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数字时代的女性消费群体

2019/9/18 9:44:00

中国拥有近4亿年龄在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其每年掌控着高达10万亿人民币的消费支出。女性消费者一面不断塑造新的市场,也不断被新技术和新经济重新定义,消费观念和行为趋势不断发生变化。

 

女性消费群体的崛起

 

现代女性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也决定了她们在消费上的独立性。当下,她们掌管着家庭支出的经济大权,是家庭的“采购总管”。调查显示,除了数码产品、家用电器、机票和酒店预订这三大品类依然由男性握有较大决策权外,其余消费品类――包括食品和生鲜、服装鞋帽、家居用品、母婴、化妆和美容产品等――女性都拥有更高的决策权。从线上到线下,女性的日常活跃度均高于男性,“女主”效应明显。

 

伴随着数字消费带来的体验升级,她们的消费情商也在升级。信息的高度可获取性使女性“精打细算”的能力再次获得提升,擅长使用数字设备和数字信息渠道的女性消费者通过货比三家,已演绎成了一种消费习惯。相对的,企业只有在恪守数字道德和尊重消费者基础上的数字技术应用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长远和持续的商业回报。

 

对于数字时代的女性消费者而言,她们对消费体验的诉求既包括线上,也包括线下。一方面,相较于男性习惯晚上用手机阅读资讯,女性更习惯在睡前用手机网购……赢得女性消费者,首先必须赢得她的手机。另一发方面,女性消费者对消费体验的追求也极为在意,尤其是作为精致生活代表的年轻高收入女性,她们对消费体验有着更高的期待。爱体验、乐尝鲜、难取悦、低专一,这些正成为追求“体验至上”的女性消费群的鲜明特质。

 

女性的消费潜力还体现在对于细分市场的挖掘,进而催生了许多推动消费升级的新触点。如,女性消费群体对科技产品、运动消费的关注均已超过男性。特别是对于中产女性消费者而言,他们的消费趋势与特征已经有迹可循——

 

l   认知:对品牌最敏感,同时也对价格最敏感,当大牌打折时,更倾向于购买国外运动品牌;

l   渠道:信息获取碎片化,但获取渠道固定化,高端品牌的价格策略最易打动她们;

l   自我: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消费更自主更悦己;

l   阶层:购物从有用到有品,商品需求个性化、人格化、情感化,家居消费升级存在蓝海;

l   精神:“无形消费”重投入,相比实体商品消费,在教育、旅游、健身塑形等“无形消费”上的投入越来越大。

 

如何应对“她”经济

 

面对复杂、多样、多变的女性消费群体,品牌与企业如何在市场中赢得先机,需要不同品牌在不同消费场景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管无法准确描绘这个群体的全貌,但对于如何分析和洞察数字时代的中国女性消费群体,仍是有迹可循的。

 

当下数字时代,电商、社交、颠覆技术与新兴商业模式的交互聚合正深刻影响着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角色、消费哲学、消费诉求与消费旅程。企业应该把握住女性数字消费行为的趋势,未雨绸缪,因势利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数字和创新在消费者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同时,虽然随着女性消费角色和消费行为的转变,男女消费者的特点正在不断同化,但在许多领域,女性依旧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悦己”的需求强劲、独立的消费气质凸显、对体验的执着追求。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女性所独有的个性化元素,为其提供真正量身定制的极致体验,才能赢得芳心。

 

另外品牌与企业在对待女性消费群体时更需要深耕场景消费、体验经济,相较于男性,女性消费的连带性、随机性、触发性更强。如:餐饮、看电影/演出逛商场的人群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且被购物环境轻松舒适吸引成为商场/门店回头客的人群中,女性比例也较男性更高。商家可以从中获得启发,打造场景消费下的优质体验,以挖掘女性消费潜力。

 

最后,女性消费者已经不是过去的传统人群,旧的印象标签已不再适用。如,运动已不只是男性的专利,科技消费也不再由“真汉子”主导。同样,女性消费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感性和缺乏主见。趋势往往始于细微。品牌与企业需要跳出窠臼,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女性消费群,不断更新人群标签并与之保持高关联性,才能做到与消费者的共同成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