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ETC:下一个流量与数据入口

2019/7/19 12:05:00

过去一段时间全国ETC车载设备进入免费时代,小程序、公众号、加油站……各种线上线下场景里,银行、支付巨头的ETC的营销活动层出不穷。为何ETC会在此时爆发?背后直接的动因是交通部印发《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到2019年底,各省(区、市)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而截至20195月底,国内的ETC用户约8367 万人,换而言之,从6月到12月,要完成一个亿的新增用户……

 

ETC:从支付工具到链条服务

 

ETC市场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政策、技术与产业的共同助推。有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国ETC用户渗透率仅为约32%,这意味着,到2019年底,需要安装ETC设备的车辆总数要超过1.4亿辆,这个数量比过去四年的增长的总和还要多,这仅是短期市场,同时从从长期来看,智能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重要方向也决定了城市交通向着电子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ETC的硬件门槛被基本抹平(造价降低、安装/激活环节简化),用户的接受程度也比以往更高……种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使得ETC成为了一个即将爆发的市场。

 

目前参与ETC角力的角色主要为银行与支付机构。前者不仅是国有大行在加大营销ETC,渐渐地,股份行、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行也陆续加入进来,主要通过ETC设备免费、享通行费95折,以及一些附加权益吸引用户。而后者主要通过小程序、公众号等途径向公众推广ETC办理,但背后多是与某些公司或部门合作的推介服务。

 

银行作为这场角力的主要玩家,尽管在流量、获客方面并没有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但存在感依旧极强,在申请、受理、安装等一众环节中无不一马当先,甚至为争夺市场不断调整、让步。从办理ETC要求绑定储蓄卡预存金额,到极力推荐用户绑定本行信用卡,不难看出银行的策略调整。办卡是银行的业务目标之一,但背后更多的是瞄准ETC背后的车主,希望借ETC的支付场景切入、以所绑的银行卡(信用卡)为载体,将有望为这一群体提供银行的不同产品如存款、理财、消费信贷等,充分拓展交叉营销空间。

 

从银行的让步的出现中不难发现尽管ETC的本质上还是支付工具,曾因功能简单、应用场景单一等原因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阶段,但如何将ETC应用场景从高速公路延伸至城市道路中心、市区停车场、加油站,从最基础的支付工具,拓展到清算、结算系统甚至更广阔的金融服务领域,最终带动整合链条的发展才是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目标所在。

 

其中,货车ETC领域已经走在了应用的前列。某提供物流匹配的互联网平台曾联合地方交通部门和银行,为货车司机提供ETC服务,并在积累用户、数据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引擎提供ETC“白条”、消费金融等一系列基于场景和细分人群的金融服务。该项目在线上、线下的营销促使货车ETC的发卡量猛增、ETC“白条”累计贷款量也迅速增长。

 

下一个支付流量与数据入口

 

大家争夺的不仅是高速收费业务带来的利润,而且是下一个支付流量与数据入口,最终成为集"支付入口+数据采集+运营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这样的思路已经新零售中成功践行。

 

以新零售行业的智能POS机为例,智能POS位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支付产ilk链的中间位置,对上下游环节起到关键的连接作用。向上延伸,可以对接第三方软件开发者等进行商铺业务推广等。向下延伸,可以为银行卡收单机构、银联等提供支付入口,为商家提供经营数据分析、会员营销管理、金融服努等各类增值项目。随着移动支付场景渗透逐渐提升,居民消费习惯越加依赖支付终端交易,商此银行利益推动、较大的潜在特约商户规模以及支付终端机终端存量更换需求都推动着支付终端数量保持增长,智能POS的生态战略通过吸纳B端商户流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两方面着力。

 

在可预见的未来,ETC无疑将成为下一个“智能POS机”,甚至基于数据采集方面的优势,ETC支付将比后者更具想象空间,如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市场潜力。在移动支付从“流量时代”进入“场景时代”的过程中,前者通过二维码技术凭借低廉的部署成本和“红包返现”等营销手段的刺激,迅速培养了人们的数字支付习惯,支付机构主要围绕“人”以及“人背后的数据”展开角逐,而后者则是“以快取胜”,通过对数据的搜集与价值挖掘,从根本上重构支付、消费、管理场景,将各场景和环节相互打通,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人工的高度依赖与资源浪费严重,进而达成提高运营效率的目标。

 

ETC作为数字支付的场景创新,其中的物联网技术将加速支付向数字化方向演进,将资金账户和设备ID连接,有望实现万物皆可支付。目前,居民生活是目前物联网支付较先渗透的场景之一,也是物联网支付技术最易体现价值的领域。如:穿戴方面,除手机、智能手表等有感支付工具外,一些企业正在尝试将传感器嵌入鞋子、衣服等着装里面,实现“拔脚就走”的支付方案;饮食方面,物联网通过在智能家电中嵌入传感器件来自动下单,或是在无人超市中享受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支付;起居方面,电表、水表与公用事业部门及居民账户进行联网,进行定期费用支付……

 

随着ETC争夺赛持续进行,银行、第三方机构以及金融服务机构都已有各自的规划,或是金融服务,或是智慧交通,尽管路上的“迷雾”还有很多,但时间的会检验这一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