdiYmMsMTcxMDY4NTQ1MDIyMg==

在这方面,此前的国研之光华为率先在5G通信技术作出重大突破之时,美国断供芯片等行为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因此,可以这样说,壁仞科技的诞生,给我国的芯片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丝希望。不过,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国内企业突破芯片产业的技术瓶颈、人才瓶颈并非易事。

以芯片行业最核心的人才储备为例。西方国家由于行业起步早、相关技术、经验也十分成熟,因此即使是芯片行业的竞争战场逐渐从电脑芯片转向了5G手机芯片、AI芯片等,走在前面的企业依然具有先发优势,而我国培养相关人才,也将面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重考验。

要知道,芯片的设计与制造,都需要大量具备体系化半导体专业知识的专业研究人才,但是我国的实验室规程、教学实践环节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等方面,与西方国家之间依然差距巨大,由此也导致了,国内芯片企业的发展,或许将会面临人才匮乏的难题,而壁仞科技也不会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技术方面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并非用资本就可以解决。据了解,壁仞科技刚刚成立9个月,就宣布完成总额1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其中,不乏启明创投、IDG资本及华登国际中国基金领投等明星资本,并刷新了同行业A轮融资新纪录。

虽然融资金额超10亿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是相比芯片行业的烧钱速度,恐怕是杯水车薪。以其对标的芯片巨头英伟达为例,据其最新财报数据,英伟达2024财年的研发支出为86.75亿美元,高于2023财年的73.39亿美元。

对比这些成熟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业后起之秀的壁仞科技,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烧钱”,才谈得上“追赶”。这或许也是芯片行业呈现马太效应,强者恒强的根本原因。而放眼国内,布局芯片的企业为数不少,但是能与英伟达叫板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甚至连华为也得望其项背。

壁仞科技造芯难落地,赴港冲击IPO或存变数

2023年7月,多家媒体报道称,国内GPU芯片初创企业壁仞科技将于2023年提交赴港IPO申请,时间最快是在未来几周。不过,此后便鲜有关于壁仞科技IPO上市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2022年8月,壁仞科技曾在上海举行发布会,推出首款通用GPU芯片系列BR100和BR104。彼时张文在发布会上表示,大算力芯片创业至少要15亿元起,壁仞科技经过1065天研发,正式发布的首款GPU,“打破了全球通用GPU算力纪录”。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虽然此前通过官网发布消息称:“首款国产高端通用GPU壁砺系列已正式量产落地”,但是往年都参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壁仞科技,居然没有出现在2023年7月的展会上。因此,业内人士对其GPU产品落地情况如何,依然存在颇多猜测。

尤其是“量产落地”这个关键词如何理解,业内人士有些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量产落地这个关键词,是由壁仞科技此前新闻稿中的“正式发布”四个字调整而来。

get?code=YjIzYTk2ZGJhYjY1MjlmOTY5OWVhMmMyNzFkNjRkOWQsMTcxMDY4NTQ1MDIyMg==

此外,对于这款量产产品的使用场景、相关功能应用、特点等,壁仞科技的官网只字未提,似乎也有一些讳莫如深。而据接近壁仞科技的人士透露,实际情况是,已经发布的BR104于2022年底已量产,但是而性能更强的BR100尚未量产并有订单,预计也将会在2023年实现量产。

据此前壁仞科技称,在核心性能设计标准上,BR100系列是国内算力最大的通用GPU芯片,直接对标国际厂商近日发布的最新旗舰产品,而通过之前的发布会消息,BR100相比英伟达在售的7nm制程旗舰GPU“A100”,至少有3.3倍的峰值性能优势,BR104性能约为BR100的一半。只是,没有太多消息证实,BR100已经量产。

而壁仞科技官网的新闻页面,也多是关于其与其他公司开展合作的消息,并无太多关于其芯片产品研发进展的新闻。这也意味着,壁仞科技的GPU在产品落地层面,或许并不顺利。

实际上,参照其他企业的芯片研发投入与周期,开发一款具有性能优势、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产品,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仍以英伟达为例,据业内人士为例,国内用于AI训练的GPU市场,基本上被英伟达垄断,而且这个比例非常高,在95%以上,甚至可以讲(这个比例是)99%。

而英伟达深耕这个行业已久,即使是在更垂直的AI芯片领域,英伟达也是起了一个大早。因此,凭借其先发优势,英伟达也有足够的时间“酝酿”其芯片产品,并在其惊艳问世后快速占领市场。而作为行业后来者,壁仞科技的芯片产品走向量产,显然时间更加紧迫。

内忧外患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众所周知,近年以来,打造“国产之芯”、防止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以芯片研发为主营业务的科技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宽容的营商环境与行业政策扶持。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壁仞科技作为高新科技赛道的企业之一,也是西方国家“打贸易战”紧盯的对象。

例如,2023年10月中旬,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公布新的先进计算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规则,内容共计近500页,全面收紧尖端AI芯片对华出口。与此同时,美国公布AI芯片出口管制新规,壁仞科技、摩尔线程被列入实体清单。

get?code=NzFhYzk0MGVmMjEwNThjYjUzMDdmN2ZkYWRlZmMzMDAsMTcxMDY4NTQ1MDIyMg==

这也意味着,英伟达和其他芯片制造商向我国销售高性能半导体,受到的限制愈加严重,而相关公司想找到绕过限制的方法,也愈加艰难。

最为典型的是英伟达,虽然降低了互连速度,推出“阉割版”旗舰计算芯片A800和H800,来适应此前的限制规则。但是该类芯片在华的销量却十分惨淡。“新规”给芯片企业带来的冲击与不确定性,不言而喻。

而据壁仞科技官方显示,当日壁仞科技也发表了严正声明,对此事作出回应。壁仞科技官网新闻显示,公司对美国商务部此举表示强烈反对,将向美方有关政府部门积极申诉,并呼吁美国政府重新进行审视,并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始终合法依规经营。

 实际上,除了国际市场面临合规等不确定性“风险”外,壁仞科技还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与行业生态挑战。正如英伟达这个“庞然大物”,如今之所以能够笑傲江湖,就是因为其多年以来深耕行业形成的硬件架构与软件生态。

要知道,在其整个芯片生态里,已经拥有全球300万开发者。因此,新的GPU企业如何让更多开发者基于新的芯片产品进行开发,进行生态迁移,将是壁仞科技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壁仞科技还面临公司高管离职、人才留存等挑战。例如,2023年3月,媒体报道称,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图形GPU产品线总经理焦国方离职。据了解,他曾在高通任职11年,作为GPU团队负责人,自研开发了5代经典的高通Adreno移动GPU架构。

由此可见,这位顶尖人才的离职,可谓壁仞科技的损失,而其在图形GPU产品线布局方面,也将充满不确定性。综合来看,如今的壁仞科技,可谓正在面临内忧外患。

结语

作为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芯片行业不乏有志之士参与。但是,这是一个需要攻坚甚至坚守“长期主义”的赛道,可谓坡长雪厚。而壁仞科技作为十足的行业后来者,仅靠创始人团队的满腔热血,甚至众多明星资本的加持,恐怕都不一定能够确保其最终能够成功。

不过,站在“国产之芯”行业的角度,芯片的研发与制造虽然很难,但是国内企业攻破重重难关,实现芯片技术、产品自主或是一种必然,而“国产之芯”逐渐占据市场主导,也是时间早晚问题。只不过,未来最先到达终点的企业,是否就是壁仞科技?还需时间来给出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长期关注互联网、家电、财经、汽车、房地产、人工智能、新消费等行业,为读者提供不同视角的解读。V&Q:117821818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