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独家:圆通拟收购网络小贷牌照

2023/3/22 18:23:00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镭射财经」独家获悉,圆通快递正在寻求网络小贷牌照,已经与相关标的接触,进展顺利的话半年左右落地。

知情人士称,圆通快递可能接手二三四五网络小贷。“二三四五小贷已经有接手的意愿者了,目前正在走流程,小贷也正在申报减资,减资过后就是新股东入局及申请股权变更。”

就在3月20日,二三四五宣布将旗下二三四五网络小贷的注册资本从20亿减至5亿元。此举也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出售牌照的关键一步,“不减资对新股东资本能力要求较高,过审压力太大。”

不仅仅是二三四五网络小贷减资,近期注册地同位于广州的广州拉卡拉小贷、欢聚小贷也大幅降低了注册资本,更早之前德邦旗下的广州星光小贷出售给微米信息,这似乎预示着广州区域的网络小贷行业变动较大。

有接近监管的人士透露,广州地方监管正在积极引导网络小贷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盘活壳资源,这才有了网络小贷机构减资、转让的现状。

圆通快递寻找广州区域的网络小贷标的,可能会因政策利好便于转让过户,但即便拿到牌照后,后续的增资保牌压力依然较大。

“全国性网络小贷50亿资本的门槛,已经基本上定下来了,通过并购方式的新入局者也必然面临监管层面的增资压力。”上述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网络小贷新股东都会被谈话,其中就包含增资事宜。

作为通达系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快递巨头,圆通在发力供应链金融和小微金融业务上,的确需要一张小贷牌照。目前,圆通金融最大的缺口正是小贷牌照。

圆通金融是2017年圆通蛟龙集团(圆通速递母公司)成立的新业务板块,由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圆驿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上海圆真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上海星达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组成。圆通金融主做体系内的资产,主要为圆通速递上下游企业以及员工提供金融服务。

由于缺乏小贷牌照等放贷资质,圆通金融便依托融资租赁和保理牌照,布局小微保理业务和电商融资业务,产品包括面向加盟商、网点门店的小微保和面向电商商家的先充后付。

该业务由融资租赁公司和保理公司独立开展,圆通快递向其提供加盟商和供应商业务信息核验,尤其是网点日常经营数据,以供其风控授信,然后再由圆通快递向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公司划转还款。

产品信息显示,圆通小微保是圆通金融事业部开发的一款线上融资产品,最高额度30万,平均年化5.4%,主要面向圆通速递网络内的一级加盟分公司。小微保在圆通内部又称为“圆通‘手机贷’”、“圆通‘微粒贷’”。

先充后付上线于2022年9月,是圆通金融为商家购买面单提供的专项金融服务,该产品最高额度50万,由圆通金融先垫付购买面单款项。

需要注意的是,圆通金融所开展的金融业务以保理模式为主,如小微保系上海圆驿融资租赁开展的小微保理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兼营保理业务,不过现在政策不太支持了,监管要求必须注册独立的保理公司。不过,圆通旗下也有保理牌照,至于为何不用保理公司开展,市场猜测可能是因为不专业。

即使圆通拥有保理牌照,但圆通体系内的保理场景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从业者表示,从圆通的融资场景看,保理业务场景不强,不如小贷直接放款简单。“保理要求有应收账款转让,加盟商要向圆通金融转让什么应收账款呢,难道是返利吗?”

除了监管政策和业务场景限制,圆通收购网络小贷牌照,最终的目的可能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触达深度。只要在圆通系统内运作,小贷业务模式的风险就可控,利润空间自然也存在,做好的话就能成为主营业务之外新业务板块。

从圆通的供应链特点看,电商商户之外,加盟模式为其输送大量加盟商户,这给供应链金融营造沃土。

截至2022年6月,圆通速递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县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99.54%。公司加盟商数量5123家,终端门店超74000个。

体量上,2022年五家快递巨头中,中通市场份额22.1%位居第一,韵达市场份额15.9%位居第二,圆通市场份额15.8%位居第三,申通、顺丰市占率分别为11.7%、10%。

但相比其他巨头,圆通的金融业务布局较为落后。

市值最高、价格最贵的顺丰,2015年就启动金融业务,陆续布局网络小贷等牌照,上线消费金融、小微贷和供应链金融产品;中通虽然起步较晚,但注重综合物流的协同效应,中通金融正是其中一环,也拿下了小贷牌照。

对于圆通而言,小贷牌照能增强金融场景的触达能力,对于非保理场景,也能实现金融协同。例如中通依托小贷牌照开展的项目贷、场建贷、设备贷、驿站贷等。

供应链金融之外,快递企业持牌后也须防止金融业务盲目扩张。犹如顺丰早年间在金融业务上野心勃勃,率先搭建了完备的互联网金融框架,仰仗B端和C端流量优势,左手消费金融右手企业金融,但一番折腾后金融业务重整,消金业务败退,最后还是聚焦到供应链金融。

快递巨头的优势是供应链,是信息流和资金流,是天然的获客土壤,但不是产品能力。复制互联网金融的流量玩法和产品玩法,不仅存在资产质量不易把控的风险,而且还可能造成偏离主业的危机。

聚焦物流主业,持牌回归体系内场景,是快递巨头们金融业务的归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