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最快15分钟送达!美团空中外卖员批量上线,下次见面就是你家门口!

2021/12/1 10:24:00

 

无人机送货将常态化运营

无人配送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试想一下,未来在各个城市大街小巷中辗转穿梭的除了骑着摩托的配送小哥,还有一架架头顶飞行的无人机,亦或是奔走在商场写字楼中的无人车,有了它们的帮助,摆在消费者面前的选择更加多样,末端配送也会变得更快、更高效、更便捷……

可以肯定地说,理想化的无人技术必然能够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创造更多的便利与可能,然而再美妙的梦境倘若不能扎根现实生活,终究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无人机送货,我们希望这件事在中国第一个做成!”

伴随着时不时被掀起的物流配送终端革命,再谈起无人技术,正如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所表现的那般信心十足,人们正在书写着自己的答案。

据报道,日前在第三届华东无人机基地创新发展论坛上,美团与金山区政府联合宣布全国首个城市低空物流运营示范中心正式落户上海。

除此之外,美团还将在上海构建起城市末端15分钟配送圈,预计首条面向真实用户场景的常态化试运营配送航线会在明年上半年落地上海市金山区。

这条常态化、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的建立,也意味着以后消费者拿出手机点外卖,或许前来送货的是一位位载着外卖盒的“空中外卖员”,就像在此次论坛上就有人收到了由无人机配送的“外卖咖啡”,从一公里外的咖啡厅到会场,配送全程只花了4分钟。

据了解,目前这条航线已进入内测阶段。无人机外卖服务半径规划为2公里,当消费者在手机上下单后,骑手会前往商家取餐然后送至就近的无人机机场,而飞机的调度、起降、安全避让等均由系统操作,起降机场则主要布局在重点商圈和写字楼旁。

不过现阶段无人机每次起飞的时间段需要提前申请,试运营后有望实现常态化,全时段起降。

航线的常态化运营无异于美团向人机共存的时代再次伸出了触角,无人机配送运力接入美团外卖APP,与骑手协同完成配送服务,而消费者甚至可以在下单无人机配送餐品后,在手机上看到无人机运力的配送路线,一目了然。

实话说,时代发展大趋势下,如今关于智能物流、无人配送等消息屡见报端,各路巨头纷纷加码赛道,一条无人小车或是一架无人飞机的上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然而,美团这次想要做的尝试,显然不是“一次性”的生意。

“能送一单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很多人都能送一单,但是能够持续在一个区域里让很多台飞机为很多用户同时运行、同时服务,这件事其实比送一单还要难。

对此,正如毛一年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相比起如蜻蜓点水般的一次性实验,无人技术上路的真正考验在于如何克服种种真实生活场景所抛出的困难,进而搭建出一个长期稳定并且可以广泛运用的无人配送系统。

奋力狂飙的美团

从2017年美团宣布探索建立聚焦于城市的低空物流模式,正式启动无人机配送服务到今年1月在深圳顺利完成了面向真实用户的首条试运行航线飞行任务,4年时间的奋力狂奔,美团似乎距离那个畅想中的世界越来越近。

把技术真正运营到无人配送场景中去,让数字世界与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经完成了超20万架次的飞行测试,运行时长超60万分钟。

在赛道上一路高歌猛进的,除了低空飞行的无人机,还有穿梭在马路上的无人车。

从2016年加码探索自动驾驶领域到今年4月顺利发布的新一代L4级无人配送车魔袋20,随着技术的一次次迭代升级,截止目前,美团无人配送车已累计配送订单近10万单。

据悉,未来三年内,美团还将计划落地万台无人配送车,将服务范围从北京拓展至上海、深圳等地,实现外卖、买菜、闪购等多场景、全天候、多城市的片区规模化落地。

聚焦于配送的战争,本质上也是时效的战争、服务的战争,而最后必然呈现为系统的战争,就像王兴曾说:“零售的终极形态是机器猫,你想要一个东西,它就能立刻给你掏出来。”

显然,美团想要做这只“机器猫”,那就必须要向“最后一公里”的即时配送发起阵阵猛攻,而无人技术则是最好的武器。

由于对于无人领域持续性地深耕,不久前美团发布的第三季财报显示,本季度研发开支由上季度的39亿元增至47亿元,同比增长60%,而上一财年其对于研发的投入也超过了100亿。

除了时效之争下系统的转型升级因素,真正让美团甘心不断烧钱,持续加码无人配送的一个更为现实、更为急迫的原因在于,它已经负担不起传统人力配送模式下的高额成本了。

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美团用户增长数与活跃商家数又创新高。

与此同时,美团的销售成本已经达到了381亿,占总收入的77.9%,而这个不断突破人们想象的数据中,包括美团支付给外卖骑手的工资。

这样的局面对于美团来说并不陌生,正如其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曾披露,2019年美团收取的外卖佣金达到了496亿元,然而高佣金的背后,有410亿元用于支付近400万骑手的工资。

对于愈发精细化的即时配送市场,一位业内人士曾分析,当下对于末端配送主流玩家们而言,传统人力配送模式边际成本递减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更高效的迭代升级被迫切地需要。

中金曾在一份报告中算过一笔账,随着单车日均配送单量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其成本下降至10万元,意味着无人配送每单成本将降至1.5元上下,使用无人车超过10个月即比招聘一个快递配送员划算。

在追求降本增效的路上,今后能够拉动美团飞速驰骋的除了忙碌奔波的万千骑手,还有一批批智能“新军”。

眺望无人红海

除了能够降本增效,被寄予厚望的无人技术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无惧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即时补充人力配送在恶劣环境中的运力困难;再例如可以在疫情特殊时期,最大程度实现无接触配送,有效提高安全性等等。

数据显示,2021年快递与即时物流末端配送总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与此同时有关快递与即时物流的订单量还在不断上涨。

在这条千亿赛道中,如今想要翻山越岭,眺望无人红海的选手显然不只有一个,就像今年双11期间,阿里无人配送车小蛮驴宣布累积配送快递超100万件,同时京东物流也宣布将在未来2到3年内继续研发出数千台智能快递车投入使用。

愈发快速的突围之下,无人配送落地是迟早的事,然而推开这扇门能否真正迎来技术红利期依旧需要面临考验,关于观念的考验、关于用户体验的考验、关于生活场景的考验。

例如在用户体验上,原本由外卖小哥配送订单时,用户可以享受足不出户便能饱餐一顿的便利体验,但倘若无人配送时代,前来的智能小车无法上楼下楼,用户还要亲自跑下楼取餐。

便捷了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却加重了消费者的“最后一百米”,这样的消费体验能受到众人欢迎吗?

不单单靠技术算法,何时迈过了名为“人心”的那道坎,无人配送的红海才算是真正到来了。

作者:风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