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见过太多跨界造车的失败案例,为什么小米还要入局?

2021/4/9 15:21:00

3月30日,雷军发布了一条微博并宣布,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自此,被议论良久的 #小米造车# 话题终于落地成真,在发布会正式公布后也更加受人关注。



小米造车的布局战略



事实上,小米造车到如今也只是一个概念。毕竟在发布会上,PPT里关于概念车的照片几乎一张都没有(只出现了一个烧燃油且设计略微显旧的房车)。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以为小米是在今年才提出来的造车概念,事实并非如此。


追溯起来,早在2013年,雷军就曾两度拜会马斯克,并对新能源汽车表现出不小的兴趣。


图片


据媒体报道:


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

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汽车;

2016年和2019年,顺为又两次投资小鹏汽车;

2020年4月,小米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与此同时,小米还曾申请一系列与汽车相关的专利,以及“小米车联”的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雷军曾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


而如今,雷军说:小米汽车,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尽管此前多次否认造车,但一次次的秘密行动和积极布局早已做好了准备,这一次小米终于要光明正大地造车了。




图片

跨界造车这么容易吗?



说到造车,这里小编就想问,跨界造车这么容易吗?为什么科技公司会前赴后继地加入这场浪潮中?


自“新能源”概念火爆以来,跨界造车成为众企业逐利的新目标。从最早的乐视,到海尔与百度,再到后来的戴森,无不成为跨界造车的失败案例。华为更是坚决反对造车,多次强调“不造车”。


3月31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发布会上再次表示,华为做智能汽车部件供应商的定位没有改变。他认为,华为的定位是做智能硬件的提供者。在智能汽车的几个关键的领域,比如车联网,车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源管理,智能动力系统等。


那么,跨界造车的难点都有哪些?


首先,烧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经表示,200亿元只是一个造车“起点”;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说过,“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戴森在赔光200亿后,也宣布造车失败。阿斯顿马丁的CEO也表示:我想戴森可能低估了造车的困难程度,祝他们好运。


事实上,造车是典型的长周期、重投资、高壁垒产业,没有强大技术和雄厚资金的支撑,企业很难坚持下去。


其次,造车对综合生产的技术要求极高。事实上,从传统内燃机汽车到如今的新能源车,除了动力系统门槛有所降低之外,车身、底盘、电子电气等系统以及制动、转向等基本功能的要求没有任何变化。


还有,供应链、产能、交付时间等话题是不可避免的。传统造车企业能很快完成上市、开卖、交付,最主要原因就是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但无法满足多元化需求。小鹏、蔚来、理想等新型车企,如今可以提供在线定制的多元化服务,但带来的负面效果是交付周期被无限度延长。


在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未走上转型正轨前,新型车企供应链企业的质量稳定性都值得考量。新旧供应链企业的竞争,或许也会更加激烈。


最后,汽车的产品安全性问题。与百度无人车驾驶一样,当大佬们都在提出智能车型时,是否考虑过是否安全的问题?据何小鹏在晚点LatePost的采访中回答到,实际上他用的 NGP 辅助驾驶功能没有平均数那么高,原因是 NGP 目前主要服务高速路段,平时开车的绝大部分都不在高速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司机依然认为 NGP 不可控,这里也体现了大家对于智能车型的安全性尚未达到百分百肯定的程度。




图片

小米造车为何获得如此大的关注与期待?



说了这么多难点与失败案例,那么小米造车又为何会在这次仅仅只提出概念后,就获得如此大的关注?F君认为有以下两点:


第一,小米的年轻人群体和高性价比定位。


小米造车话题一出来,一时之间众声喧哗,“年轻人的第一新能源汽车不远了”,网友更是将雷军正式从“雷布斯”更名为“雷斯克”。这里不得不提到小米的年轻拥护群体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小米一直以来的高性价比定位给用户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尽管后来一直想摆脱这样的调性,却依然抹不去用户对于小米的印象。


因此,小米造车未来的态势会如何,更容易引起对性价比和智能化要求更高的年轻用户关注。


第二,小米生态系统自带优势。


可以说小米一直都很清醒,在自己的手机基础定位上,在每个领域都建立起生态,通过整合方式把看起弱小的资源聚集在一起,从而以小博大,增强整体的竞争力。


而这一次,小米布局智能汽车,不仅可以把自己本身具备的生态产业应用在造车方面,如导航大屏幕、智能音箱、空调等,还可以拓宽自身的生态链布局,以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的生态系统,组团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小米的技术能力、雷军本身的影响力,以及小米在全国乃至下沉市场的销售渠道打下的坚实基础,都为这次话题关注度增砖添瓦,让此次热度只升不减。


在小米官宣造车后,3月31日,小米集团股票高开2.54%,盘中涨幅一度超过6%。尽管其后涨幅收窄,但依然可见这次造车的影响力之大。


图片


“10年100亿美元”,雷军自己也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小米未来的全方位、全场景的美好智能生活究竟如何?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