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一起教育科技财报:造血不易

2023/4/4 9:43:00

“双减”不到两年,整个教育培训领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头部机构如新东方等教培企业在转型直播电商上已取得突破,教培等传统业务在其核心营收中的占比已经大为下降,其农产品电商平台的特质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学而思、高途等一众机构也都扎堆进入了直播赛道,试图寻求破局之法。

而在一众机构中,一起教育科技(以下简称:一起教育)由于业务相对“特殊”,在“双减”之后经过短暂修整,似乎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轨道,但从财报来看“双减”的影响还依然存在。



“双减”余震犹在

3月28日,一起教育(YQ.US)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财报显示,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一起教育第四季度非K-12在线培训业务净收入从1664万元增长至3956万元,同比增长137.7%;四季度净亏损1.03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60.7%,主要受疫情影响招标交付严重延误。

从财报数据来看,一起教育第四季度非K12在线培训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无疑是个很好的信号。但从大方向来看,曾经选择AII in K12的一起教育,还没有完全从“双减”中走出来。

首先,双减之后营收“缩水”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四季度营收3960万元,同比下降92.7%,而2022Q1-Q3的营收则分别为2.33亿元、1.33亿元、1.25亿元,呈现出环比下调的趋势。根据一起教育的官方解释,这主要是因为

2021年底剥离在线K12辅导业务所致,考虑到教培行业存在递延收入的确认影响,这部分影响可能主要来自于此。

另外,由于K12业务的剥离,附带的好处是其亏损也减少了。根据此前一起教育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一季度到三季度其净亏损分别为:2480万元、2640万元、2350万元,相较去年同期缩窄均在9成以上,前三季度净亏损7473.4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4.16亿元,同比缩窄94.72%。在K12大幅度剥离之后,公司经营费用也由去年同期3.8亿元减少至1.41亿元,同比减少62.9%,这成为其减亏的核心因素。

算上四季度的亏损情况,其全年亏损状况是逐渐“改善”的,不过亏损收窄主要依赖的是费用“节流”而非新业务“开源”。具体来看,2022年的一般和行政费用为人民币2.21亿元(合3200万美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4.454亿元同比减少50.4%。其中第四季度的一般和行政费用为7160万元人民币(1040万美元),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831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8%。

其次,由于剥离老业务开拓新业务的需要,其手里的余粮也不多了。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一起教育的递延收入为4109万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0日则为2.44亿元。鉴于教培行业的性质,递延收入的减少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其营收状况的好坏,递延收入下调或意味着其营收将继续承压。

从现金流来看,则会看的更加直观一点。截至2022年9月30日,一起教育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8.5亿元,与2021年12月31日的11.81亿元相比,减少了3.3亿元。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双减”带来的“余震”仍在影响着一起教育现有的业务和营收。

进校SaaS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四季度一起教育的非K12类业务得到急速发展,这部分营收成为推动整体营收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营收中很大部分来自进校SaaS业务,其主要围绕作业等核心教学应用场景的SaaS服务展开。总体来看,这部分营收有希望成为新的增长点,但挑战和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在“双减”之前,一起教育主要为学校和家长、学生提供教学、学习和测评应用,长期致力于建立家校共育的“一起学”家庭教育平台,后期随着在线辅导业务的发展,后者在其总体营收中占比开始不断上升(最高达到了93%),由此其业务模式逐渐转变成“校内+课后”双轮驱动的模式,课后辅导的占比和影响渐渐处于主导地位。

不过,随着双减的落地,迫于转型压力一起教育开始重新回归校内市场,并开始取得新的进展。去年7月份,一起教育科技联合上海闵行正式推出“闵智作业”和“闵晓数”智慧笔,目前“闵智作业”系统已经覆盖闵行区超150所中小学校。此外,一起教育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进校业务,旗下“一教一学”平台已经在上海闵行区、北京市西城区、深圳罗湖区多地投入使用。

与之对应的是,这部分业务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绝对数仍占比较低,还尚未扛起“创收”大旗。从业务角度来看,校内业务本身也不好干。

