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小程序变脸微桌面?谁能占领移动营销的高地?

2019/1/23 10:34:00

22日,微信iOS的7.0.3版本对首页小程序下拉菜单栏进行升级,下拉可直接展示为全屏,小程序变脸手机桌面,越来越趋同的小程序与APP也正在迎来洗牌。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前后段落特征鲜明,1998到2008年是中国PC互联网的时代,内容门户、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社交、网络视频……直到智能手机元年2008年的到来,Google正式发行Android操作系统、Apple发布iPhone3G手机,以及最重要的App Store的出现,它将智能手机带入了高利润盈利模式与流量口模式,其后APP与智能手机便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0122-101.jpg

△APP发展简史

APP的成熟与小程序的崛起

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8亿人,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有7.88亿的人会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与此同时,随着各类移动应用在不同操作系统的野蛮生长,不论是应用数量还是收入都已今非昔比。以全球App市场为例,截止2018年全球App下载量突破 1940 亿次,用户支出已经突破1010亿美元,用户越来越习惯于在手机上完成各种事项,平均每天在移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长达3小时。其中,中国市场在总用户支出中所占份额接近 40%。

目前,中国移动市场生态已经形成并日渐稳固,游戏、社交、在线视频、零售、银行、旅游、餐饮类App成为移动网民的装机必备,少数APP的头部地位更是难以撼动,不论是已经在市场站稳的今日头条、抖音,还是尚未成势的马桶MT、多闪、聊天宝,智能手机增长趋缓与APP市场的日渐饱和,使该领域的突围愈加困难。有调查显示,与不计其数的APP数量相比,用户仅需要35个 APP已经能满足用户社交、娱乐、电商、新闻工具等多方面的需求,并且实际上一般用户的常用APP甚至不会超过10个,因此APP对用户的争夺将愈发激烈。

 0122-102.jpg

△中国移动市场生态(2018)

与此同时,小程序的快速崛起也为APP的市场生态带来了新的威胁。微信小程序自发布“快速创建门店小程序”“附近的小程序功能”后,迅速进化成为线上商务和线下服务的最大入口;百度智能小程序上线2个月,月活人数增长100%,百度贴吧智能小程序H5页面用户停留时间增长了23.1%,活跃用户增长了17.2%,人均使用时长也增加了30%以上;支付宝小程序已拥有2万多个小程序,用户数3亿、日活1.2亿、平均7日留存率实现了29%,覆盖工具、零售、生活服务、旅游出行与交通、公益、金融、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

优势互补中的移动营销

面对来势汹汹的小程序与各类快应用,历史似乎正在重现,一如曾经用户从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从移动互联网向超级App的迁移场景,如今是否将再次出现用户的大量迁移呢?这或许需要通过APP与小程序的差异化竞争来予以验证。

APP与小程序有着巨大的先天差异,但对于移动网络用户而言,他们却只是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选择,这是他们的差异所在,但对于移动网络用户来说他们并非是非此即彼,而是在使用中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并不会因为产品形式的不同而放弃自己的刚需,反之亦然。因此在移动营销的时代,不论是APP,还是小程序都只是利用平台优势,帮助品牌获得更多移动营销优势的手段而非目的,而品牌对用户(消费者)资产累计才应该是过程中的关注重点。

瑞幸咖啡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在APP平台推广奖励优惠券分享、幸运抽奖、忠诚度计划等营销活动的同时,与微信平台的小程序平台同样保持着活跃的互动,如社交裂变、明星代言等营销策划活动,APP与小程序两者间形成的良性联动,使瑞星咖啡在2018 年实现显著增长成。在APP方面,瑞幸咖啡APP成为中国智能手机月活数排行第4的QSRApp(快餐店APP),仅次于KFC、星巴克中国和必胜客中国。在小程序方面,则与腾讯达成合作,探索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微信小程序的智能化营销。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不论是APP还是小程序,他们有着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知道用户在哪里,而这恰是品牌在营销活动的难点与机遇,不同渠道下的数据,将帮助品牌实现全场景的覆盖,从而抢占营销先机。

随着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全生态全功能的打通正在为移动营销提供更多价值场景。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营销预算预计平均增长20%,81%的广告主将增加移动端投入。移动营销的形式内容也将愈加丰富,而非在APP与小程序中做出二选一的选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