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给四川大渡河“上户口”,总共分几步?

2023/3/16 10:44:00



2022年,四川省“一号工程”引大济岷提出,引大渡河干流(四川段)之水入岷江,为成都平原经济区补水。随着工程的实施,如何有序对大渡河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成为摆在四川省自然资源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四川省开展了大渡河干流(四川段)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试点。在试点过程中,查清了大渡河干流(四川段)自然资源要素,明确了大渡河“归谁所有、归谁管、责任谁承担”等问题,让大渡河有了“户口簿”。

此外,大渡河干流(四川段)流域范围内的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前确权登记项目中首次探索应用的“三维登记”模式,也在此次试点中再次应用,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大渡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什么要上“户口”?


与不动产登记类似,要明晰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权属关系,就要进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这相当于给自然资源“上户口”。“上户口”后,这些大山大河的所有者、管理者、责任归属,都能在“户口簿”中一目了然。

保护自然资源,首先要弄清楚自然资源的范围和权属。过去,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多头管理、交叉重叠、碎片化监管的问题,容易造成管理和保护的缺位。

给自然资源“上户口”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与以往单一要素确权颁证相比,其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相关性。“虽然我国曾部署过多次土地调查、自然资源专项调查,相关主管部门也颁发了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权属证书,但缺乏对某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过整体登记。”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长期以来,自然资源产权归属不清、“九龙治水”等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在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以及随意性的建设中,不断侵占、破坏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资产流失。

因此,通过大渡河干流(四川段)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晰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权利边界和权利内容,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等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


“户口簿”上都有啥?


2022年初,四川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厅党组把扎实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作为当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启动实施14个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其中包含水流资源、自然保护地、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大渡河干流(四川段)就名列其中。

2022年6月2日,四川厅举行年度省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启动会,明确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是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确权登记的主战场,要按照时间节点,指导作业单位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和地籍调查等工作,协调做好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同时,主动与本地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对接,积极帮助技术单位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启动会上,四川厅强调,要推动建立“部门协同、内部联动、村级支持”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机制,全面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各技术作业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保密意识,安全意识,统筹做好内部“人、财、物”的组织协调,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倒排工期、有序推进,齐心协力做好大渡河干流(四川段)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2022年11月底,该项目成果通过省级部门联合专家组初步验收。

给大渡河这样的自然资源“上户口”,第一步是要弄清河流登记单元边界。

“不是说我们看到水面有多宽,河流就有多宽。”四川厅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渡河在四川省境内长876公里,流域横跨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海拔落差大,沿途取水点多,梯级电站广泛分布,河流季节性变化明显。“上游部分河段,汛期河面宽度蔓延十几米,枯水期河面却变得很窄。”该负责人称。

河岸的边界究竟怎么划,难住了“户口登记员”。四川省煤田测绘工程院是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确权登记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上户口”之前,该院用2个月的时间收集了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基础资料,最终划定登记单元范围参考两个重要指标:有堤防的河段,以河流大堤、护堤地为单元边界线;无堤防的河段,参考河道管理保护范围线划定单元边界线。

圈出了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的“户籍范围”,第二步就要摸清权属状况。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确权登记项目负责人江华毅带领团队,采用“图上判读指界,实地补充调查”的方式,结合不动产登记的成果,弄清楚了哪些区域属于全民所有、哪些区域属于集体所有。

在此基础上,第三步是聚焦边界不明的问题,划清“四条边界”——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边界。这一步是为了明确权责主体和权属界限,为物权登记打基础。

完成上述三步,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基础工作也就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成果信息公示和登簿。翻阅“户口簿”可知,大渡河干流(四川段)全长876公里,总面积超3.1万公顷。从权属关系来看,3万余公顷属全民所有,900余公顷属集体所有;从资源类型来看,水流、湿地、森林、草原、荒地等自然资源超2.8万公顷,耕地、建设用地等非自然资源共计约2400公顷。

