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

中国版CheaGPTd谁或是王者 百度有优势但也有劣势

2023/2/21 5:47:00


【蓝科技观察】百度做中国版的ChatGPT有技术和用户优势,但其也有最大的劣势——用户对百度构建ChatGPT还有多大的信任值?

ChatGPT横空出世是全球科技巨头们在搜索赛道的一次重构。这波热度之下,善于跟风的中国企业亦不例外。不过,从国内搜索市场来看,我们认为百度最有能力做好中国版的ChatGPT

2月初,百度正式官宣了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英文名为ERNIE Bot,百度称将在3月份完成内测并向公众开放。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做出中国版ChatGPT的会是百度而不是阿里、腾讯或者是字节?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放眼中国本土,基于搜索领域,目前的百度仍然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无论投入产出还是经验积累方面,百度都是更有资本的那一个。

过去十余年里,百度坚持深耕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了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在内的全栈式样布局在这个赛道里大热的AI作画、写作、数字虚拟人等项目,百度都有涉猎,这些都为它开发类ChatGPT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即便如此,如果百度ChatGPT要想在国内行业迅速占位,需要解决两个难题。


一是百度如何重打用户信任牌?

如果用百度Chatgpt查资料写文章,会不会夹杂类似竞价排名的内容?这是很多人潜意识里想到的。 

公众对于百度是否会用AIGC(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产品这个“新瓶”来装“竞价搜索软广”的“旧酒”忧。这充分暴露出一个事实——百度的信任危机远未解除,那道裂痕至今仍未完全修复。

让百度跌落神坛口碑彻底崩坏的是魏则西事件。时间回拨201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魏则西确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滑膜肉瘤,以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来说,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

魏则西使用百度搜索自己所的病症,并根据百度给出的搜索结果显示找到了排名在前的武警北京第二医院。结果,魏则西因为医生被误导,没有及时得到专业的治疗,最终在2016年遗憾离世,年仅22岁。

伴随事件的发酵,百度的竞价排名搜索也得以清晰暴露出来,百度也因此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除此以外,百度搜索业务也被其他互联网巨头不断分食。人们更乐于上知乎、微博、小红书、B站今日头条去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而不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百度若能真的成为国内第一个开发出类ChatGPT产品,需要打出信任牌,需要给用户带来有价值、有吸引力、有消费意愿的产品,而不能变相把竞价排名,或者商业软文推荐给用户。否则还是新瓶装旧酒。很有可能在经过暂时的新鲜之后,用户仍可能会抛弃百度。

其实,在ChatGPT这条赛道上,国内并不是只有百度有优势,也并非只有一个企业参与。或许对百度来说,搭建ChatGPT平台,对于企业形象的重建和口碑的重塑是关键一战


二是百度如何构建ChatGPT商业模式?

无可争议,作为超级新物种的ChatGPT是眼下资本追逐的宠儿,根本无需担忧“缺钱”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用考虑盈利的计划。

毕竟,狂热之下所带来的流量和盛赞并不能意味着盈利目前的ChatGPT尚未有成型清晰的商业化路径,能否向资本兑现预期仍未有数。

如果说ChatGPT是一枚硬币,其巨大的关注度和话题流量是正面,反面是它高昂的成本。在搜索成本上,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计,ChatGPT每次查询的成本约为谷歌传统搜索查询成本的七倍,而这还是基于百万用户数据的样本数量进行的粗略预测若未来用户规模扩大至千万级、亿万级,成本将成倍增长。

作为业态顶流,ChatGPT想要实现收支平衡尚且如此困难,这也直接引发了广大网友好奇与猜测未来当百度正式营运类ChatGPT产品,又将会如何处理此类问题?这对于后入局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都将是一个艰深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对于了解百度的用户来说,百度是否会在这款被寄予厚望的项目上再次展现自己的“植入广告”天赋?是否会在入关键字内容后,跳出一堆商业软广?对于这个全新的产品形态,百度又将如何向万千用户自证其公信力?毕竟谁也不想在一个全新的生态阵地看到过去的那些斑斑顽疾。

尽管在国内搜索领域,百度具有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进入类ChatGPT领域仍然高枕无忧。前述讲过,单从技术、用户和市场来看,百度在中国仍然稳居第一。尽管百度面临其他对手的分食,但行业第一,百度还是有能力保住的。

其实,公众最担心的还是蒲田系医院、竞价排名等事件给他们带来巨大的伤害。百度辛辛苦苦建立的品牌信任,因魏泽西及其他事件而坠入谷底之后,最近几年有一个回升,但还远远达不到最初的原点。

今天的百度打造中国版的ChatGPT不仅仅是能否成功的问题,而是能否重拾消费者对其信任,这才是更重要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艾瑞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艾瑞专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