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在绥中县的山道上,感悟杜甫《负薪行》

2024/1/5 19:18:00

1

  杜甫有一首夔州诗《负薪行》,诗曰: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初读这首诗,只是当作杜甫无数篇同情下层劳动人民诗作的其中之一,并没有很深的感慨,很快就淡忘了。

  直到,今年夏天的绥中县东戴河之旅。

  2

  在那个周末,我们一行二三十多人,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去东戴河自驾旅游。

  第二日上午,在绥中县电厂海滩附近玩了半天,众人回酒店吃饭歇息。我是个歇不住的人,独自一人开车出来,开了地图导航,目的地定位在妙峰寺双塔。

  我走的是前大线,从绥中县前所古城到妙峰寺双塔的路上,一片片苹果林从车窗外闪过,果香四溢,心下畅快。

  汽车翻过一座小山,继续前行,陆陆续续看到很多牧羊的妇女。看模样这些妇女大约四五十岁,她们顶着烈日前行,虽裹着头巾依然被晒得黝黑。这些妇女,每一个都赶着一大群羊,有的不紧不慢行走在山野和田地之间,有的靠在路边的田埂上休息。

  这些牧羊的妇女手持鞭子或长棍,不时呼唤走出队形的羊群。


  忽然,在我的脑海中,感知到了“轰”的一声。

  一瞬间,“夔州处女发半华”“土风坐男使女立”“地褊衣寒困石根”“野花山叶银钗并”这些诗句伴随着眼泪汹涌而出,每一句诗都无比清晰,在我的胸间激荡。

  忍住心下哽咽,看着眼前的一幕幕,反复默念《负薪行》,泪水再一次夺眶而出。

  始觉杜甫诗之伟大,感慨乃深。

  3

  六神磊磊说杜甫是时代的嘴替,我看杜甫何止是那个时代的嘴替,也是这个时代的嘴替。

  跨域千年的那些诗句,用来描绘我当日之所见,再恰当没有。

  杜甫说,夔州这里的风俗是男儿坐享其成而让女人劳作,女人应该操持家务和外出挣钱。

  我在绥中县看到的也是如此,这个地方很多妇女持家当家,大批青壮年男性游手好闲。晚上我从妙峰寺双塔下来,走入附近的一些村庄,有三五成群的男人看二人转表演,有街溜子在村子里闲逛。

  杜甫说,那些夔州的老女人筋疲力尽地攀登危崖去集市卖柴,冒着生死危险去谋取利益,还不够补贴家用,甚至还要下盐井去工作,一个人两份工作。

  我在绥中县看到的也是如此,这边的女人特别能干,一个人可以干几份工作。在绥中县,我看到一位养蜜蜂的妇女,偏居深山,皮肤晒得黝黑;在丘陵地带的苹果园中,大批妇女采集、包装苹果;我还和一位开民宿的妇女交谈,看到她精明地和人讨价还价。

  杜甫说,她们是本来就不美吗?如果说巫山的女人粗俗丑陋,那为什么这里还会有出现过昭君这样的美人呢?

  我也想说,绥中的牧羊妇和养蜂女本来就是不美的吗?如果说,这一带的女人粗俗丑陋,怎么会有婀娜多姿的虹螺女神像呢?

  4

  杜甫很擅长白描,在这首《负薪行》中,有很多没有告诉我们的细节。

  《负薪行》不仅仅是杜甫之所见,还有杜甫和这些负薪女的进一步互动。杜甫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自媒体一样,在看到那一幕幕后,一定对她们进行了深度采访。比如“死生射利兼盐井”这句,如果只是看到砍柴,没有采访,是不知道的。

  我们可以试着模拟下杜甫对负薪女的采访。

  杜甫:诸位,我见你们背负着沉重的柴薪,行走在山间小道上,实在辛苦。能否请你们告诉我,这是为了生计所迫吗?家里的男人呢?

  负薪女A:杜先生,您说得没错。我们家中人口众多,生活本就艰难。如今又逢战乱,男人们有的在家,有的去征战了,我们妇女只好出来挣点生活费,以维持家用。

  杜甫:你们背负这么重的柴薪,山路又崎岖难行,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

  负薪女B:危险倒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山路湿滑,一个不小心就会摔倒受伤。还有时候会遇到野兽出没,我们心里也是害怕的。但我家里还有哥哥家的孩子要抚养,还有老母在床,想想家里,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杜甫:那即便如此,你们所得的收入能够维持家用吗?

  负薪女C(一位显得有些年长的妇人):唉,哪里够呢。柴薪卖不了几个钱,所以我们还要下盐井工作,虽然能多挣一些,但也是辛苦至极。况且我们年纪大了,手脚不如以前利索,能挣到的钱就更少了。

  杜甫:听到你们这样说,我心里真是难受。没想到在这战乱时期,百姓们的生活会如此艰难。我会将你们的遭遇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的困境。也许有人能够帮助你们,让你们的生活稍微好过一些。

  负薪女D:多谢杜先生的关心。我们也知道,这乱世之中,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了。只希望能够有个安稳的日子过过,哪怕只有一天也好。

  5

  杜甫的诗往往会有言外之意,倒不是那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种小学生都要学习的典型“托物言志”。

  正如杜甫诗《丽人行》一般,这是一首用词华丽,场面宏大,笔调细腻生动的写人诗。看起来都是褒义之词,没有一句骂人之词,却每一句都在骂人,达到了如前人所说“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的艺术效果。

  这首《负薪行》亦是如此,它写的是负薪女的艰苦生活,无一时论之语,无一政辩之述。但是通读这首诗,我们总能感受到诗人的言外之意,有他对世道的关切,对战争的鞭笞,对时局的担忧。

  《负薪行》有对唐玄宗开疆扩土、穷兵黩武的深刻反思,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有对安史之乱以来生民安定的热切期盼,它如一声叹息,呼唤着和平与安宁的到来;有对女性命运不公的深切同情,它似一把利剑,直指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中的不公与偏见;更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些许揭示,它像一幅画卷,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甚至,站在今天女权主义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非常政治正确。杜甫同情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不仅要承担重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婚姻困境和社会偏见。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反思社会的不公和偏见。

  杜甫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通过《负薪行》《佳人》等诗,向我们传达了他对世道、战争、时局的关切和担忧。

  要理解这些诗,不仅仅要多喝几碗墨水,更要如杜甫一样,以脚丈量我们所处的大地。

  写在最后: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自从2015年10月以来,我辞去所有工作,全面开启了下沉市场走访,常年奔走在祖国各地,深入乡野山间。

  这些年,我见到了无数生民哀嚎、人间疾苦。当然,我所见人间疾苦,虽不及杜甫之万一,但已然感受到杜甫诗真正魅力和价值所在。后续,我将继续竹杖芒鞋,行走四方,给大家带来杜甫诗新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