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投诉频发,专利“缩水”,再发新品恐难扭转云鲸掉队之势!

2023/8/19 22:47:00

近日,国内清洁机器人头部企业云鲸智能(以下简称云鲸)正式发布两款扫拖机器人新品——年度旗舰款云鲸J4和入门级全能款J4 Lite,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家庭清洁体验。

据发布会介绍,云鲸扫拖机器人J4作为年度旗舰款,在清洁力上实现了7800Pa 的行业顶配吸力,木地板、瓷砖地面颗粒物去除率高达99%。值得一提是其通过创新设计的机器人轻集尘系统,让用户30天以上不用倒垃圾。云鲸也因此备受消费市场的关注。

尽管在云鲸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这个词被频繁提及,但是正如云鲸张峻彬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死磕创新是赞誉也是重负。据观察,虽然云鲸创新不断,但是摆在云鲸面前的产品线单一、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局,依然挥之不去。

以2023年618大促数据为例,活动期间科沃斯的市场份额为 37.4%,与去年基本持平;石头科技为27.8%,相比去年增加了3%;追觅科技从去年的 8.4% 增长至13.7%;而云鲸则从去年17.7%减少到11%。在各大玩家的市场份额此消彼长的同时,云鲸也现出掉队之势。

行业增长疲软,云鲸难敌行业“内卷”

过去几年,得益于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红利,云鲸的营收规模也高速增长。但是,时至2022年,行业增长已经出现拐点,不仅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不增反降的情形。

例如,据GfK中怡康数据显示,我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6亿元左右增长到2021年的108亿元,短短几年市场规模翻倍。不过,2022 年,扫地机器人线上销量同比下滑 22.58%,线下销量同比下滑26.78%。

线上线下双双下滑超两成,也足以印证扫地机器人行业的规模增长正在逼近瓶颈。尽管2023年以来,行业正在呈现复苏迹象,根据奥维云网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扫地机器人市场也出现了2023年以来,月度销量同比首次转正,但是云鲸依然没有走出市场下滑的困境。

实际上,云鲸出现颓势并非偶然,实际早有预兆。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云鲸 2021、2022、2023年的在线上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 16.46%、15.01%、11.38%,逐年下跌趋势明显。

云鲸的业绩增长乏力、市场份额下滑,除了受过去几年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发展不景气以外,也与行业玩家数量越来越多,内卷加速有关。

据统计,2020年-2022年间,石头、追觅两家企业的市占率上升,扫地机器人整体行业CR5从83.1%上升至92.6%,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显示出寡头垄断态势。具体来看,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两大龙头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0%,其中科沃斯2022年市场份额为39.8%,石头科技市占率为21.3%,而Top3几乎没有云鲸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洗地机市场,云鲸同样缺少存在感。据了解,由科沃斯创始人二次创业创立的品牌添可占据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而以追觅、美的、海尔、石头为代表的的品牌增长显著,其他品牌如米博、必胜、小米等市场占有率都在 3.0% 以下,行业竞争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云鲸而言,其新品推出周期长一直遭到诟病,动辄一年只有一款新产品的情形,让其在这样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短板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其市场份额接连下滑了。

云鲸产品线单一,困于“创新”执念

据奥维云网数据,2018年至2020年是扫地机器人高速发展阶段,年度销量均超过600万台;2021年扫地机器人销量开始下滑,降至578万台,2022年销量进一步降至441.4万台。

不过,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持续畅销,并没有让云鲸推出新产品的速度加快。据观察,在这种境况下,云鲸以一年一款产品的速度推新,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云鲸都只有一款扫地机产品。

云鲸的研发速度之慢,在业界是出了名的。在创业之初并不熟悉的扫地机器人行业,云鲸的每一步,似乎都有一些“小心翼翼”。在行业发展“一日千里”之时,云鲸坚持用三年时光打磨一款产品,尽管最终爆火,却依然维持着一年只推出一到两款新品的“慢”节奏。相比很多企业采用的“机海战术”策略,外界对张峻彬及其创立的云鲸如此“另类”,有着颇多的质疑。

实际上,目前采用精品战略取得丰硕成果的,似乎只有苹果公司。但是与智能手机消费属性并不相同的是,相比智能手机产品已经十分成熟,扫地机器人的市场认知度不高,推广难度显然难以相提并论。

众所周知,任何一款创新产品问世,都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反馈,最终到大批量生产、推向市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是品牌进行消费者品牌认知塑造、市场教育的最佳时期。然而,云鲸的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策略打法,似乎并不适合扫地机器人这个新赛道。

正如创始人张峻彬表示:“这几年云鲸产品速度不够快,的确受到了不少质疑。我们也有过思考,问题并不出在创新上,而是出在开发体系上。”

