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AI技术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2023/3/17 11:53:00



现代经济核心特征就是依靠金融进行跨时空的价值交换,需要金融服务的不仅仅是企业或者个人,还有社会组织以及公共设施等等,如果没有金融力量支持,就无法激活国民经济发展的潜能。

而金融服务不仅仅是存储、信贷、清算、支付等基础功能,还有投资理财、金融咨询顾问、风险管理、保险等等延伸服务,互联网平台流量优势极大的提升其规模化服务的效率,而大数据、云计算能够精细化确认谁更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深度算法模型还能够提前做出预测和推荐,甚至可以说科技让金融长出了翅膀。

金融科技平台出现的社会价值在于能够有效避免传统金融服务或投融资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倾向于“锦上添花”,而不敢“雪中送炭”的问题,从而能够帮助更需要帮助的行业、企业以及个人。

以往我们很难奢望传统金融机构能够成为这样的“天使”,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账户本身的大数据搜集、分析和结构化处理能力,以及海量用户所做的风控模型来做决策,可以把金融普惠的价值最大限度释放出来;尤其是过去疫情三年时,很多小微企业和小微创业者举步维艰的时候,他们大多是靠着金融科技平台提供的便捷、及时服务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光。

当然人们会看到了网上一些对金融科技平台和传统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化解金融服务结构性短缺现状的视而不见,仅仅把金融科技平台片面理解为“信贷平台”加以全面否定。

对此应该正本清源,很有必要对于金融科技平台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理性的认知,去深入理解金融科技在社会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社会价值。

一、以度小满为例,全面认识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的主营业务

BAT依然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巨头,阿里巴巴的金融科技业务就是支付宝、网商银行等,腾讯金融很多人知道有微信支付、理财通、微粒贷;而百度系的金融战略板块则是度小满。

度小满虽然已独立运作,但继承了百度的技术基因,相对于微信、支付宝都有相当明显的技术优势,比如度小满基于“金融大脑”的大数据分析能力、机器深度学习评估海量小微个体的模型,与国内的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来为小微个体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需要多管齐下,不能只靠某一项金融业务一马当先。

据了解,度小满有信贷、理财、支付、保险、个人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等六大业务板块,信贷只是度小满六大业务板块之一。由于信贷是直接to C的产品应用,属于流量入口型产品,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度小满只是信贷平台,这就大错特错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说淘宝就是女性线上逛街的平台,微信只是网友聊天的工具,看起来说出某个事实,实则以偏概全,脱离本质。

在传播学有一个著名的“光晕效益”,就是一个亮点太过于突出,就会影响人们对一个事物对象的整体判断,大众往往只能记住相对简单、浅显的“点”。有人根据这个理论因势利导延伸在营销领域就成为了商品的“卖点策略”和心智定位,但是这种品牌认知偏差所造成的弊端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如果大众只记得住度小满的信贷业务,而忽视了其他业务板块的实力和优势,那就不能充分享受到金融科技平台的服务。

事实上度小满实力是相对均衡的,除了信贷以外的其他板块实力也很强,都是以帮扶小微为主要战略目标和使命。

比如在个人金融科技领域,度小满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以及小创业者的融资难题,立足于自身的金融科技优势,通过技术底层打造可靠的数据壁垒,为刚需创业者提供值得用户信任的优质金融服务。

二、为什么说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AI技术?

很多人以为金融平台的主要实力来自于资金实力,其实这并不全对。

要论资金雄厚,实际上金融科技头部企业还是比不上四大行;为什么很多在小微客户需要资金或者融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金融科技平台呢?这说明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体验被广大用户高度认可,在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不是依靠非标化的人脉关系,而是依靠技术产品驱动的,这是很多传统金融机构所无法做到,即使想做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抓手做、做了效率也没有金融科技服务平台的高。

在笔者看来,度小满等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金融行业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主要是其经营战略定位于服务小微客户,致力于成为他们终生信赖的金融合作伙伴。

所谓小微客户包括了小微用户(to c)和小微企业(to b),前者属于个人金融科技服务,后者属于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个人服务和为企业服务相应风控、金额以及产品均有很大的差别,光靠姿态低、渴望为最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热心肠还不够,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就没有办法做好风控管理,也无法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

