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高校拒用微信支付:因商业利益诉诸舆论,一个耐人寻味的市场现象

2023/7/5 11:21:00

6月29日,微信支付因费率调整,被多家高校发公告停止使用。西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周口师范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近日来相继发布公告,称自7月1日起开始暂停使用微信支付,因微信支付将收取0.6%的手续费。

微信截图_20230704174347.jpg

随后,微信支付多次回应,总体来说,是三点。

一,校园学费、学杂费始终保持零费率,费率调整不涉及此类场景。

二,外界所传的校园支付费率0.6%纯属误传。真实情况是,针对校园盈利场景(部分电商、酒店旅店等)费率,微信支付计划调整为0.2%,其中,微信支付收取0.1%费率,另外的0.1%返给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支付服务商。

三,学校主体经营的生活服务场景,不再划分为校园盈利场景,微信支付对于学校主体经营的生活服务场景依然保持零费率,同时给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支付服务商0.1%的技术服务费。

随后,一些高校撤回了公告。

一般来说,支付公司,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会按照单笔交易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比如,商家收到交易款项100元,产品费率为0.6%,则本次交易服务费为100*0.6%=0.6元;服务费将立即从交易付款中扣除,商家实收到的金额为100-0.6=99.4元。

在一般人看来,这就是按0.6%收费,而且,会觉得这个收费不低。不难理解消费者为什么有这个认知:商家一个微信的二维码,消费者的微信扫一下,微信支付的服务器几毫秒就把数据库刷新了,钱就从消费者转到了商家名下。这个过程,几乎没有损耗,那么价格就应该非常非常低。

但实际上,消费者的这个认知是错误的。现代金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除了技术成本之外,这背后还有复杂的商业流程,在中国电子支付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各方博弈。

中国的电子支付,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象征,领先全球。这一局面是因为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化竞争,促进了技术进步。微信支付、支付宝都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支付渠道。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成本是通道成本,按照行业中的通行标准,第三方支付机构针对贷记卡(通常指信用卡)用户的使用,需要承担单笔约0.5025%费率的通道成本,具体包括不超过0.45%费率的发卡行成本、0.0325%费率的银联管理费、0.02%费率的银联品牌使用费;第三方支付机构针对借记卡(通常指储蓄卡)用户的使用,需要承担单笔约0.3825%费率的通道成本,具体包括不超过0.35%费率的发卡行成本、0.0325%费率的银联管理费。

此外,第三方支付还有服务器、维护等技术成本,已及推广等运营服务,还需要付给代理公司分成。

需要指出的是,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通道价格,是没有场景区分,不区分商户性质的,只对借记卡和贷记卡有费率区别。不管是否盈利,都按统一标准收取。

80633534d7509951521b8511735eb27.png

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做了场景区分。根据腾讯的《入驻结算规则、行业属性及特殊资质》目录,目前微信支付针对商户的收费标准有0%、0.2%、0.3%、0.6%、1%等级别,入账周期均为T+1。其中,民办大学、交纳党费、政府机关缴税费,以及教育、医疗、公益及政府单位缴纳税费等的费率均为0%;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民生缴费、企业信贷还款等的费率为0.2%;企业——民办学历教育、加油、物流快递服务等的费率为0.3%;企业+提供网商信息服务的业务、通讯业务等的费率为0.6%;企业——游戏、在线音视频等虚拟业务等的收费标准为1%。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机构,微信支付实际上是在亏本,帮这些机构支付了银行的通道费。这就是移动支付领域一直存在两头难现象,一头是银行的通道费不区分商户性质;另一头是第三方支付要区分,过去几年一直在学校、医院等民生领域补贴。两头受挤压,受气,中间还要帮着出钱,这也就是微信在第二次回应中所说的“为此承担的银行通道成本超过10亿元”。

那么,说到这里,此次舆论风波的本质就呈现出来了:和高校学生缴纳学杂费、食堂、体育馆等享受微信零服务费的服务外,高校的校园旅社、超市、理发店、水果店等这些商业服务机构,算盈利机构还是非盈利机构,界定标准是什么?

微信是这么说的:随着校园场景及商户数量的持续上升,我们发现部分电商、酒旅等盈利场景挤占零费率的教育补贴资源,导致通道及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所以对校园盈利场景费率实施了精细化管理,计划调整费率为0.2%,其中微信支付实际收取0.1%费率,另外的0.1%作为技术服务费发放给为学校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外界所传的0.6%纯属误传。

这话都是中文,但实际上非业内人士可能觉得像外语。我们来翻译成大白话:微信支付的意思是说,本来我们给校园内场景都是优惠,零费率。按前面的网络支付费用构成,这意味着微信支付这部分是亏钱的,因为银行、银联的费用是少不了的,要微信来补贴。既然是公益、教育,那么作为大公司,贴钱就贴钱,当作尽了社会义务。

其实,微信支付调整费率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微信前期采取零费率(校内商户/校产),部分出于培养用户习惯的目的,但长期来看这并不符合商业逻辑,也不可持续:前期的零费率,很多时候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市场推广,培养用户习惯。培养用户习惯之后,最终它只是一个拉新的活动,是一个促销的活动,最终还是要回到正常的商业逻辑上去。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认为,微信在早期付出了成本,收取费用是微信支付的自由,“(微信)开发软件做支付系统确实有成本,早期阶段他也无偿给高校奉献,现在他不想奉献(指高校内商业业态)了,这不也是他的自由吗?”

毕竟,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为移动支付服务,投入的技术研发、数据存储、海量计算等背后便是硬件设备、人工等资源的投入,微信支付的这些巨额成本,只能自己默默地承担。

但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大学不是中小学,大学校园里也是个社会,后勤服务部门也是门大生意,高校往往会成立后勤服务集团,来统一经营酒店、宾馆、超市、文具店、咖啡店、书店等这些生意。可能这些生意的收费,也走了教育的零费率通道,微信支付发现了,自然就不干了,你做电商、做酒店这些商业服务,为啥我要帮你向银行交钱?

2cd41a9d9f20e6aed57c05ca66bd1f2.jpg

然后,这个事情就被诸多高校诉诸舆论了。

高校的酒店、宾馆、咖啡店、超市、酒店算不算盈利机构?经营方肯定说我们是服务师生。不过,各大校园论坛中,学生们批评得最多的似乎也是这些机构。至于他们到底是不是盈利,这个就是常识常情了,有过大学经历的人都不难判断。

所以,微信支付这次对商户调整和精细管理,是把原来不属于高校的那部分商户从零收费优惠中剔除掉了,导致他们利益受损,所以遭到抵制,不仅仅是抵制,还被高校诉诸舆论了。

其实,市场经济,买与不买,用与不用,都是自由,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现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激烈,随便选一家就是。但这里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是学费,随便选哪一家,哪怕再小众,学生也得去重新下载APP,注册登录。

问题就在于校园生活服务,本身就是在竞争之中的,两家超市,一家不用微信,一家可以用,方便程度就不一样,就会影响到生意。所以最终还是得用。既要用,又要讲价,那么,方法就是诉诸舆论,这个方法,最终的确也达成了目的。于是,高校的酒店、超市、食堂统统成了非盈利机构,而一墙之隔的校外超市,虽然东西可能更便宜,却还是盈利机构。

于是,高校诉诸舆论的趾高气昂,与微信支付这样的市场主体的谨小慎微,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市场现象。

在这种氛围下,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商业模式,其背后的商业流程、商业逻辑、利益分配,需要反复向公众说,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质疑。这样才能避免,被明明知道一切的人拿来诉诸舆论,获得利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