据张峻彬透露,云鲸早期的公司规模和研发体系都难以支撑多品类并行,2022年云鲸研发部门开始全面中台化,得以实现多款产品同时开发,交付速度是去年的2-3倍。

只是,虽然云鲸通过优化内部管理体系,研发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其产品多元化给其带来了压力,却让云鲸难以在内部平衡资源,从而导致其产品线单一、研发速度慢的问题难以“根治”。

据了解,增长乏力的云鲸也曾加码多元化品类,相继推出从主打懒人经济的洗地机,到洗衣机、风干机、智能门锁,还有宠物自动投食器、智能猫砂盆等,但是目前其核心业务,依然是扫地机器人,其他品类的产品,在终端市场都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对于云鲸反复提及的“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这更多的是云鲸对外宣传的说辞,甚至沦为营销噱头。甚至有网友表示,云鲸对于“创新”概念的执念,正在让其错失良机。

质量问题频发,技术含金量存疑

一家企业或一个品牌能够获得消费者信赖与认可,首先需要其产品质量过关,消费者有口皆碑。而云鲸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也归因于其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投诉不断。

通过黑猫投诉查询“云鲸”发现,截至目前云鲸的投诉量高达890条,平台信息显示,很多云鲸消费者购买的扫地机器人只使用几次就需要反复返厂维修。无法返回基站、传感器异常、清水桶漏水、零部件掉落、刮花地板、上下水系统堵塞等问题都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案。

除了质量备受吐槽,还有不少云鲸消费者控诉云鲸产品需要反复返厂维修本就烦躁,售后服务态度还很差,甚至还出现了收取高额维修费的情况,其售后服务水平,也十分堪忧。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云鲸的质量问题或许只是表现,根本原因或许是云鲸研发能力的缺失。专家指出,目前扫地机器人设计生产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来自路线规划、感应能力、路障识别等多个方面的技术瓶颈,而这些“技术难题”的攻克,都需要企业进行大量资金投入。

而在产品线过于单一、行业地位难保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云鲸的资本实力能否支撑其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尚未可知。要知道,云鲸智能的科技成色,也有些经不起推敲。

据了解,作为一家机器人创新企业,云鲸横跨了SLAM、三维感知、AI物体识别、机器人结构技术、大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目前累计申请了600多项技术专利,其中仅仅J3目前就累计申请了176项技术专利。

不过,据企查查公开专利数显示,云鲸共有298项专利,却为四家企业中专利数最少。值得一提的是,云鲸的一些专利,实际应用价值与创新价值也十分存疑。

例如,此前有报道说云鲸向科沃斯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科沃斯应对手段是提起专利无效程序,结果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期把云鲸3个专利全部直接宣布无效,原因是这几个专利核心技术点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是被广泛运用的,根本不具备创造性。

这起官司如此的结局,不仅让云鲸提起的专利侵权不复存在,而且暴露了其科技成色不足的短板,令业界唏嘘不已。事实证明,扫地机器人的研发十分烧钱。

根据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的历年财报,2018年至2021年,科沃斯与石头科技的研发投入都在逐渐大幅提升。以科沃斯为例,期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2.05亿元、2.77亿元、3.38亿元和5.49亿元。石头科技同样不甘示弱,在该段时间内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17亿元、1.93亿元、2.63亿元和4.41亿元。

而云鲸的研发投入虽未披露,也无相对准确的数据可供查证,但是通过其成立三年,仅仅发布三款产品的研发节奏、产品体量来推测,其研发投入必然远不及前两者,由此足见其研发短板所在。

结语

不断给自己贴“技术”标签的云鲸,试图以“科技创新”塑造其高端品牌形象,并在产品布局方面以中高端为定位,此番发布J4及J4Lite作为其多价格段的新品,也是这样的发展思路在延续。

只不过,“过于”强调“黑科技”概念的云鲸,却从未摆脱市场对其产品研发速度过慢、产品线过于单一、科技成色不足的质疑,反馈到消费市场上,更是因为产品质量经不起推敲、投诉率高居高不下、市场占有率加速下滑,而变得口碑崩坏,信任危机一触即发。种种迹象表明,云鲸正在陷入其“创新”执念所带来的困局。而其未来的发展之路,恐怕也将难以是一片坦途。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智能科技驱动的扫地机器人行业,云鲸依然是该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倘若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补齐短板,继续以科技为底色,并落脚于消费市场,同样也有真正挤入头部阵营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科技四少(“kejisishao”或搜“科技四少”)。四个大男孩,以80、90的视角做我们自己的媒体,我们要的是科技杂烩,奇闻异事,独特视角,希望与您一起了解互联网了解世界.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