统筹保护和利用


自古以来,人类傍水而居,城镇傍水而建,人水争地的情况时有发生。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确权登记过程中,也遇到河湖岸线与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村民宅基地穿插的情况。

边界权属划定是此次确权登记要解决的难点,“线怎么划”的问题背后,是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对四川省自然资源部门来说,这是一个大课题。

大渡河干流(四川段)流经的县(市、区)共计17个,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的高山峡谷。流经城区的部分,相对平坦的滩地则成为了各地布局建设的“黄金地段”。

考虑到行洪需要,水利部门此前已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将低洼的滩地划入河道管理保护范围,在“红线”内搞开发将受到严格管制。

此次大渡河登记范围划界,对登记单元界线穿插的建筑物、铁路用地、高速公路等进行了避让,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四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避让的都是合法合规的建设项目。

避让的基本原则是为了保护,但一些情况下,不避让更是为了保护。“有些地方希望我们把登记范围划得小一点,这样河岸边的建设空间就更大。”江华毅说道。在大渡河干流(四川段)流经的某县,团队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原来,该县政府计划将一处河滩地规划为市政建设项目,正准备启动用地报批程序,希望团队在登记划界时绕开这片滩地。“如果这片滩地划入登记范围,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未取得权利主体许可前,不能进行开发利用。”江华毅团队积极向地方政府作解释,“确权登记并不代表禁止开发利用,而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发利用。”按照相关规程规范,为了维持生态空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该地块最终未能避让。

探索“三维登记”模式

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理塘高原的东南地区,是青藏高原东部森林灌丛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之一,拥有水流、森林、山岭、草原等多种自然资源。四川省在该保护区确权登记项目中首次探索应用“三维登记”模式。

据介绍,该保护区2.24万公顷范围内,大部分是国有土地,仅有小部分属于集体林地和沟渠。“过去的边界线非常模糊,甚至也有落不了地的情况。”四川厅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旭普云智慧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普公司”)项目组收集了现有的勘界资料后发现,有一段保护区的边界将房屋一分为二,有的还穿过了永久基本农田。

为了弄清楚边界,旭普公司尝试了“三维登记”模式。“‘三维登记’的技术路线分三步走:首先,采用倾斜摄影测量的手段,获取测区多镜头的高分辨率倾斜影像数据,构建实景三维模型。其次,收集整理基础地理、土地资源、国土规划等多源异构数据,提取自然资源管理相关的地理信息实体数据。最后,以地理信息实体数据为基础,依托实景三维空间平台,实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管理功能,搭建三维信息登记平台。”旭普公司总经理韩光聪介绍。

在四川省土地学会副秘书长、二级研究员李何超看来,“三维登记”模式不仅让平面“户口簿”变成“立体”,更重要的是以三维模式构建的“一张图”管理平台,将自然资源管理从平面变为立体,从抽象变为场景。

“三维登记”模式一方面可以直观、精准地获取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自然资源类别的分布、自然资源与不动产的关联、自然资源与空间管制的情况,实现“所见即所得”;另一方面,能呈现自然资源组成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与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和城镇边界等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维登记”模式在为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确权登记的过程也得到了采用。“在三维登记‘一张图’中,通过模拟汛期水位线,可以清晰看到河流淹没情况,为今后的防洪预警提供帮助。”江华毅说。

在开展确权登记的同时,技术团队还利用卫星影像、地形图和无人机航飞影像叠加,生成实景三维模型,打造了大渡河干流(四川段)的数字“孪生兄弟”。在这张“图”上,不仅可以直观、精准地获取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分类,及其与不动产的关联等情况,还能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村庄和城镇开发边界等进行对比分析,为流域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双碳”时代,碳汇交易兴起,四川的绿水青山都是优质的生态资源。“此次确权登记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下基础。”四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明确大渡河干流(四川段)流域内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具体范围,今后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

(来自:i自然全媒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由蓝海创意云(Creative Cloud)创办于2016年,权威的文创产业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新鲜文创资讯报道、深度文创政策解读、精准文创趋势分析。网址:http://news.vsochina.com/。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