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BATJ都来了,AI大模型“乱战”模式开启!谁会是中国的OpenAI?

2023/4/11 9:38:00

微软投资的OpenAI推出ChatGPT搅动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滩春水

百度文言一心的发布引爆了国内企业在AI大模型领域的乱战模式

百度抢先发布文心一言后,阿里、腾讯、华为、京东、搜狗等一众企业,李开复、王慧文、王小川等科技大佬纷纷下场,连商汤科技、有赞和同花顺这些非常垂直的企业,也都要发布自己的AI大模型,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牛人和企业加入AI大模型的乱战。

百度之后,阿里、华为、京东、科大讯飞们都来了

百度于3月16日发布“文心一言”,创始人李彦宏亲自出席发布会进行展示和讲解,吸引600多家企业接入。后续一波企业接入文心一言的公关操作,让大家经历了从新鲜到厌倦的心理过程。

3月30日,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表示腾讯正在研发类chatgpt聊天机器人。

4月7日,阿里云达摩院开启“通义千问”大模型的企业邀请测试,预计4月11日阿里云峰会上会正式推出。

4月8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高峰论坛,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分享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的进展及其应用。华为盘古大模型的参数高达1000亿,数据高达40TB。

同一论坛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也宣布将在今年发布新一代产业大模型,将是千亿级言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红衣教主”周鸿祎在狂甩90亿分手费后,继续押注AI大模型。4月9日,三六零官宣,基于360GPT大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360智脑”率先落地搜索场景,将面向企业用户开放内测。

4月10日更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日子。搜狗王小川宣布大模型创业,商汤科技、昆仑万维和有赞都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科大讯飞也公布了自己的大模型计划。

这一天,搜狗王小川在搜狐大厦开启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创业,成立人工智能公司百川智能,意图打造中国版OpenAI,研发并提供通用 AI 服务、基础大模型及颠覆性上层应用。

同一天,商汤科技发布“日日新”大模型体系,800亿参数中文语言大模型应用平台“商量”支持超长文本知识理解,支持问答、理解与生成等中文语言能力。

昆仑万维自称发布中国第一个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国产大语言模型 ——「天工」3.5,该模型已非常接近 OpenAI ChatGPT 的智能水平 ,4 月 17 日启动邀请测试。

有赞上线由大模型驱动的首个AI产品“加我智能”,主要支持图文推广和活动策划两大场景,它可以生成推广推文,能够理解活动目的并自动跨产品和功能生成营销活动。

此外,同花顺也将于4月14日发布自己的AI产品。科大讯飞计划在5月6日发布认知智能大模型,并采用“1+N”架构。

放眼望去,还有一大波企业排队宣称和发布他们的大模型,难道今年是AI大模型元年?

大家都做大模型成不成?值不值?

建议降降温,想好再做

到底谁是真正想做大模型,谁又能真正做成全球领先的大模型?还是说,有的企业只是在跟风,将自己的已有技术和产品打包一下,再购买嵌套一下成熟的技术,搞一搞大模型的应用功能,再植入大模型的概念,然后在市场上收割一番?或者压根没有搞懂,只是想跟个风,刷刷存在感?

可能这些情况都真实地存在。

现在真的是连跳广场舞的大妈和小区里侃大山的大爷们,都在谈论ChatGPT和人工智能了。这么多名人和企业都在做AI大模型,必然引发一大批企业和个人跟进。这让我想到了上次牛市的时候,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在炒股。到最后许多中产在股灾中被收割的连底裤都不剩。

李彦宏在发布文心一言后说了一句实话,中国创业公司中基本不会出现下一个OpenAI了。OpenAI诞生是因为美国大厂都不看好这个方向,但现在中国的大厂都看好AI大模型,都在做这个方向。创业公司重新做一个ChatGPT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应用机会很大,没有必要再重新发明一遍轮子。

互联网分析师易方寒认为,市场上不会再有第二个ChatGPT了,后来者只是将这个创新放大和应用。许多企业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可以做出具备市场价值的AI大模型,但也只是沿着ChatGPT的路在深入探索和市场化而已,已经没有原生创新的味道了,而是偏向于应用层面。具体哪家企业、哪个大模型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就需要时间来检验。

中国需要有自己的AI大模型这是彰显科技创新实力的需要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不需要那么多企业盲从做AI大模型那是人才和资源的浪费有实力的企业加入大模型混战让更具创新能力的企业营运而生会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BATJ大企业的诞生如果鱼龙混杂不可避免市场选择和时空转换也会让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和个人原形毕露

易方寒认为,国内的许多互联网企业喜欢跟风,炒概念,许多实体企业也被传染了这样的毛病,这对科技发展有百害而无一益。希望科技企业在AI大模型上降降温,冷静的思考一下,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真正做出我们自己的大模型,或者做出更多具备原生性的基础创新,解决一些卡脖子的技术。

真的希望人工智能时代的下一个变革型产品,在中国的企业中产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易方寒

    总访问量:9522
    全部文章:43
易方寒,致力于TMT、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多视角观察解读。作品入驻界面、百家号、天天快报、财经头条、搜狐自媒体、一点资讯、艾瑞等平台。由互联网分析师易方寒及其朋友联合运营。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