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重新认知世界!

2022/5/9 19:03:00

俄乌战事正酣,世界忙着制裁和脱钩,我们在打造内循环,疫情让城市静默、人们居家。我们熟悉的世界似乎在悄悄别离,挥一挥手,不想带走一片云彩。这个世界愈发的不确定性让人头晕目眩,它需要我们重新认知,否则过去环境给我们的惯性思维会将我们带入泥淖。

我们国人在发展的环境里太久了,在和平的年代里太久了。如果不是这场俄乌战争,我们似乎忘记了和平是可以毁灭的,发展是可以倒退的。

重新认知世界


曾几何时,这个世界欣欣向荣。二战之后的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以合作为首要选择,人类似乎要超乎国界、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手与手挽在一起。

2006年,美国记者托马斯·费里德曼写了一本畅销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他描述了全球化如何将世界微缩在一起,并且将竞技场夷为平地。他在书中这样激动地讲道:“世界在变平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将地球上的各个知识中心统一到了一个单一的全球网络中,如果政治动荡和恐怖主义不从中作梗,这将带来一个繁荣而充满创新的时代”。

重新认知世界


中国从90年代初开始对外开放改革。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补齐了全球一体化最后的一块短板,中国与世界携手向前,到处都是激动人心的景象,发展一日千里。

重新认知世界


如果世界就这样美好地发展,我们到达幸福的彼岸指日可待。但是,就像激情无法在婚姻中持久一样,全球化不可能让关系中的每一员满意彼此的联姻。事实上全球化不可能惠及每一个参与者,总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有人付出的多有的人在搭便车。婚姻以感情为基础,还会因为彼此付出与收益的不平等而产生破裂,况且全球化这一种利益关系?它如何能够持久?

最有意思的是:最先在全球化中愤愤不平而掀桌子的是两个最为先进的国家——美国和英国。

2016年6月,一直认为自己在欧盟里承担了太多的责任义务而收益不成正比的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2020年1月30日,欧盟正式批准了英国脱欧。

重新认知世界


美国认为它和中国在WTO这一协议中吃了亏,心有不甘,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正式向中国打响贸易战,从此一地的狗血和鸡毛。

重新认知世界


欧盟和中美关系,这是全球化的基石,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直接动摇了这个基石。从此,全球化进入了内卷。

2019年2月,汇丰银行(HSBC)前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顾问、英国议会财政部前特别顾问简世勋写了一本书叫《世界不是平的》,在中国出版。

重新认知世界


在这本书中,简世勋提出逆全球化的观点:

第一,超越国界的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发生。全球化很容易发生逆转。

第二,技术既能促进全球化,又能摧毁它。

第三,经济发展减少了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但似乎却加剧了国家内部的不平等,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全球生活水平总体提高的希望和对国内经济与社会稳定的渴望之间的紧张关系。

第四,21世纪巨大的移民潮可能对满足国内稳定的需求不利。

第五,帮助管理全球化进程的国际机构正在丧失其可信度。无论这个观点是对是错,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全球化是为少数人服务,而非造福普通大众的。然而,创建21世纪新的机构来对抗这种看法并不容易,尤其是考虑到姑且称为西方民主国家和东方政权之间可能存在的价值观冲突。

第六,(西方国家百般托词之后才开始承认)全球化的版本不止一个。随着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其他新兴超级大国将寻求符合自身利益、反映自身历史的方式来重塑周围的世界。如果“冷战”是一种二元对立,那么21世纪很可能会出现多种对立,更接近于19世纪的帝国主义争锋。

简世勋说:“一直以来,为全球化摇旗呐喊的人很多。但我最终的结论是:世界肯定不是平的,也不可能是平的”。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我自己、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是很多资深的专家,都曾这么认为。

全球化被视为“单行道”。互联网科技让时间与空间分离,人类第一次挣脱了物理距离的控制,国家的边界正在慢慢消失,而且,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单一全球市场。

但是,国家的边界真的消失了吗?

科技真的能决定全球化吗?

如果技术真的可以决定进程,那么拥有高精尖技术与物流基础设施的西罗马帝国就不会在476年耻辱地走向灭亡;拥有工业革命的巨大优势的大英帝国今天应该仍是世界第一。

人类第一次全球化是大英帝国带来的。它建立了如此多的殖民地,影响力遍布全世界,让英语成为了世界语言。即使是中国,也是被它用炮火强行轰开封闭的国门,将自己的身体坦露给世界。

重新认知世界


但是,全球化战略并没有让他守住世界老大的地位,两次世界大战后,他成了一个落魄的的前社会大哥,不得不依附于昔日的小弟——美国身后。

所以全球化并非能让每一个国家受益,全球化也并非能够一往直前。两次世界大战,全球化进程都被破坏殆尽。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全球化进程再一次开启,就断定它必须直通终点。

我们要相信,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和平就与战争相伴,发展与崩溃相随。人类今天如神一般的存在,明天也可能如恐龙般退出生物统治史。这才符合我们今天信奉的知识圭臬—— 经济学的边际效应、生物学的生态位法则、物理学中的熵增原理。一切事物都在努力按规律发展,但最终要走向混乱和重启。

全球化给人类整体带来收益,但谁会以人类整体来计算自己的收益?

