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体能竞技类综艺扎堆,优爱腾的下一个爆发点?

2024/1/4 20:55:00

当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纷纷布局短剧赛道的时候,以优爱腾为代表的长视频网站,又步入了体能竞技类综艺赛道。

  一段时间以来,这些视频网站纷纷推出体能竞技类综艺节目。

  爱奇艺推出体能竞技真人秀节目《势不可挡》,芒果TV推了《哎呀好身材第五季》,腾讯视频也有《我可以47》,而优酷很早之前就推出了《拳力以赴的我们》,后续还有《岛屿少年》。


  这两天,综艺报做了一期选题《体能综艺密集播出,节目新风口?》,探讨了这批体能综艺突出重围,能否成为综艺市场新风口的相关话题。

  在这期报道中,我也谈了一些话题和观点,今天分享出来(加入了后续补充),供参考。


01

体能综艺节目

也是解压综艺节目

  对于许多观众而言,体能综艺首先是一种娱乐形式。节目中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明星嘉宾的趣味互动,都使得观众能够在繁忙的工作或学习之余,找到片刻的欢笑和轻松。然而,体能综艺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种能够缓解压力和疲劳的有效方式。

  在当下社会,都市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这种压力迫使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提早关注健康问题,寻找能够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而体能综艺正是这样一种途径。它通过展现嘉宾们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过程,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拼搏精神和向上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帮助观众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

  比如爱奇艺的《势不可挡》,节目不仅提供了紧张刺激的比赛场面,还展现了参赛者们的拼搏精神和团队合作。同时,节目也融入了一些互动环节和健身指导,使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的健身知识。《势不可挡》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传递了健康生活的理念。

  同时,体能综艺节目中贯穿始终的体育竞技精神,也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启迪。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对胜利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对自我挑战的坚持和对团队合作的重视上。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嘉宾们的拼搏精神,还能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能量和坚强信念。


02

各大平台有限试水投入

体能综艺暂未火爆出圈

  不可否认的是,体能综艺节目在内容制作和嘉宾阵容上都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这些节目在讨论度和出圈程度上似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可以查看猫眼APP等平台,目前排名靠前的综艺节目,还是以那些传统综艺节目类型为主。

  体能综艺看起来扎堆上马,但没有一档可以称作现象级,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可能还在于节目创新性的不足。当下国内体能综艺确实存在场景、赛制等方面大同小异的问题,这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容易感到审美疲劳,缺乏持续关注的动力。

  这段时间,网上总有网友吐槽,国内的此类综艺节目,抄袭、借鉴了韩国的同类型综艺。

  同时,受众体量的有限也是制约体能综艺火爆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健身、健美等新型生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但相对于庞大的观众群体而言,这部分受众仍然有限。因此,如何拓展受众群体,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成为体能综艺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体能综艺的未来发展

要全方位进行节目创新

  体能综艺现阶段的另一条出路,或许可以从各垂类、不同受众的价值需求出发,将体能元素融入其他类型综艺,补充这种节目类型的丰富性。

  具体来说,各大平台需要更加注重节目的创新性和差异化。在场景设计、赛制安排等方面下功夫,打破现有的模式和框架,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体验。

  比如,在场景选择上,除了传统的体育馆、健身房,可以选择户外自然环境(如山地、海滩、森林等)作为比赛或训练场地,融入大自然元素,增加视觉新鲜感和挑战性。同时,每期节目围绕不同主题(如古代战场、未来世界、动漫游戏等)进行场景设计,增强节目的代入感和话题性。

  比如在赛制层面,引入社交网络的投票机制,通过线上投票或者点赞/刷礼等方式让观众参与赛制决策,如选择下一轮的挑战项目或决定淘汰人选,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粘性。

  比如在内容层面,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或地方特色元素融入节目中,如武术、舞龙舞狮等,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像《我可以47》就很有创意,节目组让来自各行各业、拥有强壮体格的选手前往“无限方舟”,组成队伍,通力合作,挑战各种取材于真实事件的试炼关卡,最终角逐出强者之队。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合作,加强节目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写在最后:总的来说,体能竞技类综艺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优爱腾的下一个爆发点,但这类节目也不容易翻车,可以积极布局。况且,这类节目不仅能够满足观众对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内容的需求,更符合当前政策引导的方向。

  期待未来,优爱腾能够打造出更多高品质、具有影响力的体能竞技类综艺节目,引领新一轮的综艺热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