一方面,基于校内业务本身的性质,其经营风险和交付周期与纯粹的教育培训有显著差别。具体来说,进校业务的主要客户为学校和教育机构,虽然获客稳但进校SaaS依赖技术研发,同时存在毛利低、回款慢的特点,这就使其与教育培训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差别。毕竟,教育培训业务是采取“先付款”模式的,企业的现金流比较好,回款方面远比面向机构来的更具有确定性。

另一方面,由于校内业务存在较长时间的招投标和产品交付过程,也使其收入确认进度随季度波动的情况大大增加。如前文所述,一起教育由于此前疫情期间的“延误”,而导致其季度亏损扩大,这正体现了这种交付模式的风险性,与之相匹配的是其收入同样存在类似的波动性。因此,从长远来看,其进校SaaS业务的发展同样存在诸多压力。

外部也有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业绩的大幅下滑,在线教育风口的“坠落”,一起教育面临的外部转型挑战也在增多。

首先,随着“双减”落地,一起教育的增长故事失去了说服力,继续融资面临挑战。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净收入为8.08亿元,同比大增277%。单月份来看,2020年10月份的收入为1.32亿元,主要来自K12课外辅导服务。2020年前十一个月的正价课报名人数在194.1万,几乎是2019年同期的2.8倍。课外辅导的高成长性,吸引了诸多资本大佬纷纷入局。

在一起教育的股东名单上,不乏真格基金、顺为资本、老虎基金以及中信产业基金、淡马锡等一众明星机构。但在“双减”落地后,尽管已经提前释放转型信号,但一起教育的股价,还是一路从上市首日10.5美元/股,一路下滑到了1美元/股,下降了九成,显然资本已经全线抽离了,一起教育的融资不再像从前那样容易了。对于需要巨额研发投入的进校业务投入不足,或许正说明了其面临的现金流窘境。

其次,进校业务如同其他业务一样,同样存在不少竞争对手。比如同样面向进校业务,云思智学推出了作业解决方案、智慧课堂、课后服务等多场景进校产品。一起教育重点发力的作业场景,也有松鼠AI、字节跳动旗下的极课大数据以及腾讯作业君等众多平台参与,目前都已经进入校内市场开展业务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一起教育试水校内业务较早,貌似有一定先发优势,但由于尚处于市场开拓初期、增长点较为单一,因此未来还需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

自我造血愈加迫切

结合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教培机构的转型,要么是开拓其他培训领域实现业务转型(比如高途做职业教育),要么是发挥机构老师的“口舌之利”做线上业务延伸(比如东方甄选),技术性比较强的教育培训公司还可以转型做技术服务商。总的来看,不论是那种方式,最终都还是要通过转型实现业务重塑、自我造血,这放在一起教育上也是一样。

首先,从行业经验来看,教培机构转型自救需要自我造血能力。拿近两年转型已有成绩的新东方在线来说,其通过转型直播电商,在去年已经实现了季度盈利,随之其股价也从低位一路上涨,甚至一度创下了历史新高,重新引发了外部机构对其的关注,逐步改善了融资环境。

而在此前其股价一度低迷,机构和外部股东纷纷“用脚投票”借助各种方式“出逃”,融资环境并不友好。

可见,对于处于业务转型期的教培机构而言,要想顺利破局还得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唯有通过基本面改善才能重新赢得生机。

其次,从一起教育的自身情况来看,其减亏主要是来自“节流”而非“开源”,从业务持续性角度来说加速“开源”也是迫在眉睫。如前文所述,一起教育的校内业务毛利低、周期长、回款慢,而且目前占比还比较低,老业务因为“双减”的缘故“营收大幅下滑”,其要想有所突破实现自我造血,还需要去开拓其他的高毛利业务,以弥补总体造血能力不足的困境。

更遑论一直虎视眈眈的一众对手,不是背靠巨头就是实力相近,这种情况下“造血”更是增强自身防御力的关键。总而言之,无论是出于那方面的考虑,一起教育接下来的重心都将在于快速恢复自身能力上和造血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