尼采说:“人在自己体内培植了繁多的彼此对立的欲望和冲动。”世界何尝不是如此?那些彼此对立的欲望与冲动,如果再有失控的权力加持,怎么会为人类的整体着想?



一场俄乌战争,按下全球化进程的暂停键。只是按下之后是否还能重启?重启后的进程是什么样?无人能知。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曾认为是全球化中将大家连接在一起的美丽的系统,竟成为战争中打击对方的武器。比如SWIFT全球结算系统,放在缔约国中的外汇储备。契约先后被撕毁,纸片在全球化的上空中乱撒。

俄乌战争后,全球化会更加的内卷。谁还会信任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呢?世界又开始退回一个个小篮子,因为只有这样才够安全。

重新认知世界


俄乌战争之后,世界目测要产生如下的变化:

1、国家安全需要使全球化的产业逻辑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造成整体性的成本上升,协作下降,产能过剩。以竞争型国家为代表,将会以国家安全为纲,重新调整产业结构来补自身的短板,比如粮食、能源,芯片等这些产业。这些产业未必给国家带来正收益,因为在全球一体化时你完全可以从别国协作中得到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产品。但现在以国家安全为纲的逻辑改变了以市场分工协作为本的逻辑,大家都要做一下备份,都要补一下短板,都要不被对方“卡脖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工作重复、产能过剩,从而引起全球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俄乌战争,尚不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全球经济危机可是能够引起世界大战的,上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此而爆发。

2、国家安全使得预算从科研上分流,技术上保护,科技交流受到抑制。全球化引以为傲的互联网,其实是战后军方实验室流出的技术,最后民用化,形成了今天连接世界的网络。如果当年一直是战争对峙状态,这种技术能否得到今天这样的发展?未必可知。俄乌战争之后首先是把原沉浸在全球化中的国家拉回现实当中。和平的时间太久了,都忘了战争其实就在身边。

全球化合作大大降低了国与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可能性,欧洲近些年一直是低国防预算,(以至于特朗普一上台,就要求北约国家都要按各国GDP2%增加国防预算,否则美国就要退出北约。)这省下的钱,大都流入到了科技和经济领域,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繁荣。而俄乌冲突开始4天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2022年年内,德国军费将增加1000亿欧元,将国防支出的GDP占比从目前的1.53%提高到2%以上。随后北约峰会发表《北约成员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声明》,声明北约成员国同意增加军费,将使各国的军费开支达到或接近各自国内生产总值2%的标准。

拜登政府于3月28日公布了2023财年预算案,其中国防预算高达8130亿美元,比上一个财年大幅增长了约4%。

中俄也会提高军事预算来应对西方的压力。此长彼消,各国在科技上以往的研发投入要受到影响。并且由于相互的对抗,对于技术保护都要增高壁垒,如美国一直就谋求与中国的高科技脱钩,科技交流受到抑制,整个世界的科技影响力也要减弱。

3、不同观念的人群更加对立,但无论什么样的观念,都对现有的紧密的国际关系深表怀疑。互联网使得全球一体化,却无法让人群观念一体化,反而为每一种观念的人创造了他所需要的“信息茧房”,观念以对立的方式存在而非多元。但无论什么样的观念,都对现有的紧密的国际关系深表怀疑。大家可以看到,各国的互联网都是“戾气”日盛,观念表达的方式都是排他式,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不同矛盾、不同观念是不可能共存或调和的。俄乌战争后,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国家之间的对抗增多将带动民众的情绪,民族主义将彻底掌控互联网的话语权。

俄乌战争后世界经济将进入到一个衰退期,一个“逆全球化”的过程。这个衰退期会是多长不好说。中国在这样一个世界性衰退的大环境里能否独其身?考验我们国家的智慧。而作为我们个体,考验我们的是人生态度:

重新认知世界,只为宠辱不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孙长夫

    总访问量:4520
    全部文章:21
百度贴吧粉丝平台代运营商—吉林省合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玫瑰资本副总裁。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资深媒体人。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