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关于MCN的故事 ,流量时代的陪葬品,内容时代的绊脚石

2020/1/26 0:16:00


2019年7、8月份的光景,遇到一位同行,

深入交流后,有两个结论是这位同行笃信不疑的,

1、互联网所有生意都是流量生意,

2、通过对流量生态的洞察找到优质的流量组合让用户买单,

这个流量组合里包括电商流量、话题传播流量、广告联盟流量、APP流量、MCN流量等……,

当时禾木策刚刚从2018年的创建MCN模块的阴影中走脱出来,

一方面对于流量为王的时代式微境遇是深有感触的,

当媒体无法劫持信息,

流量也随之被撕扯的稀碎,

再想在商家与用户之间充当流量的看门人的角色,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赚的钱没办法维持流量贩卖服务的运营体系。

另一方面面对碎片化的流量体系,

只有用户思维,

也就是找到企业和用户之间共赢的交集才有机会保证企业拥有高质量的用户沟通能力,

否则,假手于人和一个中介角色,

这个中介都不可能把碎成渣渣的流量拼凑成企业的用户资源,

这个不是能力问题,是环境使然,

用户对信息的处理已经从原来的信息流进化成兴趣流,

未来只会朝着情绪流进化,这个,绝不可逆,

这也是禾木策用了2018年一年的时间,摸索创建MCN模块得来的教训,



抖音、快手在2017年的风生水起,

有两家大背景大公司做的短视频APP闪亮登场,

这两家新晋的短视频APP以“内容引进”“签约MCN机构”的方式兴风作浪,

一时间各式各样的MCN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禾木策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当时的政策就是由MCN机构提交账号和相应审核视频以及艺人信息,

审核通过后,确认收益等级,有300、1000、6000、10000等不同的等级,

禾木策前后签约了20多位艺人,

围绕着这些艺人,

禾木策提供账号管理、内容审核、资源对接、平台对接等等各种工作。

甚至还会参与到内容策划和制作,为创作者提供素材、道具和技术支持。

而当时最烦人的就是你要对付一群以搬运为主的MCN机构,

这些机构通过最简单最低的成本瓜分了这两家短视频APP的最多的项目资金,

而如禾木策这种踏踏实实的公司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这些劣质的MCN机构准确来说并不是在做MCN公司的事情,

而是在做水军擅长的内容搬运的工作,

他们的方式并不复杂,

先到大学、办公商务区、休闲场所等美女出现概率较高的地方,

以合作的方式获取美女的信息,

然后用这些信息注册账号获取资质,

一旦账号评审权益结束,

美女可以得到几百块钱的奖励,

接下来,这个美女的账号就会被“灌进”大量的搬运视频,

这些视频只要系统不识别,

基本上都可以获取收益,

每份收益都会分给美女一些,

不劳而获对于很多人都是无法拒绝的,




这个比例有多大,

我们提交审核的账号是17个,

过了17个,

另外一个MCN机构的负责人,

提交审核的账号是200多个,

过了2个,

而这个对比,

已经是在两家短视频APP运营到2018年10月份的时候发生的啦,

没错,就是离着两家宣告项目失败仅仅相差1个月,

也就是说,等这些短视频APP察觉问题时,

整个项目也被这些以搬运为主的MCN机构给“掏空”了。




这是一个蚂蚁搬家的故事,

故事里不只有蚂蚁,还有为蚂蚁提供帮助的受益人,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被侵权,却投诉无门,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的原创,不被推荐,

而被搬运到另外的账号上,就点赞过万,收益过千,

这算不算底层互害?

而这样的MCN机构到现在依然存在,

他们是赚钱的,但也是这类MCN机构加速了MCN类型企业的灭亡,




当然MCN公司本身的商业模式也有问题,

作为平台和网红之间的中介是没有话语权的,

大网红,平台可以自己签约,自己培养,自己维护,自己赚钱,

小网红,平台看不上,甩给MCN,

就如前文提到的,

禾木策要全方位的服务才有可能让这些小网红有所作为,

这个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运营,这是需要钱的,

而小网红一旦有了名气,有了自己的影响力,

与平台直接合作就成为了首选。



随着技术的进步,

MCN能做的事基本都被更高效的AI技术和平台大数据的积累来完成了,

MCN机构更加成为无用之人,

当然,我们现在还是看到很多MCN机构活着,

那么,也就只能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形容部分MCN机构的运营者。

经过内容搬运攫取到第一桶金之后,

这些MCN机构被平台的监管技术杀的片甲不留,

但是这些弄虚作假的MCN机构很快着了新的方向,

1、淘宝客,只要账号不封,挂上链接就卖货,

2、当销售,账号千千万,货品千千万,对接匹配就是钱,

帮着网红、账号找客户成了主营业务,

虽然有星图、新榜、微播易这样的短视频接单平台,

但是很多企业还是习惯商务而拒绝技术,

他们喜欢被销售围着吹捧的感觉,

却对半个小时就能看明白的订单问卷提不起半点兴趣,

要知道,这些投放自己做,节省10-25%的费用,

实在想不出,那些企业养市场部是用来干嘛的,

用来装门面当大爷的?不得而知……

3、当水军,帮助网红或者企业,把某个假象做的更完美,帮企业带节奏,让用户更“信任”,

4、当导师,以熟悉各个平台内容推荐机制为噱头,招生培训,赚小白和企业的钱,

5、……

还有很多办法,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赚“信息不对称”的钱,



信息不对称一般是三种情况造成的

1、企业懒,稍微搜索一下就能看明白的就是不看,

2、投机取巧,典型的就是干货式教学,

原本已经很清晰的规则,非要去找对抗规则获取收益的办法,有人敢讲也就是真有人敢信。

3、监守自盗,总有腐败在人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就总有人相信关系的力量,

就想问,一个在本职岗位赚不到钱的人,

能对本职岗位有多深的理解和掌控,

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好办法帮你达成实际的效果,

充其量不过是个“安慰剂”。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来分辨一下,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的本质区别,

流量思维,就是自己有啥,

用户思维,就是别人要啥,

流量思维的重点是交易,

用户思维的重点是共赢,

流量思维的目标是如何降低成本,

用户思维的目标是如何建立合作,

流量思维考虑的是面积

用户思维考虑的是交集,

所以,

MCN作为流量时代最后一波中介,一定会随着流量时代的硬伤烟消云散,

但是,当下,

正是这些浑水摸鱼的MCN机构,成为很多优质内容创作者的噩梦,

他们抢占了客户资源,因为他们专职找客户,

他们屏蔽了客户认知,因为他们给出了错误的判断标准,这个以后再说,

他们丢掉了客户信任,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帮助客户获取用户,而是帮助客户把钱花掉而已,

他们搅乱了客户选择,因为他们给客户讲了太多的“神话”让踏实做事的创作者无法和客户达成共识,


一个急功近利,一个投其所好,

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怎么办?

一句话,自建闭环。

具体呢?这个改天再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