比如面对海量用户需求如何进行标准化的建模,面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融资需求如何做到风险模型的优化、融资额度标的的匹配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构建起从风控、贷前、贷后、资产端等多维度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千人千面”、“千企千案”来进行精准的风险评估和融资服务,以解小微客户燃眉之急。

据了解,度小满搭建的“金融大脑”运用情感计算、关联网络和知识图谱等技术,进行感知引擎和决策引擎运算,大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日均100亿次计算,智能风控模型年均上线10万条策略,通过对征信报告进行深度解读,识别出40多万维风险指标,将信贷风险降低了25%,RPA机器人替代信贷审核中六成以上重复性工作,无感率达99.2%。

当然,技术本身不断处在演变跃迁之中,能否适应AI风控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统一数据中心、无线联网技术,不断升级金融服务能力和规模,也是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核心能力的体现。

2023年,ChatGPT火爆全球,对话只是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即” 即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的一个流量入口和产品形态之一,大规模语言技术将重新定义很多互联网产品的交互形态。

度小满依托于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应用。以风险管理为例,度小满已经将大型语言模型LLM应用在互联网文本数据、征信报告的解读上,通过用文本数据构造的预训练模型以及AI算法,能够将征信报告解读出40万维的风险变量,更好的识别小微企业主的信贷风险。随着模型的迭代,大模型在智能风控上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公布2022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度小满建设的“智能化征信解读中台”工程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三、帮扶小微客户做他们的后盾,本身就是平台最大社会责任

如果说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最缺乏的流量支持,那么实体经济领域从业者最亟需的就是金融支持。在互联网行业有了流量资源是相对容易变现的,而实体行业往往商业模式和服务人群比较确定,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资金链断裂还有现金流不足。

实际上,现在国内的金融服务平台本身成为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这些平台本身也习惯成为他们的后盾,但是也习惯了一些指责,实际上不做事就不会被人说,有句话叫做「为众人拾柴者,不使冻于风雪」,关于金融科技平台社会价值实际上一直是被低估的。

比如在疫情期间,全国有数百万企业公司进行了工商注销,北上广深很多地方法拍二手房飙升到数百万,不难推测出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之弱、创业之艰辛,如果当时有金融机构愿意伸出援手,针对一些实体店铺、小微创业公司的融资需求进行快速审核、给予一些低息贷款,很多企业或许会活下来。

中国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现在救企业一命也是如此,因为企业之上不仅有创业者,还有很多员工依靠企业来养家糊口、还贷维持,本质上,保护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就是保护了民生。在疫情期间,度小满还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小微商户提供额度1亿元免息贷款支持,缓解小微企业房租、员工工资支付等资金压力。

截至2022年底,度小满携手金融机构,累计服务数千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中7成是员工在5人以下的小店,超过50% 分布在四线及以下城市。度小满多次启动“小微加油站”计划,为小微用户提供年化利率最低3.65%起的低息贷款服务。

此外,金融科技平台还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战之中,度小满于2019年发起的“小满助力计划”为贫困地区有内生动力的农户提供无息贷款,现已落地242个行政村。据了解,度小满还携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探索可持续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模式。

灾害无情人有情,度小满也积极积极驰援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河南慈善总会等公益组织向受灾地区进行多次捐赠,并为受灾用户提供延展期服务,完成企业社会责任的答卷。

【结语】

小微的金融需求最为刚需,为他们服务的金融服务机构也最少,金融科技平台一个离钱最近的行业,如没有足够的战略定力,没有明确为小微服务的使命,纯粹从利润出发,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更难承担起金融行业透明化、数字化、普惠化的重任。

当前是为中小企业服务最难得黄金时期,如何打造了一条通往中小企业的金融沟通之路,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和支持,为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光一个度小满还不够,还需要一批这样有社会责任心的平台共同助力。有了战略方向加上强大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就能够更好满足社会需求。

当前国民经济正强调「脱虚向实」、追求高质量发展,广大实体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创业公司缺乏充分资金支持,金融科技平台本身不仅仅是小微个体和小微企业的“助手”,还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实体健康发展、保持充分创新活力与发展后劲的社会引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家介绍

  • 李星

    总访问量:131171
    全部文章:423
李星(靠谱的阿星),哲学硕士,知名科技媒体专栏作家,靠谱汇创始人,CMO训练营导师,荣获2017年钛媒体年度作者最具人气奖,私人微信号即QQ:1598145405,欢迎交流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