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2020消费者的新需求与新趋势

2020/3/18 9:16:00

得益于移动技术和社交媒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永远在线的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原料、送货方式及生产方法等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且他们能够地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购物,经常是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购物,即所谓的“微时刻”模式。换句话说,如今的消费者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越来越多地以他们想要的任何方式进行购物。

当下,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受到“微需求”的驱动,也就是会选择他们认为很重要或有价值的特定产品或属性。一直以来,零售行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在不同地区之间只有轻微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销量、气候和竞争强度等宏观因素。而现在,提供特定质量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一大关键考虑因素,如经过认证的有机、新鲜、环保的产品等。在这样的转变中,实体店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对于渴望便捷性和即时性的购物者而言,实体店已成为全渠道供货和履单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节点。而对于那些渴望体验式和/或社交式购物 (communal shopping) 的消费者来说,实体店则是他们亲身体验产品和品牌的展厅。在这样看似矛盾却又统一的需求变化中,零售和品牌的竞争与格局彻底改变。2020 年的消费者画像也由此开始清晰——

l  类型一:价值驱动型消费者

他们追求性价比和便捷性,希望借助产品/服务来简化生活,并愿意为此而付出代价。他们主要关心商品是否物有所值,并根据价格和便捷性来选择品牌。与其他消费者群体不同的是,该群体并不倾向于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改变个人习惯。该群体中有一半的人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收入水平。

l  类型二:目标驱动型消费者

他们追求与自身生活方式相符或者有利健康和保健的产品和品牌,愿意为符合自身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目标驱动型消费者还愿意改变购物习惯,帮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关心可持续发展和回收利用等问题。该群体中超过一半的人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水平。

l  类型三:品牌驱动型消费者

他们是品牌拥趸,品牌是他们做出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与其他消费者群体相比,他们的平均收入最高,购物和消费也更多。品牌驱动型消费者希望将该品牌的所有产品悉数收入囊中,非常热衷于购物。此外,他们也愿意为符合自身生活方式的商品支付溢价。这类消费者中有相当部分的人群处于中等以上收入水平。

l  类型四:产品驱动型消费者

他们关注产品功能,但这些消费者总体上较少进行购物,并且在购物时不会考虑任何品牌或产品属性因素,而是会在购买新产品之前都会进行一番调查。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价格,他们愿意支付溢价来购买透明的产品,以换取产品的真实性。超过一半的品牌驱动型消费者表示处于中等以下收入水平。

一方面,可以将消费者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但另一方面,在不同品类的商品消费中,群体的表现与其所在有群体特征并不尽然相同。如,在购买服装方面,近一半的消费者由价值所驱动,而在购买食品方面,则有少于一半的消费者由目标所驱动……

在“信息触手可及”趋势的影响下,消费者可以更加轻松地获取海量的信息,其积极意义在于滑动、点击、滚动等行为正在加速不同类型消费者决策时间,但相反的一面则是在信息加速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能力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海量信息,消费者需要能够快速识别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寻求可信、个性化和具有吸引力的信息渠道,因此消费者更加希望品牌能尽可能便利地快速提供信息、产品或服务。

得益于数字领域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强化了优质内容的提供,企业纷纷加大对数字营销的投入,以缩短与消费者之间的触达时间。有数据显示,超过 50% 的购物者确认视频内容会影响其对品牌和产品的选择。对于一些消费者希望避免广告的干扰,观看和阅读更多自己想看的内容的情况,社交媒体也为此提供了机会,尤其像国内的小红书、微博以及国外Instagram 等平台,广告和社交渠道对消费者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强。消费者通常会追随与自己具有类似价值观、提供可靠评价以及所写内容能够引发共鸣的影响者,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从宏观影响者向独立于品牌的微观影响者的转变,这种现象尤其受到年轻消费(18至44岁)的追捧。

与此同时,消费者更加追求定制化体验。“私人定制”趋势影响下的消费者希望品牌能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品牌与企业通过多样的算法和数据采集方法,以实现更加智慧的营销,使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利用数据手段改善营销效果,发掘新的消费者并深化与当前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智能设备的普及正在加速这一需求的增长,品牌可以通过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和智能手机更好地了解消费者,从而以进一步定制产品和营销。

随着2020消费者的新需求与新趋势的显现,便利性、个性化、社交化等特征更加互补,技术为消费者、企业带来了同样的便捷与智慧,数据与智能成为双方建立更深交流的基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